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山明水秀,这些都不足以形容哈尔施塔特(Hallstatt)的美。她外在的湖与山,有一种安静恬然的气韵,她的内在,却是一种历史、信仰与文明的交融,一种纯正淡定的欧洲气质,无法复刻,让人迷恋并迷失其中。曾经有人说:“一个人若爱你,就带他去哈尔施塔特;一个人若恨你,也带他去啥尔施塔特,他会因此而爱上你。”  相似文献   

2.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夏都庐山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地位极其重要,而当时庐山存在的殖民主义空间与“夏都”身份极不协调,这些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庐山的建设以恢复民族的尊严。在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庐山建立了组织完善的现代行政管理机构,收回了牯岭租借地的主权、加强了市政建设的现代化,而这些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大公建”的兴建都充分体现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建设庐山中对民族主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庐山不仅以文化景观闻名,美食也名闻天下,且不说庐山的三石“石鸡、石鱼、石耳”如何肉嫩鲜美,味道香醇,遐迩闻名。另一道独有的特色菜“庐山三杯鸡”也名不虚传,其选料为一年生的小仔鸡,加工成块状后放在砂锅内,放人一杯酱油、一杯猪油、一杯地地道道九江陈年封缸酒,经文火闷制而成,  相似文献   

4.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5.
一 1980年春天,丁玲在北京协和医院作了乳腺癌的切除手术。夏天,她应江西省有关部门的邀请到庐山疗养。这时候,我为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教学学术讨论会,也上了庐山。她知道我要上庐山,便让女儿和女婿托我把家里九寸黑白电视机捎去。送去电视机的时候,我告诉她:“我的同学当中有人读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你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印前言》,很有意见,说你为什么直到今天还要强调自己对毛主席的那种感情,如说这本小说也是为他老人家写的呀,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是怀着战士冲锋时的那种感情,喊着‘为了毛主席,冲啊!’等等。人家…  相似文献   

6.
光影贵州     
郭媛 《贵阳文史》2012,(1):32-33
《庐山恋》之于庐山,《芙蓉镇》之于湘西王村,《唐山大地震》之于唐山,《罗马假日》之于罗马……城市元素经过电影的艺术包装,不仅能创造出令人艳羡的城市旅游市场效应,在某种条件下还能为城市创造出新的旅游项目和游览景点。至于贵州,她所拥有的是那些趋于平实的温和。甲秀楼、花溪、青岩、民族村寨、山水风光……诸多平实却不容你忘记的一景一物,时光荏苒中,点点模糊,些许迷离……你终是无法脱离她温婉的流连。  相似文献   

7.
张力  吴俊松 《华夏地理》2007,(4):126-137
它就是庐山。 虽不在五岳之列,但声望绝不在其下。有人被庐山有形的松涛、无形的云雾征服;也有人为历史文化墨客在庐山留下的诸多文化烙印而痴迷。总之,庐山一直以来都是受游客青睐的风景名胜地。  相似文献   

8.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一旦与名山胜地相结合,更加显示出它独具的风格.庐山在道教史上称为三十六洞天的第八洞天,(《云芨七签》卷二十七)道教所谓的洞天乃上天遗群仙统治之处.由此可见,庐山在道教史上的地位与道徒们对庐山的推崇.庐山得名主要有三说,每说均与道教相关.一是因周初匡俗在此结庐寻仙求道,后登仙而去,山故名匡山或匡阜;二是西周早期方辅与李聃骑驴入山修仙炼丹,后得道,仙去唯庐独存,故得名庐山或辅山;三是说匡俗为西汉初人,因其父助刘邦夺天下有功而封越庐君,匡俗兄弟七人不愿为官,结庐山中修炼寻道,人们于是称此山为庐山或匡庐.以上诸说虽为神话,但至少可以说明,先于道教的存在而存在的庐山,其得名以及被人们所认识,是与道士、方术之人以及神仙家们最早来山活动分不开的.庐山的文化与道教有着深刻联系.也可以说,庐山文化是以道教文化为起点,然后才得以开发和被人们所认识的.  相似文献   

9.
庐山天下悠     
正庐山天下悠。悠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悠远的山川、悠扬的遗韵、悠然的从容……一个"悠"字,道出了庐山的独特风情。关于庐山从何得名有不少传说,多与修仙相关。隐居山中得道飞升的仙人,只留下一座空空的茅庐。以庐为名,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庐山自古就是宜居的世外桃源。东晋建都南京后,政权中心由西北向南方转移,庐山便闻名于此时。九江靠近六朝古都南京,无论是沿长江上下,还是从鄱阳湖口进出,大多要途经九江,而耸立于此的庐山逐渐成为人们闲居、  相似文献   

10.
文武 《旅游》1995,(11)
杏花村 一在山西汾阳县,一在安徽贵池。两处杏花村均产名酒。汾阳杏花村以产“汾酒”而闻名;贵池杏花村以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而显名。 桃花源 一在湖南桃源县,一在江西庐山之南。桃源县的桃花源不负盛名;庐山桃花源系陶潜故居及墓地所在,稍为逊色。  相似文献   

11.
胡玮 《南方文物》2015,(2):12-14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庐山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许多与抗日有关的事件在庐山发生或与庐山相关联。1937年6月和7月间,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在庐山举行了两次和谈会议。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抗日宣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在这里拉开序幕。庐山还是抗日战争中著名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09,(9):10-10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一纲四目”中没有提到让蒋介石回住庐山的问题,而在1965年7月蒋氏父子商量条件时,却特意把“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即封地)”写入六条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贺伟 《纵横》2007,(11)
从1927年6月初上庐山,到1970年8月最后一次上庐山,前后40多年的时间里,朱德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共领导人中与庐山结缘时间最长的人。火莲院、359号别墅、诺那塔、植物园、五老峰,至今犹回荡着朱老总爽朗的笑声。他亲自引种的四川春兰,如今已开遍庐山,和庐山人一起,怀念着宽厚质朴的朱老总,念叨着他的传奇经历、庐山往事……  相似文献   

14.
快乐之旅     
正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快乐的暑假,因为爸爸答应带我去庐山玩。没去庐山之前,就听说:庐山的云雾特别美,是人间仙境。我充满期待地坐上了开往庐山的汽车,大约6个小时,庐山终于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导游带我们去仙人洞。朝云出岫,乳白色的云雾缠绕着景色秀丽的庐山。云雾时淡时浓,飘飘悠悠,像玉带、像大海、又像从天而降的银河……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午饭后,我们来到桃花潭——漂流的地方。我和爸爸上了一艘船,是那种充气船,我们俩焦急而兴奋地等待着漂流。开始漂流了,不一会儿功夫,人们互相打闹起来,只听见  相似文献   

15.
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决心循着前人的足迹,见识见识庐山的真面目。当低矮的山岭错落有致地横亘在眼前时,我浑然不知已到庐山脚下。汽车蜿蜒盘曲而上,扑面而来的凉气瞬间就吹散了身上的暑热。与山外的炎夏相比,山里凉意袭人,如同置身不同的时节,庐山确是个消夏的好去处。车子继续探入密林深处,闪过一排排红房绿瓦,一座小镇竟然出现在山上,仿是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6.
陈岌 《南方文物》2004,(4):104-108
国共两党庐山谈判,是1937年6月与7月间在庐山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共同抗日而与国民党进行的两次谈判。虽然,庐山谈判没有达成共赴国难的协议,但为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敌御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记住庐山,是因为庐山的别墅,因为在很多别墅中上演了中国近代史“风云录”;记住庐山,是因为电影《庐山恋》,美丽的庐山和浪漫的爱情总让人遐想。庐山俨然是个别墅博览会,也可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还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日夜被包裹在飘浮的烟云中的庐山别墅群,尤如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和田园诗篇,曾使蒋介石梦牵魂绕,曾让毛泽东流连忘返,又使多少名人高士贤达智者感动万分。  相似文献   

18.
岑其画庐山     
岑其 《收藏家》2006,(11):I0007-I0010
庐山为天下美景,避暑胜地,而最能让我神往的是她所包容的文化,从陶潜到李白、白居易、朱熹、苏东坡,再有朱元璋、唐伯虎等都与庐山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所留下的诗篇已成为庐山最美丽的风景线,亦是最诱人的名片,称之为"中国第一文化名山"实不为过也。  相似文献   

19.
文章拓展分析了“气韵”在山水画与唐诗中的审美体现,以谢赫“六法”引出不同时代、不同画家对“气韵”的不同感悟,分析“气韵”逐渐转向山水画并在其中不断演变的过程和特点;以诗歌中的“气韵”为导向,分析“气韵生动”是如何运用在唐代诗歌创作当中;重点论述了“气韵”在山水画与唐诗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气韵”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33年8月的一天下午,53岁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正在庐山青莲寺整理佛经,一名小和尚进来通报:“庐山名士陈三立前来拜访。三立老人是江西有名的贤士,长隐庐山,潜心佛学。弘一法师听说他来了,急忙出门迎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