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的22年间,派系斗争始终伴随着国民党的政治运作过程。派系政治被称为国民党政权的一个重要的特色。近年来,对于国民党派系斗争问题的研究,人们注意较多的,往往是派系纷争对国民党统治所造成的弱化效应;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国民党派系斗争对大革命失败后,  相似文献   

2.
蔡振伟 《神州》2013,(13):170-170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的初衷是改变国民党组织的涣散和派系斗争的状况,但特务组织不仅未能实现以上目标,反而破坏了国民党的阶级基础,增加和激起了更多的派系斗争,对国民党组织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加速了国民党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派系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内部存在许多派系,其中影响较大者如西山会议派、改组派、汪精卫派、冯(玉祥)系、阎(锡山)系、桂系、西南实力派、西北马氏家族等等。这些派系之间,既有对中央的表面从属关系,又有各派之间的横向关系。横向间的矛盾斗争虽时有发生,但往往是局部的或短期的。而他们与国民党中央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却是普遍的、长期的。派系斗争贯穿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始终。因此,国民党派系斗争史成为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派系斗争史,至今是史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关国民党派系斗争的起因、特点、结局及其历史作用,都有待于探讨。笔者就下列问题提出粗浅看法,谨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的研究空前活跃,但是,对于国民党派系纷争的研究却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92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郭绪印教授主编的《国民党派系斗争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细读之后,感觉到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内容丰富,脉络清晰。中国国民党内部历来存在着各种派系,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派系尤为复杂。该书将国民党内部的诸多派系从宏观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上  相似文献   

5.
自孙中山去世后,中国国民党围绕领导权的继承问题,引发无数次党内分裂。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地域观念在国民党派系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民党发迹于广东,也造就了大批粤籍党国领袖。孙中山生前在有意无意间扩大了粤籍党员同他省党员间的矛盾。随着国民党从广东走向全国,特别是蒋介石在党内权力的不断提高,蒋同粤籍领袖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纠纷逐渐演变成公开的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和斗争,贯串着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长期来一直未被史学界所重视,更未有人把它纂辑成史。最近,郭绪印主编的《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才填补了这块空白。前人曾给国民党写了一条上联觅对:“一个政党,二个政府,三个中央,四分五裂”。《国民党派系斗争史》再现了这个历史的轨迹。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精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文史博览》2010,(6):30-31
<正>国民党在大陆时期派系林立。例如,国民党内有汪精卫系、宋子文系、孔祥熙系、何应钦系、朱家骅系、孙科系——这个单子还可以一直开下去。然而,最大的派系和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派系,是CC系、政学系和黄埔系。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党为实现"抗战建国"的任务,朱家骅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积极推进国民党的党务建设,尤其重视与日军反复拉锯的湖南省。朱家骅与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广泛沟通,改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由组织部空降人选到湖南省党部担任执委,以平衡派系之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朱家骅遭遇了CC系等派系的攻击,不得不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湖南省党部再次改组,此前所派驻的执委被迫离开。由此可观,抗战时期国民党省市党部建设受到了派系冲突的严重制约,人事难以保持稳定。而一个没能强化组织建设与作风建设的执政党,注定了其不良命运。  相似文献   

9.
1943年5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与调统室发生严重纠纷。此次纠纷的爆发并非一时冲突所致,而是该省党部内朱家骅系与CC系间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由该案切入,通过对抗战时期陕西省党部人事调整与党务运作的考察,本文揭示出国民党党务机构设置上所存在的问题,亦使得面貌向来模糊的朱家骅系渐趋明朗。该案不仅是陕西省党部内派系矛盾的总爆发,也是国民党中央派系斗争在地方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郭绪印主编的《国民党派系斗争史》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分析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角度研究国民党史。书中分别论述西山派、改组派、汪精卫、胡汉民、李济深、陈济棠、冯玉祥、阎锡山、桂系、云南实力派、川康实力派、张(学良)杨(虎城)、韩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2月4—6日,华东地区中国现代史学术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现代史学会指导下、由上海市社联、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上海档案馆、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同济大学文科系,上海大学、上海师大等单位发起的。华东地区的八十多名专家学者到会,就中国现代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人物评价和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民党派系斗争是这次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与会代表以为,由于国民党内部阶级成份的复杂、地方割据的存在、国际背景的不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封建家长制的传统,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不同派系。他们打着维护孙中山三民主义、维护国民党的旗号,以武力为后盾、与实行专制独裁、排斥异己的蒋介石集团纷争。有的坚持反蒋而走上了联共反蒋的道路,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有的则坚持反共立场,必然由反蒋走上附蒋反共的道路,最后不免覆灭的结局。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激化,往往表现为军阀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由巅峰走向破裂的转折点。在此次会议上 ,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就政协宪草原则和东北问题发生激烈争论 ,蒋介石亦表现出政治动摇。各种矛盾冲突最终形成巨大的政治破坏力 ,使蒋介石、国民党从政协会议全面倒退 ,由此构成国共两军四平决战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3.
汪朝光 《民国档案》2006,(3):118-125
中国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苏外交及东北问题的讨论和争执,反映出国民党所面对的诸般两难处境。其对苏外交天平的偏转,使苏联对国民党的疑虑大增,从而更不利于其接收东北;其党内派系之争及个人情绪发泄,亦不利于其凝聚共识,作出合理适当的对苏外交及解决东北问题的决策。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苏外交及东北问题的讨论和争执,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其决策失去了应有的弹性而更趋僵硬,平稳顺利地接收东北已不可能,最终仍然只能回复于武力解决的老路。  相似文献   

14.
李文平 《史学月刊》2008,12(4):73-78
以丁惟汾为首的"丁家党"在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建立过程中,曾发挥过十分特殊的作用,一度形成了"蒋家天下丁家党"的格局.一方面,它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支持,改变了国民党中派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反蒋势力,为CC派的迅速崛起和"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权力分配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与活动,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加剧了南京政府的动荡和内部斗争.  相似文献   

15.
郝昭荔 《历史研究》2023,(4):91-113+221-222
国民党二次北伐宣告完成后,蒋介石试图利用权力制衡和政治拉拢等手段,从整合平津地方势力入手,打造“蒋即中央,中央即蒋”的局面。此举加速了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等地方实力派的分化组合和离心倾向,侵蚀着国民政府刚刚在平津建立的统治基础。表面上看,这是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始终不放弃对权力与地盘的争夺所致,实际上则是由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决定的。蒋介石权术先行、厚此薄彼,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实力派的派系观念,使派系斗争逐渐发展为国民党的沉疴痼疾,造成国民政府与地方相互倾轧、交相侵逼的政治生态,对北方政局的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北洋时期政治体制下的司法制度如何被纳入国民党党国体制之中,是该书关切的主要问题。在充分了解该主题既有研究成果和广泛搜集海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该书以孙中山、徐谦、王宠惠、居正等人为论述点,按时间先后分阶段叙述司法党化的流变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有关司法党化论争的考析,揭示了执政党(国民党)内外各方的理念冲突、派系斗争、利益纠葛等隐性原因,颇具新意与  相似文献   

17.
蒋胡约法之争初探李黎明蒋胡约法之争是发生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的一次派系之争,斗争的双方是国民党内的政治暴发户蒋介石和元老派首领胡汉民。这场斗争本来只是关于"训政约法"问题的意见分歧和争论,但最终却发展成为一场"闻者无不惊诧"的重大政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18.
桂系与 CC 系是国民党内势力较大的两个派系。本来,桂系是广西地方实力派,在皖省与 CC 系瓜葛并不多。抗日战争爆发后,战局变动,战场迁移,桂系势力得以伸入安徽,使在皖拥有雄厚实力的 CC 系深感威胁,它们的矛盾迅速转向正面冲突与对抗。两派在安徽这一期间的矛盾与斗争,是国民党内有声有色的派系斗争的一部分,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曾有这样一段名言:“凡是一个集团,对外走向统一,同时对内即走向分裂,倒是对外竞争,往往加紧内部的团结,这是一个公例。”然而北伐时期的国民党是个例外,改组前的国民党内部涣散,改组后的国民党依然分裂。孙中山在世时,尚能凭借巨大的个人威望以及独特的领袖魅力,使得国民党内的不同派系不敢做出过分的举动。孙中山去世后,  相似文献   

20.
复兴社作为力行社的外围组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成为国民党内最有影响的、也是最令人害怕的政治派系。现在,据回忆录、访问记,以及一些国外的情报机构资料显示,该组织不仅仅是一个恐怖组织,而且是一个政治派系。它体现了许多中国人在困难丛生的南京十年期间所关心和寄予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