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地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指导世界经济的重要思想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作为下一个世纪发展经济的纲领,反映出这个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它是人类在总结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通过对历史上环境变迁的科学分析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理论,说明了人类对于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认识水平愈来愈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提出于本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的原则,宣称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协调一致,标志着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重新尊重,与此同时,“人与…  相似文献   

2.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后国际环境保护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大会的召开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的环保主义高潮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预备会议和正式会议上,南北国家代表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几个主要焦点议题产生了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立了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一般性原则。二是制订了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密 《神州》2013,(9):29-29
近4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媒体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而逐步参与到环境保护领域中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关注和认识,但新闻媒体"曝光"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新闻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批评环境违法行为。1972年6月,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13益突出,人类开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反思自身的活动,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研究的兴起。国际社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演变,并于1972年由联合国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专门讨论这一重大问题。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民众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开始进入史学,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新领域,13益得到多方学者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史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马勇 《广西文史》2006,(1):69-71
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51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当时中国代表团的董必武同志也在宪章上签了字。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天被定为“联合国日”。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28日是“国际反滥用毒品”十周年纪念日。1991年6月 ,联合国为了纪念“6·26”国际禁毒日四周年 ,决定发起“国际反滥用毒品十年”活动 ,主题是 :一致反对毒品对人类的共同威胁 ,从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里 ,全球进一步加强国际、地区和各国之间的反毒合作。也正是十年前 ,由于受到国际毒潮的影响 ,由于临近国际毒品重要产地“金三角”的特定地理位置 ,贵阳市没有能够幸免汹猛的毒潮冲击 ,出现了毒品传播。初始 ,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这个危险的信号 ,遵照国家禁毒委员会提出的“三禁并举 ,截流堵源 ,严格执…  相似文献   

7.
王国富 《沧桑》2008,(4):38-39
联合国是二战后最重要、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的发展、在全球实现非殖民化、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促进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扶贫救灾及人道主义援助、防止艾滋病蔓延和传播及反对恐怖主义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文物保存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古迹是人类发展史上宝贵的遗产,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珍贵遗存。这些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无一不是无价之宝、惊世骇俗之作,然而文物环境的优劣与否关乎文物的寿命,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和谐的人为破坏让我国的文物面临极大的威胁。文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阐述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并提出文物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常秀芬 《神州》2012,(21):275-276
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突出问题,环境污染长期困扰着人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不断地被破坏,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0.
朱瑞 《攀登》2001,20(4):39-42
本认为,以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认识,导致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西方生态伦理学分别从人的角度和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的“生态价值”等观念,为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逸铭 《丝绸之路》2013,(6):151-152
环境伦理是迫于生态危机,力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际伦理中的"善"推延到人与自认的关系领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也是为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所提出来的,具有反思性和历史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也日趋严重,这引起了人类的普遍关注和忧虑。于是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认真分析儒家文化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力求建立一个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目标与动向鲁义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会员国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它在协调国际事务和开展国际活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自从80年代日本提出要成为“政治大国”以来,进一步强化了对联合国的工作,明确提出把在联合国及其机构中增...  相似文献   

14.
张光闪 《沧桑》2009,(5):129-130,136
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环境公平问题就是其主要表现。这些问题是人们对环境伦理的认识不够,甚至人们的行为违背了环境伦理所导致的。我们必须加快环境伦理学研究、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正确处理伦理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代表团当即要求将中文同英、法、俄、西班牙语一样作为同等的工作语言对待。美国《纽约时报》盛赞此举为中国方面“维护汉语尊严的正确行动”。作者详细描绘了联合国中文同声传译人员,在各种国际会议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类计划,1990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西班牙港召开了“散居”非洲人、华人和印度人与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相互影响问题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印度、英国、巴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法国、美国等15个国家的2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四个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一个无毒的世界──国际反毒品斗争综述小光,蒋兢全球范围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国际性公害,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安宁。美国总统布什把毒品、环境污染、核化武器并列为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美联社于1989年12月对六大洲120多个新闻机构的舆论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人口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于 1 947年 8月 1 8日至 2 7日在美国纽约召开 ,中国代表何廉出席并将会议情况撰成报告上报内政部。这次会议讨论了将于 1 948年出版的第一期《人口年鉴》以及国际户口调查计划、托管地人口研究、经济与社会变动的关系研究、移民问题研究等问题。本组史料可补充和印证何廉日记中的有关史料 ,对研究国民党政府后期的人口政策与国际关系亦有参考作用。1 何廉出席联合国人口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报告( 1947年 9月 )联合国人口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报告组织与任务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于八月十八日至二十七日开第二次会议于纽约…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将会议提案称为"国际政治合作的奠基石",苏联大元帅斯大林认为这次会议是"联合国家战线的鲜明标志"。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4年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英苏三国参加,就战后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基本达成协议;第二阶段从1944年9月29日至10月7日,中美英三国参加,就联合国组织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本组史料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顾维钧在会后向国民政府外交部呈报的《参加国际和平安全机构会议代表团报告书》,详细描述了会议的经过、会议讨论的要点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4日,联合国首届“国际移民与发展高层对话会”在纽约总部成功举行,共计127个成员国派出了包括一位副总统、47位部长级代表在内的大批高层官员与会。回首2006年联合国的活动议程,围绕这一重要会议的召开,从联大主席到秘书长安南均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联合国各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