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舒月 《旅游纵览》2013,(8):263-264
传统旅途的空间转换过程较为枯燥,而风景道作为一种集交通、景观、遗产保护和游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景观道路,不仅改善了交通环境,也丰富了游客的旅行,并把传统的旅行成本转换成为一种旅行经历的附加收益。本文基于对国内外风景道发展的状况、规划理念和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探讨我国风景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书法景观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多重信息,对游客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书法景观和旅游意象研究,尚不存在书法景观应用性价值研究及景观元素对目的地旅游意象构建作用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安碑林为例,通过对书法景观功能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为未来旅游规划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研究表明书法景观在旅游意象构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且不同的书法景观功能维度(审美体验功能、地方认同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对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方式及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旅游纵览》2013,(8):21-22
本文对水利风景的旅游审美现象进行分析,论述水利风景这一具体的质料成为旅游景观的过程,探讨水利风景的审美价值,是进一步对水利风景景观进行分类的基础,同时也为水利风景区旅游审美利用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4.
田晓辉 《旅游纵览》2013,(12):227-228
文章首先对游憩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讨论,然后针对广州市的主要游憩资源拟出了广州市游憩产业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广州市游憩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对策与措施。一、相关概念辨析关于游憩(recreation)这一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憩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国外学者如加拿大的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L.J.Smith,1992)在指出游憩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的同时,认为游憩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国  相似文献   

5.
许路路 《旅游纵览》2014,(11):208-209
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游憩需求迅猛增长,未来以通勤为主的交通需求模式将不可避免地被以休闲出行为主的交通需求模式替代。对于旅游目的地,没有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就无法把旅游者从客源城市吸引过来,更谈不上旅游业的发展。可见发展旅游业必须建立良好的旅游交通系统体系,按照旅游交通的特性做好旅游交通的科学管理。本文中将提到旅游交通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影响旅游交通的三个因素,以山东半岛海滨城市为例,对它的旅游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它旅游交通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先关的解决方案,实现山东半岛海滨城市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游憩学课程体系的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美国81所大学的游憩学本科课程体系进行梳理,通过对其知识域、问题域的分析,勾画出美国游憩学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发现,游憩、休闲、旅游和运动是美国游憩学的四大核心知识板块,其中游憩课程主要集中在康乐治疗、包容性游憩、社区游憩、非营利游憩、资源与环境、户外游憩、公园游憩和商业游憩等八大分支领域,并通过各分支与休闲、旅游和运动三大知识板块相关联.更进一步地,在美国游憩学知识结构语境中,大游憩包含了旅游,两者的差异在于旅游的商业性,融合点在自然资源型旅游地;而休闲与游憩的差异,在于理论与实操的程度差异,两者融合点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共同关注.最后,文章还为我国开展相关学科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王牌景点之一,以规模大、内容全、景色美而被誉为溶洞景观的“全能冠军”、“中华最佳洞府”。交通位置黄龙洞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东端,交通十分便利,张家界高等级旅游公路张清公路从黄龙洞全线经过。距离张家界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及长(长沙)张(张家界)高速公路张家界出口处均为35公里,  相似文献   

8.
李倩铭 《旅游纵览》2013,(12):192-194
随着旅游需求的迅速增加,国内对发展旅游交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通过对上海市4A级以上(含4A)的旅游景区与附近的轨道交通的距离分析发现,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旅游景点可进入性在轨道交通方面明显要优于郊区,中心城区的交通类型也比郊区丰富。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丰富到达上海郊区旅游景区的交通方式、推动轨道交通现代化提升轨道交通效率、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等策略,以进一步优化目前上海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风景道是具有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道路,我国风景道的建设尚属探索萌芽阶段。本文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背景,基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及促进云南、广西边境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建设中国-澜湄国家边境旅游风景道的构想,并就如何将其规划、建设好,从原则、策略、方法上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家风景道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郑辽吉  刘惠清 《人文地理》2010,25(5):154-159
水体游憩环境是一种服务于人们游憩活动,融环境、经济、社会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体验景观网络。以辽宁丹东的青山沟镇、大梨树村、大孤山镇(大鹿岛)及长甸镇(河口岛)等四个村镇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水体生态体验景观网络中活动、背景、体验及利益等行动体属性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水体游憩环境规划管理模式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在模型验证过程中,运用SPSS11.0及AMOS6.0软件测试水体景观网络行动体的结构关系模型及相互作用路径系数;拟合度检验表明,该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彭顺生 《人文地理》2007,22(1):53-5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居民出行目的,并依据第一手资料,从游憩类型、游憩设施两个方面揭示了广州市居民的游憩行为特征。针对广州市目前游憩业在游憩设施、交通、游憩线路、服务质量、观念、政策导向、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开发广州城市旅游资源、加强城市游憩设施管理与建设、搞好城市规划及构建和谐广州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TOPSIS法和Super-SBM DEA模型分别测算高速交通优势度和旅游绩效,综合运用双变量LISA方法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2005—2018年长三角高速交通对旅游绩效影响的空间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长三角高速交通优势度呈现“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两翼低”空间格局,且趋向相对均衡化态势。(2)旅游规模高值区集中于省会城市及高速交通干线附近;旅游效率高、较高值区沿“沪宁合—沪杭—杭甬”交通干线分布明显。(3)长三角高速交通对本地和邻近地区旅游规模、旅游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驱动效应;高速交通对旅游规模正向影响的直接和间接边际效应系数均大于旅游效率,这与高速交通的“双刃性”、“虹吸效应”及“错配效应”相关。(4)经济实力、旅游资源、产业机构高级化等对本地旅游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旅游资源、人力资本对邻近地区旅游绩效呈现负向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构建儿童友好型景观已经成为当前乡村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全国多个乡镇进行了大量试点实践与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乡村旅游景观的儿童友好性提升对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儿童友好理念与乡村亲子旅游景观的关联,介绍国内相关优秀案例,指出我国目前乡村亲子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弊端,最终提出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各地更好地打造乡村亲子旅游景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白雪  金丽 《旅游纵览》2014,(4):171-173
文章以城市居民对天津环城游憩带的满意度的为研究对象。首先向天津的旅游界专家发放问卷,构建了旅游资源价值、旅游配套设施、旅游环境感知3个准则层和11个指标因子的满意度评价体系,实现环城游憩带满意度定量评价。再次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在进行模糊综合分析得到天津市环城游憩带12个行政分区的旅游满意度的综合得分情况,并根据得分结果对12个区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5.
查爱苹  邱洁威 《人文地理》2016,31(1):154-160
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资源的经济价值,假想市场的构建使得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备受质疑。早在20年前,发达国家关于条件价值法的相关研究已从实施实验、报告内容和结果,向检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方向转变。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的相关领域,对条件价值法信度和效度的关注非常罕见。文章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个案,运用条件价值法进行游憩价值评估,并进一步聚焦评估效度的深入探讨。条件价值法的评估结果表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2012年的游憩价值为7.14亿元。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意愿调查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运用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的评估结果566.04亿元相比,两者并不具备良好的收敛效度,前者的评估结果明显偏低;建构效度检验说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意愿调查结果部分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6.
陈岗  黄震方 《人文地理》2010,25(5):124-127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研究对于旅游景观的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基于旅游景观意义的博弈,旅游文化主体不仅把自在景观符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改造而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能指",而且在此基础上赋予它的新的文化内涵,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所指",从而完成旅游景观的符号化过程。旅游城市化和旅游商业化现象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基于文化主体意义博弈的旅游景观符号的现代化重构。  相似文献   

17.
滨海绿道在绿岛建设中普遍存在,但目前关于滨海绿道的研究却十分的有限。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破坏生态等问题。故本文提出了滨海绿道的概念,并针对不同海岸线的特征以及滨海独特的旅游资源,对滨海绿道的类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将滨海绿道旅游产品划分为观光型产品、公众活动产品、休闲体验产品和水体游憩产品,从而构建滨海绿道旅游产品体系。最后得出滨海绿道不仅仅是连接景区等节点的纽带,更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恩施的旅游业突飞猛进。市区旅游发展蒸蒸日上,但恩施城区内的商业游憩区及城市公共空间缺乏,不足以满足本地居民及在恩施市逗留游客的需求。本文为打造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主,服务游客为辅的恩施游憩商业区(RBD)进行分析与研究。一、项目背景(一)游憩商业区(RBD)的概念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缩写为RBD,即"旅游商业区"、"休闲商务区")最初是在1970年,由C.Stansfield和J.E.Rickert提出。业界普遍公认的定义是1990年  相似文献   

19.
王小艳 《神州》2011,(9):187-188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旅游资源的发展要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确保旅游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能够用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满足后代人需要能力”的发展观。表现在旅游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对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国家4A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凤凰古镇,以其秀丽的古迹风景,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交通的发展非常关键。文章在对旅游交通概述的基础上,探索武汉旅游交通的现状,分析武汉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包括科学制订旅游交通规划,提升旅游交通运力,保障旅游交通安全,注重旅游交通的环保性,提升旅游交通品质,希望能够对武汉的旅游业和旅游交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