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广志 《文史博览》2009,(12):65-65
打油诗体,虽多谐趣,但常流于俗气和油滑。然而,“文革”时期出于大家之手的一些打油诗,继承和发扬鲁迅以杂文入诗的传统,打油却是严肃,语浅却是意深,以杂文入诗,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相似文献   

2.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  相似文献   

3.
程裕祯 《古今谈》2007,(4):48-49
结婚的新房通常称作“洞房”,不论它如何豪华或简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人一生最幸福的两件事。“金榜题名”讲的是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这有资料可查,也容易理解。那为什么把新房称作“洞房”,而且还要有“花烛”?这就值得探究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善诗词,但他在生活里也喜欢写打油诗。他的打油诗调侃友朋,可谓是别树一帜。红军长征初期,路过湖南,行军匆匆。有一天,张闻天在马背上打瞌睡,不小心脱缰跌下马来,虽未受大伤,却也有些狼狈不堪。毛泽东闻讯赶来,看他没大碍,当即凑趣口占了一首打油诗:洛甫骑马过湖南,四脚朝天滚下山。人没受伤马没死,菩萨保佑你平安。这首打油诗的另一个版本是:洛甫洛甫真英豪,不会行军会摔跤。四脚朝天摔得巧,没伤胳膊没伤脑。诗中的"洛甫"即是张闻天。  相似文献   

5.
说酒·绿酒     
在我国古代诗中,提到酒,特别是质量上乘的好酒,或称赞美酒时,常称作“绿酒”,“绿蚁”等等,并由此衍生出“灯红酒绿”这样的成语,本从古代酿酒工艺等方面探讨了酒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绿颜色,称它为绿色,只是强调酒液清澈。  相似文献   

6.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相似文献   

7.
汉学,中国人把它称作“国学”;以当代日本语来说称作“中国学”(这一术语的无限定性被本书的著者所批判)的情况也是有的.在这里,文史哲三科没有被像高墙般地隔开,汉学或国学中的“学”的概念,作为一门学问的多样性、整体性和灵活性被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8.
施培毅同志不是诗人,以前在《安徽日报》社一起工作的时候也没见他写过诗,只知他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对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样样都欣赏,文化底蕴深厚,文史知识丰富,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脑袋才子。最近看了他在临终前几天出版的《文革打油诗存》(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才知道他不仅是个老记(者)、老编(辑),而且还称得上是位诗人。施老培的诗是在“文革”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正如他自己所述,被关在“牛棚”里,无书可读,无任何娱乐可言,便同邹人煜等“棚友”,比着背诵诗词,于是产生了“与其借古人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何如…  相似文献   

9.
荷,也称莲。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草》中解释说:“其花菌萏,其实莲,其根藕。”把荷花称作菡萏,如今已显得很生冷,通俗些还是叫荷花、莲花,有时也涵盖了荷叶、莲叶,以及莲蓬、莲子、莲藕。古乐府《江南》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当然,头一个“莲”在这里是古意,专指“试烦春笋手, 聊为剥莲蓬”的莲,而不是孟浩然诗中的“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相似文献   

10.
水磨沟原名龙口 ,自从龙口有了水磨 ,人们才把龙口称作水磨沟。“龙口”改称水磨沟的具体年代没有资料可考 ,但史善长于清光绪三年 (1 877年 )被流放到迪化期间 ,曾到水磨沟游览 ,并作《游水磨沟》诗一首。诗中写道 :“谁触机心将磨置 ,雪花王屑时乃器”。由此可见这时已称水磨沟了。如果从1 877年算起 ,“龙口”改称水磨沟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末年 ,新疆布政使王树楠为解决军需于 1 90 7年在水磨沟修建较大规模的官水磨。抗日战争时期 ,是水磨沟水磨业的黄金时期。据统计 ,在 1 94 0年 ,水磨沟至苇湖梁有磨户 3 8家 ,水磨 4 1盘 ,日…  相似文献   

11.
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之间,有一片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好一派人间仙境。很久以前,藏族的先民便来此定居。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但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很多藏族文化的遗存。这里人把山口称作“拉”,把湖称作“措”;这里有吟唱《格萨尔》的艺人;这里的居民,仍然保留着喝酥油茶、吃糌粑的习惯;这里的人民把雍仲作为自己的民族符号……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人们称它为“小西藏”。  相似文献   

12.
《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是由S6161、S3329、S6973、S11564、P2762号五个卷号六片拼合而成.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把S3329号称作“张氏修功德记”,S6161号称作“残表状”,S6973号称作“张议潮别传”,P2762号称作“张淮深修功德记”.1957年翟林奈编《英国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指出S3329号后接P2762号.1964年藤枝晃《敦煌千佛洞的中兴》(《东方学报》第35册,1964年)将S6161、S6973号残存三片  相似文献   

13.
继续谈诗     
我的结义兄弟传来一段有关魔术的短片和一首打油诗,“快如闪电男变女,神通广大甩头行。瞬间转移难跟眼,最奇一女半身行”,并附注说:“请把屏幕放最大,喇叭也准备好,放松心情,好好欣赏这一张1000美金门票的表演,绝无冷场的4分42秒。”我看完片段之后,不禁失笑.  相似文献   

14.
“一字师”最早出现在唐末五代。陶岳《五代史补》载:齐已写了一首题目为《早梅》的诗后,在向诗友郑谷请教时,郑谷看后认为应把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为好。齐已信服,并尊郑谷为“一字师”。从那以后,人们就把为别人的文或诗改一个字的称为“一字师”。  相似文献   

15.
笔者将《诗》、《书》、《礼》、《易》等初原、根本的典籍称作“中华元典”,尝试探讨中华元典的文化功能。以下分论之。 一、《诗》的文学价值与教化功能 作为中华元典重要组成部分的《诗经》,其历史作用可从文学价值与教化功能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先论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世界园林艺术深深受惠于中国原产的植物,因此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威尔逊恰当地把中国称作“世界园林之母”,而他本人正是打开中国“西部花园”之门的一位深具传奇色彩的“植物猎人”,他的人生故事与中国珍稀植物“花开异国”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书上,一般都把“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事件”,称作是日本帝国主义者蓄意挑起“九一八”事变的两个借口。特别是作为后一事件,因为涉及日本军方的现役军官,从而使“中村大尉事件”变得扑朔迷离,至今尚有一些谜团未曾解开。  相似文献   

18.
陈家鹦 《文史月刊》2008,(10):60-60
前些年有不少人把钱称作“分”,把赚钱说成“扒分”;近些年上海人又通行“米”了,将赚钱说成“背米”。有篇主题为“汉语上海”的文章对此作了生动介绍:“米,钞票也。上海人是崇拜米的。米,依有伐?有米算依狠。有米走天下,无米寸步难行。”目前,“米”语已向各地辐射。  相似文献   

19.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李万鹏 《民俗研究》2007,(2):219-220
山曼先生离我们而去,深感痛惜,默哀之余,不由得有些凄凉而又怅然,人老了心境大半如此。噩耗传来,适近寒食,当晚试成《哭山曼》打油诗一首,以歌代哭,藉抒悼念之情。诗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