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书以夏禹神话传说为研究对象,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立足文献考辨,一方面追溯夏禹神话传说中蕴含的"史影",一方面探讨夏禹神话传说的演变发展,同时客观评价古史辨派神话研究的功过得失。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夏禹神话中的‘史影’",重在探求和考证夏禹神话传说中的"史实素地",通过考古发掘、出土材料和文献记载,梳理与夏民族、夏禹有关的历史传说:古史谱系、民族起源、平治水土、征伐战争、夏族"图腾"等。  相似文献   

2.
最近,拜读了张仁斡、王林二位先生发表在《新疆地方志》2001年第四期上的文章《再谈哈密瓜的原产地域》,本不想多说,因我在《也谈哈密瓜的历史渊源》一文中,就“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地区”的问题已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但因张、王二位先生提出就一些问题想与我商榷,只好谈一下自己不十分成熟的看法,若有不妥之处,恳请二位先生见谅,并请二位先生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郭佳 《民俗研究》2017,(2):83-90
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20年代古史真伪辩论时期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二文为主;二是1930年代在确定了以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史观为学术目标,转向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后创作的《鲧禹的传说》。顾颉刚不仅发掘了神话传说的材料,在大禹研究中还涉及神话与历史、神话与宗教、神话与民族的关系三个方面的神话学探讨。由于"层累说"的提出与禹的研究密切相关,故反思作为理论方法的"层累说",对认识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宁 《贵阳文史》2002,(3):46-49
搞画画的人,总是想有一些机会举办一下自己的个人画展,或者是出画册。去香港、澳门两地举办画展,全仰仗蓝真和萧滋二位先生的通力协调和悉心安排,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 去年4月在香港,蓝先生看了我的部分绘画照片,当即拍板说:“在香港展览,再去澳门展”。这使我喜出望外。11月上旬,萧滋先生与十几位画家离开贵阳时,带走了我的画十余幅,  相似文献   

5.
最近 ,拜读了张仁、王林二位先生发表在《新疆地方志》2 0 0 1年第四期上的文章《再谈哈密瓜的原产地域》,本不想多说 ,因我在《也谈哈密瓜的历史渊源》一文中 ,就“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地区”的问题已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但因张、王二位先生提出就一些问题想与我商榷 ,只好谈一下自己不十分成熟的看法 ,若有不妥之处 ,恳请二位先生见谅 ,并请二位先生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一、《哈》文关于“哈密瓜移植或输入敦煌”的论述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1 .《中国全史》中未讲“敦煌瓜”是从“哈密移植或输入”的。对历史问题做结论要有历史…  相似文献   

6.
张启成先生《中外神话与文明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外神话、文明与文化的综合性的论文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如《论西王母及其历史变迁》、《共工的历史演变及其评价》、《蚩尤与黄帝新探———汉苗蚩尤与黄帝神话传说之比较》、《颛顼神话传说新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规范。田野考古与考古出版物的学术规范是考古学学科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j2001年10月,由考古杂志社主办,云集全国20多家物考古刊物、出版社、考古研究单位和高校考古系的“考古出版物与学科规范化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见本刊2001年第4期)。本期组织的“考古学学科规范化讨论”发表了曹兵武和陈官涛两位先生的章,两仅代表作自己的观点,读可见仁见智。希望本次讨论引起大家对学科规范化发展的重视,并欢迎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8.
寇丽宏 《神州》2012,(15):182-182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通过平时的听、说、读三方面的练习与训练基本能应对各类对听力、口语、语法等方面的考试要求,但英语写作方面则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尤其是难以达到高考要求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浅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孩子     
2011年初,我去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见一位朋友,他从5岁开始弹钢琴,从中国弹到美国,如今35岁了,仍在此读博士。在音乐学院的大厅,一位从,“州来纽约陪读的中国母亲拉住了这位朋友。这位母亲的孩子考上了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预科,这是万难获得的机会,但她发现,孩子到美国之后,不爱练琴了,这令她焦虑万分,她让我的这位朋友给自己的儿子做一下榜样,在音乐学院的大厅里大声地训斥起自己的儿子来。  相似文献   

10.
1958年文参第1期曾刊登了紫溪先生"有关古玺印的一些知识"和王伯敏先生"略谈肖形印"两篇文章,比较扼要概括地介绍了印章的一般常识。笔者曾于1952年写过一篇印章的起源和形肖印的文稿,但由于手边掌握的资料不足,有些论断是根据古代史的材料大胆推测的。读了紫溪和王伯敏两先生的文章后,想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愿把这篇文稿发表出来,就正于两先生和读者,并希望引起对印章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冯恩学(以下简称冯):林先生您好!我们受《南方文物》编辑部的委托,想请您谈谈您的治学经验和体会。我们博士毕业也都十多年了,能有机会再次系统聆听一下先生的教诲,实属难得。老师您是上海人,在北京大学读本科,为什么本科毕业后选择到东北的吉林大学来读研究生?  相似文献   

12.
刘浩歌 《神州》2012,(1):60-63
王彦善先生的诗、书、画在大陆省内外不少地方乃至一些外宾、港台颇有名气。说起诗、书、画,我想对王彦善先生的官品、人品首先解读。王彦善先生是一位朴实又有奋斗精神的宁阳人,泰山的灵气泰山之阳的沃土养育了这个农家子弟和宁阳小山村。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朋友们说,王彦善有读不完的诗、书、画人生。我觉得,并不是这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王纲怀先生的《西汉草叶铭文镜》一文,很受启发。该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西汉草叶纹镜进行了研究,体现了王先生所受到的自然科学思维训练和所养成的分析问题方法,为中国古代铜镜研究的百花园,添加了新的色彩。王先生的文章,对铭文多,尺寸和纹饰比较“规整”的6面草叶纹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笔者也是一位铜镜爱好者,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看到很多并且也收藏了几面草叶纹镜。我感到,草叶纹镜的纹饰在大家所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单的分析一下我国语文学科读写教学的程序化模式及其效果。研究我国语文书之教育的精髓所在,阐述了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自己对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诸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民俗传说的地方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传说的地方化叙事是民俗研究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理论上亦极具挑战性。不同地域、下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创造神话传说过程中,都贴上了自己特有的“商标”,因而使之获得“乡土知识与民间智慧”的价值。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彭兆荣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以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对此进行了一次“试验”研究,它包括:确定主题、概念范畴、传说采样、文本准备、可能性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大家集中讨论了神话传说的地方化内涵、类型、范围、时间制度以及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的互动等?设计者希望通过讨论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参与者是厦门大学四个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研究生:魏爱棠:福建南平人,硕士专业,文化人类学;本科专业,历史。余丰:贵州贵阳人,硕士专业,文化人类学;本科专业:中文。杜伟:山东兖州人,硕士专业,中国美学;本科专业,政治。林艳:福建闽候人.硕士专业,中国音乐史;本科专业,作曲。以下是讨论综述。讨论先从四个地方化神话传说案例切入。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周年。作为一位傅山艺术的研究者,能够参加纪念这位著名学者、书法家的盛会,我深感荣幸。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傅山研究,提一些看法。我的看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傅山研究文献的整理工作,第二部分对研究课题的开发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流 《世界》2006,(6):24-26
周一波先生的书法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波先生十年伏案读帖临池,伸纸挥毫不辍,天道酬勤,终成一家。一波先生与我同龄,这使我想起另一位同龄朋友,在赠我的一首《半途赋》中自我调侃:  相似文献   

18.
问:克劳福德先生,能谈一下您为何选择考古学作为自己的事业吗?答:我很小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我有四年时间是在法国度过的,我父母对欧洲古代历史很感兴趣,他们常带我们游览一些老教堂和古堡。几乎每个暑假我们都会去参观一些历史遗迹。有一年夏天我们去罗马,途中正好路过一处  相似文献   

19.
李世林  陶超 《黑龙江史志》2010,(19):46-46,56
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自然界和科学的认识不深,所以人们往往把长寿寄托在一些草木中,并为自己追求长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往往又都和女人联系在一起。这篇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出三者密切联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郭炜 《文史月刊》2009,(5):18-18
古时候,有一吝啬财主要请一位教书先生,并说明膳食微薄。一位先生前来应聘,提笔写下字据:“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财主心中念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大喜。哪知第一顿饭上来,先生见没有荤菜,就不愿意了,说道:“你怎么这样言而无信呀!”财主急了,说:“赶快拿字据来,是你自己写的,你还能赖得了呀!”先生接过字据,大声读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财主一听,真是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