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艺 《风景名胜》2016,(7):148-153
中国人自古对火的崇尚,在彝族的火把节上有着淋漓尽致地体现,对于凉山彝族人而言,自汉唐起沿袭一千多年的火把节就是他们的“春节”,是他们最为传统的节日.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在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举行(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左右).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除家中、田中的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相似文献   

2.
济火是水西彝族历史上颇有影响和具争议的名字。在汉文史志记载中,济火因佐诸葛亮南征有功而受蜀汉政权册封,“令世长其土”,从而开创了水西安氏家族。然而,济火是谁?佐诸葛亮南征有功受封的又是谁?这两个问题在学术界至今尚无统一认识。考证清楚济火的问题,对正确认识水西彝族历史乃至整个彝族的历史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牵涉到古代彝族的迁徙、彝族历史的分期断代等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原所长余宏模先生才由衷地指出:“对济火其人的判断,又涉及到研究彝族迁徙、分期的历史科学结论。”①在我从事彝语文教学多年…  相似文献   

3.
王洪伟 《旅游》2007,(8):86-89
彝族支系一阿细人是一个祟尚火的民族。他们认为:火。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而且。他们刚一出生就在火塘边进行命名仪式,列离别人世时也有香火陪伴一生都与火结缘,所以,他们把火尊为神。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的这一天,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方圆百里彝山中的阿细人都要举行祭火仪式,而红万村的祭火仪式更为隆重、神秘和精彩,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狂欢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张荣海 《神州》2012,(12):27-28
呼吸是生命的象征,呼吸给予人类生命,给予舞蹈活力,是美的记忆。本文认为,在论及呼吸在少数民族彝族舞蹈中的作用时,应首先清晰什么是彝族舞蹈、彝族舞蹈呼吸、彝族舞蹈中呼吸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汪榕  李志雄 《中华遗产》2008,(5):142-157
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的滇东南群山深处聚居善一群源于古老彝族部落的阿细人。他们认为火是可以驱散黑暗中一切鬼邪.给入带来吉祥和平安的神。千百年来.阿细人保持着最吉朴的传统和信念。古老而神秘的陶细祭火将种族的起源.繁衍.生活.宗教都包含在一年一度古老而神秘的仪式中。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六千三百多年以前,彝族的先人重黎和吴回就是颛顼和帝喾高辛时期的"火正",即司掌心宿大火"光融天下"的天文历法大臣。从此中华传统天文历法即四分阴阳历便成了彝族同胞的一门家学,一直传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7.
毕摩在彝族人们的心中是德高望重的,生活中彝族人们往往离不开毕摩为他们排忧解难,本文所记述的是彝族地区经常做的活动毕模摩文化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这是火的圣典,这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神秘的阿细祭火节。火神的后裔传人  相似文献   

9.
火把节源于先民对火的原始敬畏与崇拜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都有这个激情燃烧的节日彝族的火把节,文献记载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并不是只有火把那么简单相传火把节是丰收的节日、驱虫的节日、跳蚤哭泣的节日火把节更是冷热区分的节日、冰雹离去的节日火把节有很多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08,(2):38-39
“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崇尚万物有灵、崇尚火,并把火尊为神。 从昆明出发,沿326国道南行80公里,就到了弥勒县城,再西行22公里的柏油路,攀行5公里的土石公路,扑入眼帘的便是绿翠缠绕、土墙灰瓦的弥勒县红万村。这里居住着1000多阿细人。  相似文献   

11.
“居然巾帼丈夫雄”——奢香夫人逝世610周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西南边陲贵州高原的西部,自古来住着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彝族。早在三国蜀汉时彝族的先祖济火随诸葛亮南征,因建立了功勋被封为罗甸国王,并留住贵州。继后济火的第五十六代孙为宋代的普贵。元朝时在这里实施土司制度,称之为水西,阿画为水西宣慰司。  相似文献   

12.
《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包括《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和《论彝族诗歌》三部著作。集 诗文理论家、大布摩、史学家于一身的举奢哲、阿买妮、布塔厄筹、布阿洪、漏侯布哲等人用诗歌的 形式表达了他们对治史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了彝族古代独特的史学理论。他们 主张:撰写历史的目的在于鉴往知来,教育后人;写史要真实:君民、牛羊、金银、风土人情均可入 史,尤其要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写史抓大纲,世系要分清,时间要弄准,人物身世明;写史“文 理通”,韵律要讲求;检验史著优劣的标准是得到君、臣、民的赞赏。这些治史原则尽管还不够系统 和全面,但它毕竟是彝族古代史家长期治史经验的总结,它有力的促进了彝族史学的发展,也进一 步丰富了中华古代史学。  相似文献   

13.
正蒙古人崇拜火,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他们敬火为神,在草原上,火神是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或廿四日,蒙古人家庭都会举行祭灶仪式,称为祭火节。蒙古人称灶神为"火佛",称祭灶仪式为"祭火",称祭灶节为"祭火节"或"祭火二十三"。祭火节的意义很像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灶王节或祭灶节,只是关于日期缘由的解释、节日名称、节日形式和内容,有着明显的独特之处。蒙古人至今流传着"黎民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省的少数民族中,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支系繁多的民族。仅生活在楚雄州的五十一万彝族人民,就有罗罗濮、纳苏濮、俚濮等十二个支系。它们多数散居或聚居在全州十一个县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少数在平坝区。虽然他们属于一个民族共同体,在许多基本方面是相同的,然而由于关山阻隔,交通不便,长期闭锁的自然经济等原因,使他们在社会生活、生产水平,以及在语言、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各自的特点,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动局面。楚雄州的彝族民间文学,长期以来被埋没,无人问津。对它的发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可以说是解放以后的事。正如一首彝族民歌唱的那样:  相似文献   

15.
阿细祭火:祭祀表演与文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细祭火仪式是云南省彝族阿细支系的传统仪式.在仪式过程中,地方精英与外界的互动不断地实现传统文化的重建与复苏.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朴实生动的艺术特色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彝族文化这个宝库中,漆器,象一颗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璀灿的光芒。 凉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彝族漆器伴随着凉山彝族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不断丰富提  相似文献   

17.
“帐中坐叱山川走”的奢香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奢香(?─1396)是我国西南边陲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明朝初年,她承袭丈夫霭翠之职,任贵州宣慰使后,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西南边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明廷敕封为“顺德夫人”,故世称为“奢香夫人”。一、遐荒水西,心向中央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奢香所属的水西水东一支,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其远祖源于古代氏、羌的一支,后辗转来到贵州西北部。三国时,其先人济火(一称济济火,或称火济)便因协助蜀汉丞相诸葛亮擒孟获有功,被封为罗甸国王。其后裔如唐朝之阿佩、宋朝之普贵、元朝之阿画,也都是在各代开国之…  相似文献   

18.
<正>彝族自称"诺苏"。"诺"是"主","苏"是"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凉山彝族人民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传说之一我们彝族人民爱唱歌,心里的山歌比牛毛还要多。唱了三年六个月,还没有唱完一只牛耳朵。山歌比牛毛还要多,有一半是唱阿达尼罗。他是我们面前一朵花,他是我们心上的一团火。这是个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故事了。传说在大山里,有一户彝族人家,生下了一个男孩。父母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西南边陲崇山峻岭深处,生活着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彝族俐侎人。俐侎人属彝族的一个支系,整个族群只有2.6万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聚居在云南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和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等地。俐侎人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他们丰富的民族习俗,一直吸引着各方旅友和民族文化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