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载李从军同志的《论苏轼的婉约词》一文,对苏轼的婉约词从多方面作了分析和评价,读后获益甚多。但其中有的论点,鄙意以为尚可商榷。李文在“苏轼对婉约词的继承”一节中,首先品评了苏轼在婉约词人中的地位,说:“苏轼的文集中,留下了三百多首词,婉约词占了大半。这就使他完全可以置身于大家的行列而和第一流的婉约词人相抗衡。”接着举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为例,而引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中的话:“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2.
传世苏轼诗作有很多版本,清人王文浩编纂的《苏诗编注集成》是公认较好的一种,不过也不能说是尽善尽美。近读孔凡礼先生据《编注集成》初印本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第一册所收苏轼凤翔诗作,即发现注中有关宝鸡(凤翔府)历史地理方面的问题已不下十几处。本文分类辨正有关宝鸡历史地理诸问题,以资治苏轼诗文者参考采撷。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6,(4)
本文是笔者有关苏轼《舍铜龟子文》的读书札记。文中利用考古发现的资料,对苏轼所舍铜龟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器物进行了详细考证,并证明了它是一件唐代所常见的龟形盒,而不是《苏轼全集校注》中所云的铜印章。同时也对《舍铜龟子文》的成文年代略有涉及。  相似文献   

4.
澶渊晁氏是北宋中晚期的一个世家大族。苏轼与晁氏的交往也不限于晁补之一人。苏轼《与鲁直书》所指“晁君”应为晁载之伯宇,本对此详加考辨,对今人的硫误有所是正,并对《全宋》苏轼卷中编附注进行补证。  相似文献   

5.
路远 《文博》2009,(1):74-79
本文围绕西安碑林藏苏轼《集归去来辞诗》刻石,对苏轼的“尚意”书法不践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本质,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略加述评。对该刻石所据之墨迹本的由来及刊刻者邓霖其人,对苏轼这件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略加考述。认为《集归去来辞诗》刻石之“六首本”和“十首本”各有出处,不能因为《苏轼诗集》收录10首,便轻易否定“六首本”。  相似文献   

6.
《前赤壁赋》写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文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苏轼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苏轼史学思想述论王云飞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不仅是我国宋代文豪、书画家,而且也是史学评论家。因其长期出任地方官和过着贬谪的生活,故未能属意著史。但从其文章里可知他读过《尚书》、《左传》、《史记》、《汉...  相似文献   

8.
万波 《收藏家》2022,(10):69-74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其中有一件极为珍贵的北宋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拓本。此拓本为浓墨精拓、册页装。封皮有近代名人周庆云题签;正文为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正文之后,有周庆云题跋三则。此件北宋拓本是后世鉴赏、研究欧阳修散文名篇和苏轼书法精品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史记》在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下,成为古文创作的典范,受到古文作家的普遍推崇。然而,陈师道、黄庭坚却提出苏轼不好《史记》,并对之表示不解。实际上,苏轼与《史记》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微妙的渊源关系,而且对《史记》深有研究:他首次比较详细地解释了《史记》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的深意,从而使道法两家的关系,成为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起点;又首次明确提出了庄子对孔子阳挤而阴助之的关系,开启了后世儒道互补的研究课题;另外,他对《史记》的史实记载,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考证和见解。苏轼的《史记》研究,理应在《史记》研究史上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范惠泉 《神州》2012,(2):7-7
蓬莱阁位于蓬莱北部丹崖山巅,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浓厚。阁内收藏历代碑刻一百三十余方,其中苏轼的《海市诗》诗文韵采飞扬,寓意深邃,为蓬莱阁上最久远的歌咏海市的七言古诗,蓬莱阁和蓬莱海市从而名闻天下,因此《海市诗》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几经沧桑、几度兴废,苏轼《海市诗》原碑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后来人们出于对苏轼诗文书法的喜爱和重视,先后三次对《海市诗》进行了镌刻。如今,三方古代碑刻静静地藏在蓬莱阁卧碑亭与苏公祠内,被人们所欣赏和传诵。  相似文献   

11.
张元干有《芦川归来集》10卷,清《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卷158《别集类》11,在这部书的提要中,四库馆臣说:“元干及识苏轼,见《所作黄门帖跋》。”如果张元干确实得识苏轼,则堪称词坛上一段佳话,一位是豪放派的创始人,另一位则是以豪放雄壮、悲痛苍凉的特色,而赢得了宋代词坛豪放派词人的声誉。这样两位词人相识自不免会有些轶闻趣事流传,只可惜正史、野史均不见记载。究竟两人是否相识,得从他们的生卒年来考查。《宋史》卷338《苏轼传》载:“建中靖国元年,卒  相似文献   

12.
马秋月 《神州》2013,(21):39-39
《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名作,《赤壁赋》第四段中的哲理蕴涵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蕴含苏轼内心深刻的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高度体现。“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表现;其言辞的豪放,思想的豁达,也正表现了他令世人欣羡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本文主要以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观点。重点讨论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的思想渊源,分析“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的哲理蕴涵。  相似文献   

13.
<正> 《水经注》一书,除了它在地理、历史、考古、文献、目录、碑版、民俗、语言等方面的学术价值以外,由于它的文字生动,语言丰备,所以在文学上也有很高地位。唐朝诗人陆龟蒙诗:“《山经》《水疏》不离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诗:“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谈。”陆龟蒙和苏轼对于郦注的爱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资料,发现一个现象:文人和美食家,偏爱吃鱼。宋代诗人苏轼,就是鱼粉。研究者说,"在历代文人当中,苏轼可谓是对鱼最情有独钟的一个。在其诗作当中,以《鱼》为题者就有16首,诗中提及‘鱼’的更多达133首。"(滕新贤《古代文人作品中鱼文化的哲学与美学内涵》)又说,苏轼是"我国古代鱼文化的宗师之一。"(朱振东《苏东坡的鱼文化》)陆文夫亦然,写鱼的文字最多。一篇《吃喝之外》,将湖边吃鱼的闲情逸致,写成了绝唱;一篇  相似文献   

15.
任伯年《人物图》,习惯上将其定名为《金谷园图》或《东山丝竹图》。本文认为其描绘的内容实为苏轼与侍妾朝云的参禅故事,应将其定名为《玉局参禅图》。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昼锦堂记》和苏轼《韩魏公醉白堂记》均为以“议”为“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东坡苏公帖碑是现存刊刻最早的苏轼个人丛帖,也是历史上优秀的苏书刻石之一。本文对该帖作了多方面研究,并特别指出帖碑中保存的《中山松醪赋》“元祜正书本”是仅存的苏轼的两种写本之一,有别于人们熟知的“绍圣合卷本”。该本中苏轼修改的字迹表明它与《中山松醪赋》祖本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帖碑上四种苏轼手迹,三种墨迹已失传,有赖刻石流传,而帖碑是其传世最早的佳刻。因此,东坡苏公帖碑无论在保存东坡书迹方面。还是于苏轼诗赋校勘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帖学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金代"赤壁"主题题画文学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苏轼文风、人格及《赤壁赋》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对金代文学产生的影响。据此可知,苏轼文学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以诗、词、文、书、画兼绝而垂范青史。其书法历来备受书家喜爱。苏轼小楷的研究现状苏轼小楷是其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但对苏轼小楷的研究却非常少,这是苏轼书法艺术研究的一个重大遗憾。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由于政治原因,苏轼去世后,其书法曾遭禁毁,导致其存世作品大量减少。周辉《清波杂志》:"欲乞  相似文献   

20.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墨迹手卷(图版壹—图版叁)(以下简称"二赋"卷),是1982年12月吉林市第五中学刘刚同志所捐献的。"二赋"卷系《三希堂法帖》第十一册苏轼"二赋"法书的原本,是一件具有很高价值的国宝。此卷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一 "二赋"卷现况是卷白麻纸本,凡七接。纵28、横300厘米。行书,计七十七行,其中《洞庭春色赋》三十二行,《中山松醪赋》三十五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