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公东征史实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周公的历史功绩主要是在成王即位之初稳定周初局势和巩固周朝统治两个方面,而周公东征则是前的重要内容。《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时“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人们习惯上说周公东征三年,一般认为包括救乱、克殷、践奄的整个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历时亦非三年。“周公东征三年’’很可能仅指伐奄的三年而言。  相似文献   

2.
据《尚书大传》记载,周公在摄政期间,相继完成了平定叛乱、封建亲威、营建洛邑、制礼作乐等各项功垂千秋的伟业,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地位。至摄政七年致政於成王时,已是功成治定,  相似文献   

3.
将新出清华简《金縢》与传世本及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证成王即位时已为少年,"襁褓说"不能成立;周公"居东"为"避居"而非"东征"。汉代古文《尚书》较之今文《尚书》,更接近原初的《尚书》本。孔子没有删订过《尚书》,也没有作过《书序》。清华简《金縢》以"志"为名,表明公元前300年前后,《尚书》尚未成书。清华简本《金縢》所记周公事迹最为素朴,应是较早记载周公历史的史籍。今传本《尚书》应不是汉代的《古文尚书》本,或根据今文说改造过。《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来源芜杂,其关于周公历史事迹的记载存在诸多错乱之处。简本《金縢》与《史记》关于周公历史记载的差异,反映了周初特别是周公历史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不断层累叠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是《康诰》开头的一句话。①其上下文是: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②称呼康叔为“孟侯,朕其弟小子封”的“王”是谁?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成王说、武王说、周公代成王宣告说、周公以王的身份宣告说等几种观点。这些观点都紧扣着一个重大历史问题,即周公是否称王,因此这句话就成为探求西周初年某些历史真相的关键材料。成王说与周公代成王宣告说,以《书序》、《尚书·康诰》郑玄注为代表。这种说法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蔡沈在《书经集传》中曾批评:“按《…  相似文献   

5.
近出清华简发现《逸周书》中的《皇门》篇,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视其为西周文献的认识。然细加考索,可以看到简文固然以西周文字为主,但也带有少量东周时期的语言色彩,说明它并非西周的原始文献,很有可能是春秋时期根据王室档案整理成篇的。清华简《皇门》作为周公诰辞,大体作于周公摄政后期。篇中周公自称"余一人",史官以"(周)公若曰"等同"王若日"领起全篇诰辞,诰辞始终不曾言及成王等事,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周初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周公摄政称王的史实。  相似文献   

6.
《周礼》书中的大宰与小宰宫长为笔者尝在《周公何以摄政称王》一文中,提出周公是以大宰的身份摄政称王的,并且,还论证了大宰作为总理朝政的最高长宫,爵为上公,命为九节,在西周王朝官制的结构中,应当占居首要位置①。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周礼》书中的大宰与小...  相似文献   

7.
《尚书·金縢》所载"周公居东",系周初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历代关于"周公居东"的两种主要解说——"避罪说"与"东征说",都是难以成立的。"避罪说"不符合周初政治形势,"东征说"亦与传世文献及金文材料之间存在抵牾之处。新公布的清华简《金縢》并不能证明"周公居东"为"东征"。今本《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与清华简《金縢》"周公宅东三年祸人乃斯得"中的"二年"、"三年"应皆为周成王的纪年。"周公居东"的内涵是:周公面对周初动荡不安的局势,深入武庚与三监之叛的策源地,调查三监叛乱的阴谋与事实,为东征做充分的准备。《金縢》记载了成王元年、二年间周公为东征所做准备工作的一系列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新年伊始,《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向长期以来支持我们工作的学界朋友致敬。本期刊发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读史札记共17篇。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诸方面内容。《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公摄政》参酌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有关资料,对周公摄政称王问题做了探讨。校长资料在传世的秦汉文献中并不多见,《秦汉校长考辨》一文同样利用了出土的简牍资料考察了秦汉王朝校长的职责。《九锡渊源考辨》就  相似文献   

9.
关于周公摄政称王问题,古代经学家多有争辩,近代以来学者也有不少分歧,至今仍是经学史和先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有《周公之琴舞》一篇,经考证是周成王嗣位朝庙的乐诗,且作于周武王的丧礼后、周公摄政之前的周成王嗣位朝庙典礼上。考察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简文,其可补周公由顾命大臣到摄王政者转变的史实缺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记鲁周公世家》引《尚书金》经说考论——兼论司马迁“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易宁《尚书金》是记载西周初大政治家周公事迹较为集中、内容也较为丰富的一篇先秦儒家经典文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叙周公生平行事,几乎全部引录《金?..  相似文献   

11.
周公长于管叔考杨朝明周公与管叔为同母兄弟,然二人孰兄孰弟,文献记载却有不同。本来,这应该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殷商的王位继承中有兄终弟及的现象,不少人遂以为殷商的王位继承为兄终弟及制。他们在讨论周公“摄政称王”等问题时,进而又往往同周公和管叔二人的兄弟...  相似文献   

12.
吉定 《文献》2001,(3):278-280
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云:"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谁?清人倪璠在《庾子山集注》卷之四中说:"周公,陈尚书周弘正也.弘正入周,信集其处,有伤旧国之词."由于倪璠认定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陈尚书周弘正,又其《庾子山集注》有多种印本行世,故当代学者舒宝璋:《庾信选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鲁同群著:《庾信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林怡著《庾信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等均因袭了此说.  相似文献   

13.
<正>商周之际,风云际会。起于西土的小邦周通过一系列军事战争,如牧野之战、周公东征等,彻底击败大邑商及其残余势力,完成了革殷受命的历史伟业。这些重要事件的片段有的通过传世文献,如《尚书》《逸周书》的相关篇章记载下来。有的由于文献失载  相似文献   

14.
《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初期,周公于摄政第五年营建洛邑,至七年初成,亦称“新邑”。《尚书》之《召诰》、《洛诰》所记即此七年洛邑初成后,召公、周公在邑内“相宅”、“卜宅”,实乃为成王选择营建王宫之位置。同年,周公致政成王,成王于新邑主持盛大祭典,是为元祀。何尊铭文所记为成王亲政第五年,即“唯王五祀”时事,此时洛邑内王宫已建成,成王始迁都于洛邑,洛邑自此亦称成周。汉以后典籍所记位于汉河南县城之西周时的“王城”,在西周时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一、“厥遗王父母弟”《尚书·牧誓》:“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史记·周本纪》把这个句子翻译为:“昏弃其家园,遗其王父母弟,不用。”这里把“厥”解为“其”,置于“遗”的后边;把“遗”与“王父母弟”之间的关系,看成动宾关系;把“厥遗王父母弟”,解为“遗其王父母弟”。以后《尚书正义》中的伪孔安国传和孔颖达疏,只解释了“王父”,“母弟”,把“遗”解为“弃也”,对这句话都没有解释清楚。蔡沈《书经集传》:“纣以昏乱,弃其王父母弟而不以其道遇之。”这是基本上依照《史记·周本纪》的解释。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  相似文献   

16.
一《召诰》《洛诰》的年代 《召诰》序:“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洛诰》序:“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史记·周本纪》,“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可见《书序》与《史记》都认二诰为同时作。据二诰本文,二诰当作于周公摄政七年,此年营建洛邑成功,周公乃返政于成王。《史记》认为周公返政之后,成王令召公、周公先后赴洛,相位卜吉,然后营筑,稍有不同,当以二诰本文为正。学者一直尊从此说无异词。近年唐兰先生始倡异说,兹节录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尚书》中"百工"及"百官"词意的重新考释,结合《逸周书》、《竹书纪年》、《诗经》中的相关内容及"三监之地"的现代考古结果,考察西周初年的三监"叛周"事件,"三叔"其实并未武装叛乱。武王伐纣时,西周已劫夺走了殷商的核心技术人才和青铜工具,周公任冢宰又要强征邶国及庶邦百工,使"三监之地"失去生存及发展条件,这才是"三叔"、武庚和其他庶邦共同反对周公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尚书·无逸》记载周公致政之时对成王的谆谆告诫,在追述殷代先王时说道"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1))。自秦汉之际《尚书》分今古文,不同的传袭文本,《无逸》篇的文句存在一定的歧异,有关"祖甲"的章句顺序与解释更是不尽相同,经学家、历史学者围绕着"祖甲"的身份问题聚讼纷纭约两千年仍无定谳,从而成为了《尚书》学史上的一个难题~((2))。"祖甲"其人、其号的考订,对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前 ,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曾说 :“孔子之前 ,黄帝之后 ,于中国大有关系者 ,周公一人而已。”作为周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周公一生安邦定国的政治实践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一幕。武王克商以后 ,周人代殷而有天下。然王纲初定 ,危机重重。特别是武王病殁 ,成王年幼继位 ,周初政局的动荡加剧。面对国家危难的局势 ,周公挺身而出 ,摄政救乱 ,先后以东征平叛、宅中作雒的壮举 ,稳定了新造的周邦。继之东向拓土 ,封藩建国 ,使国家结构形式由松散型向集权化方向发展 ,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一。周公在治国立政、创制礼乐过程…  相似文献   

20.
姜金言  苗威 《史学集刊》2023,(6):98-108
神功皇后在元日战争、丰臣秀吉侵朝乃至二战时期均被当时的日本政府奉为“精神偶像”,《日本书纪》作为最早记载神功传说的官修史书,在其传说的塑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日本书纪》塑造神功皇后形象时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删改神功皇后世系以保证其子应神天皇即位的正统性;将神功皇后记载为“摄政”,挤占了原本在神功执政时期最有可能作为摄政的武内宿祢的地位,将“摄政”归为皇室成员所有,并在“三韩征伐”传说中增添了大量维护统治集团尊严及天智系君主合法性的内容。随着时代的演变,对神功皇后的形象塑造不再局限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正统性,而逐渐将其改造为日本对外战争的“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