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庆刚 《收藏家》2024,(1):8-15
纹饰研究是东周青铜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中期以后,列国青铜器的地域特征明显加强;其中侯马铸铜遗址是晋都新田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系青铜文化的代表。本文根据侯马陶范花纹,在齐、楚、秦、燕、中山、巴蜀等地区青铜器中,辨识出具有“新田风格”的铜器,对研究晋文化以及晋国与列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春秋早期开始,晋国向外扩张,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晋文化.春秋中期之后,三家分晋,晋国变成了韩、赵、魏三国,晋文化也衍生为三晋文化,从山西走向中原.豫西和豫北曾是晋国的范围,韩、魏的版图主要在河南,赵国也涉及到豫北一部分.因此,晋和三晋均与河南息息相关,晋文化和三晋文化自然在河南传播.  相似文献   

3.
三、晋侯墓地的器用制度 1.青铜器、玉器、瓷器、陶器等器物及组合研究李学勤介绍了一件古越阁收藏的晋公戈,认为是公元前837年晋螯侯物。朱启新报道了上海博物馆购回的冒鼎。李学勤认为北赵晋国墓地的青铜器序列为西周中晚期中原一带青铜器树立了标尺。  相似文献   

4.
正目次一玉皇庙文化所见中原式青铜器二玉皇庙文化出土中原式青铜器的综合分析三玉皇庙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中原地区通常是指从黄河沿岸到黄土高原东南缘的区域,包括今天的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东部、河南大部等地,东周时期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文化是晋文化及三家分晋后的三晋文化,也包括了东周时期的周王室及后分封的东周与西周两个小诸侯国的文化,因此也被称为"三晋两周地区"~([1])。  相似文献   

5.
江南的青铜文化比之中原确是起步稍晚。出土文物中早至商代的青铜器数量极少,仅散见浙江安吉、安徽铜陵等地出的爵、口斝等少数几件,其铜器多近中原作风。在湖熟文化遗址中,亦只见出有少量刀、箭镞、鱼钩等小件铜器,反映这一时期江南青铜文化仍处于萌发阶段,而考古发现属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则已数量可观,且覆盖面广,这是江南青铜器趋于成熟和繁荣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湖北襄阳山湾东周墓地①和蔡坡战国墓地②是两个相连的岗地,原均属余岗,故合称为余岗东周墓地③。该墓地南距邓城东周城址仅4公里。余岗墓地为襄阳一带目前所知最重要的楚国墓地。这个墓地曾出土过较大量的东周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分散于多座中、小型楚墓之中,出土时器形完整,组合清楚;铜器内容丰富,制作精细,造型美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的矿料来源,本文采用ICP-AES对部分铜器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并与晋国东周铜器、长江中下游春秋楚墓铜器及古铜矿采冶遗址的铜锭、铜颗粒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羊舌墓地铜器的微量元素差异较大,铜料来源多样,锡料来源单一,且以富Bi为显著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与晋国东周铜器差异显著,表明晋国铜器生产所用铜料在春秋时期发生了较大转变;其部分铜料当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应与春秋初年晋楚之间的盐铜贸易有关。  相似文献   

8.
爆发于公元前455年的晋阳攻守战,是春秋战国之际,晋国内部四个强卿大族:智、赵、韩、魏之间为争夺统治权益,兼并对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役前后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伯氏,瓜分其土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较为重大的影响,因为就在这场战争之后,才逐渐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历史新局面,古往今来的历史学家多将此事看作是揭开战国历史帷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陈小三 《文物》2022,(5):56-62+70
<正>东周青铜器经历了从典型的周文化风格向列国风格发展的过程。大体而言,春秋早期阶段延续了西周晚期以来的铜器风格;到春秋中期阶段,铜器的形制、纹饰乃至铸造方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铜器造型愈加规整,开始出现耳、足分铸的现象,同时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进一步拉大;到春秋晚期阶段,形成了秦、楚、晋系等列国风格青铜器。晋系青铜器是列国铜器中的典型代表,除了造型具有自身特征外,在纹饰上也有自己的突出特征。除了大量的蟠螭纹、蟠虺纹外,  相似文献   

10.
晋系墓葬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地来讲,晋系墓葬指两周时期晋国及韩、赵、魏三国的墓葬。广义地来说,晋系墓葬泛指两周时期晋文化系统的墓葬,不仅包括晋国及三晋的墓葬,还包括晋文化系统之下其它国别的墓葬,如  相似文献   

11.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是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周王室的日趋没落,诸侯的纷争更加剧烈,一度雄踞中原的晋国退出了霸主的地位,国家大权逐渐被范、中行、智、赵、韩、魏六卿掌握。六卿树党争权,相互肉鱼,欲置对方于死地。经过五年的殊死较量,范氏、中行(音杭)氏、智伯相继被消灭,于是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分晋地,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晋国通史》是一部记述自西周初大火之年(前1039)周成王封其同母弟叔虞于古唐国起,至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静公被贬绝祀的663年的国别通史。全书计150余万字,共三十三章,分别记述了晋国各色人物240多个;晋国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城市及其发展和特点;晋国社会阶级结构和各阶层生活状况及变化;晋国的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和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军事、政治、法律、外交以及丧葬等各种制度,晋国国内的族别及处理族别关系的方针政策;晋国地理、  相似文献   

14.
山东章丘小峨嵋山发现东周窖藏铜器1992年4月,章丘市园林绿化队在小峨嵋山植树时,从树穴中挖出3件青铜器,立即报告了博物馆,经现场考察后确认是一东周铜器窖藏,随即进行了清理。小峨嵋山位于市区东南部,西邻市医院,北傍体育场,现为桃花山公园所在地。窖藏位...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22,(11):4-23
<正>第71集:侯马盟书再世档案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侯马盟书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为完整的古代档案。山西简称晋,源于3000年前,这片土地属晋国。晋国在历史上存在了600余年。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最有实力的一位霸主,从其肇始,晋国称霸长达一个世纪。春秋末年,晋国被魏、韩、赵三卿瓜分,史称“三家分晋”,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16,(3)
青铜器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除商周青铜器,所藏东周秦汉铜器也很丰富,其中多见刻铭者。本文即对馆藏东周秦汉有铭铜器进行初步考释,可为研究秦与诸国关系提供新资料,并对秦汉职官、地理、度量衡制度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同时期,诸侯割据称霸。在山西则为晋以及三家分晋之后的魏、赵、韩国。山西境内东周墓葬中玉器常有出土,主要有晋南的闻喜上郭墓地、侯马西高祭祀遗址、晋东南的长治分水岭墓地、长子墓地、潞城潞河墓地、晋中的太原金胜村赵卿墓等。  相似文献   

18.
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在晋和三晋乃至整个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和考古学文化分期研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关于它的年代考古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青铜器形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的年代不可能早至公元前475年;通过与年代清楚的楚文化系统典型铜器比较可知,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的年代与随州擂鼓墩1978M1曾侯乙墓铜器群的年代比较接近,约在公元前433年前后。从晋、楚两大文化系统青铜器和考古学文化分期来看,约公元前453年前后物质文化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以之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界年代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9.
山西在古代属晋国,晋国的考古资料在全省发现不少,但西周时期的不多,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更少了,不过十几件而已,其中西周时期有铭文的铜器仅仅两三件,有的还不知出处。历史上对晋国始封地究竟在何处,没有准确可靠的记载。至于晋国历次迁都的地点,也是众说纷纭。建国以来,山西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对有关三晋的古墓葬也进行过多次的发掘,如万荣庙前、长治分水岭、临猗程村以及太原金胜村251号大墓等,出土  相似文献   

20.
赵孟壶新探     
赵孟壶为春秋后期的晋国青铜器,本文通过对其铭文的考释,认为"介邗王"者乃赵孟,故器主当为赵孟。黄池之会时,赵孟为晋侯遇吴王之介,吴王赐赵孟以金。赵孟以邗王所赐之金做壶,用作祠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