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促进闽台成功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9月14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平市社科联、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共同承办的“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与闽台成功文化交流”学术年会在闽北中心城市南平隆重举行。来自福建省、市各高等院校、民间社团和新闻、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八十余人参加了这一大会。会议共收到相关论文18篇,散文、诗词、民间故事等作品近十篇,书法作品两幅,就郑成功与延平(今南平)、郑成功与闽台文化交流、郑成功与延平条陈、延平条陈与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文化研究等相关问题阐述了各自见解,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印象台湾     
<正>2013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一行赴台考察了7天。当飞机冲上蓝天,朝着台湾飞翔时,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翻滚着台湾历史片断:162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紧接着西班牙人来到,随后,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1641年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实现了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统治。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复台湾。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台湾这个孤悬于海外的祖国  相似文献   

3.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平定了台湾,从而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是台湾地方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施琅是平定台湾的关键性人物。 一、施琅平定台湾符合人民的利益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此后台湾郑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经营措施,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郑氏四代(包括郑芝龙)开发台湾的功  相似文献   

4.
现行《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编,1955年第一版,1960年第七版)第三十五章《疆域广大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清》中,课本第75页第7行写的是:“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带领战舰三百五十多艘,将士二万五千人,从金门、厦门两岛出发,渡海到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郑成功驱逐了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达对台湾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同时,课本中《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从隋到清雅片战争以前)写的是:“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第90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 ,在台湾省台南市安平一带发现了许多瓷质古壶。据考古学家验证 ,这些古壶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攻打荷兰殖民者时用来炸城堡的装炸药容器。“安平古壶”为福建泉州所产 ,由郑成功从大陆带到了台湾。除此之外 ,台湾岛内还留存许多郑成功的遗迹 :被列为台湾一级文物的台南市安平古堡“赤嵌楼” ,于 1 6 5 0年为荷兰人所建 ,郑成功在此擒捉了荷军司令官 ,该楼便成为郑成功登陆后第一个用来处理军政事物的衙署“承天府”。如今 ,这里古井隧道犹存 ,城堡残迹依然可见。郑成功的病故地原来是荷兰占领军总督的巢穴热兰遮堡 (今安平 ) ,郑成…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也是十七世反抗西方殖民势力的世界典范。郑成功一生是短暂的,他留下的经考证的实物遗存更是稀少。正是如此,郑成功墓出土的玉带更显珍贵。馆藏的郑成功玉带銙只有17件,少于明朝玉带标准形制规定的数量。本文通过解析郑成功玉带及明玉带标准形制,来考证和还原完整的郑成功玉带。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公元1662年二月,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中国的神圣领地台湾.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也就是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多.其实,研究郑成功复台的动机,有助于对他作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及相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发表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华夷变态》一书载有郑成功1658年写给日本德川幕府的一封信,该信的送达者书中没有提及但近来有的学者提出送达者为桂梧、如昔两个僧人,这是误解。发生这个误解的原因,在于《华夷变态》原文中把信中应为“敢望僧桂悟如昔重来”一句话误印为“敢望僧桂梧、如昔重来”(因字形相近而将“悟”字误为“梧”字,又误加了一个顿点),而这位学者未加辨别。桂悟是明武宗正德年间日本派往明朝进行勘合贸易的遣明使,全名为了庵桂悟,所谓“敢望僧桂悟如昔重来”,其意乃谓“岂敢企盼着如同僧桂悟那样的遣明使像过去那样再次来到(明朝)”,表达了郑成功迫切希望与日通好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试图分裂中国。我国历代铸造的钱币就是驳斥李登辉的铁证,而从他当政时所铸的钱币上更可看出其险恶用心。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台湾颁行永历通宝。清康熙朝首次在台湾设省铸钱,此后带有台湾省、府标记的历朝历代钱币多达 20余种。康熙通宝背满汉文“台”字钱是康熙二十七年 (1688)福建巡抚张仲举奏请朝廷设台湾省局所铸,也是各省铸套子钱之一。当时民间为不忘康熙统一全国功绩,将套子钱编成歌词,每个字代表全国 20钱局中的一个。更有将钱局歌词铸于多种花钱上,以贺大清一统。雍正、乾隆…  相似文献   

10.
论晚明对台湾、澎湖的管理及设置郡县的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万历后期开始 ,闽粤海盗以台湾为根据地 ,频频袭击台湾海峡的过往船只 ,日本、荷兰等国都有窥视台湾的计划。为了驱散台湾海盗及防御日本、荷兰的侵略 ,晚明福建官府有在台湾、澎湖驻军屯垦及设置郡县的计划。郑成功在台湾设置一府二县 ,使这一计划最终实现。本文详细考证了明朝在澎湖、台湾驻军与屯垦的计划及其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东方收藏》2020,(4):22-23
2019年1月8日,中国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杨夏林与中国著名工笔画家、美术教育家孔继昭长子杨维凡携夫人陈永亮回到厦门,亲赴郑成功纪念馆,将一套由其父母及著名山水画家张晓寒共同创作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年画高仿品捐赠给郑成功纪念馆。  相似文献   

12.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郑成功致甘□□的手谕,经福建省文史专家的解读、文物鉴定专家对信的纸质和印章的鉴定,通过南明史料笔者作了初步考证,能够确认书信内容与当时(1651)的历史背景大体相符,梳理出郑成功与甘辉以及明朝旧吏辜朝荐等的关系,但存在着两个重大疑点与史料不符,郑成功的真迹与否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3.
郑成功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率兵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也作为延续南明王朝的重臣同清廷对抗,成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根据自身历史发展需要而争相塑造的人物之一。在中国,郑成功一直被视为忠臣,然而郑成功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其历经了清初官方"愚忠"和民间"开山祖"的二重构建、到近代"反帝反清"形象的确立、再到新中国成立"保国护土"身份的塑造和转换,最终使其民族英雄的形象在两岸三地传颂。本文以郑成功形象的塑造历史为主线,对其"英雄"形象的脉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无论是"明朝的英雄""清朝的英雄"或是"中国的英雄",其"忠君爱国"的基调已经根植于中华大地,对当今国家的民族统一和海防事业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台湾外记》为闽人江日异所,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这部历史小说着重描述了明清易代之际,郑氏以台湾为据点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以及康熙帝派大军渡海收复台湾,将台湾收入清朝版图的过程。记事起于明天启元年(1621),终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后共63年。江日异根据他父亲的口传声授,秉史记载,故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台湾外记》史料的真实性是无可厚非的。其中对颜思齐、郑芝龙在日本举事、称雄闽海,南明政权抗清失败,郑成功举师北征,驱逐侵占台湾63年之久的荷兰殖民,康熙平定台湾,郑氏最后降清等历史事件的记载尤为集中、详细。  相似文献   

15.
夜梦亦嵌楼     
1996年,我在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潮人移台史》一书中记述: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二十九日,郑成功留儿子郑经守卫金门、厦门,亲自率大军二万五千人、船只近四百艘,浩浩荡荡地向台湾进军。经过9个多月、数十次浴血奋战,郑成功于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接受了荷兰殖民的投降书。当年荷兰殖民向郑成功所上降书的照片,现仍陈列在台南赤嵌楼楼下展厅。”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台湾著名客家研究学者陈运栋的《客家人》一书中,“客家东移台湾的路线及分布”这一章写道,客家人早在明郑时代就有粤东和福建的客家人跟随郑成功的部队入台。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将领中,有名的刘国轩及其部属等即是客家人。在康熙二十五、二十六年间,广东嘉应州(即现今的梅州市,旧称“嘉应州”)属的梅县、镇平(即现今蕉岭县)、平远、兴宁、长乐(即现今五华县)客家人曾大量跟随一批闽南人之后而来台湾。  相似文献   

17.
张声和 《古今谈》2002,(4):52-53
无论是在大陆或是在台湾,人们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情感都是非常挚热的。在温州沿海一带,留下很多关于郑成功的传说故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八闽大地,英才辈出。在这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郑成功最为声名显赫。郑成功的活动展开于明清交替之际,他23岁起当兵,以厦门、金门两岛为基地,转战东南沿海十多年,抗拒当时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已占绝对优势的满清贵族。1661年,郑成功又又毅然挥师东征,一举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祖国领土台湾,创下了旷古未有的伟业。应该说,郑成功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具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同时,郑成功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具有超凡的胆略和卓越的才能,因此他能够“以两岛…  相似文献   

19.
从1662年到1683年,郑氏政权在台湾实行了22年的统治。郑氏治台期间,由于汉人的大量移入情、郑双方军事斗争的影响,台湾的社会经济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时代赋予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试图对当时台湾的社会以及经济状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军事体制下的社会结构郑氏治理台湾,最高权力的代表不是延平王,而是“招讨大将军”。郑成功有生之年,对永历帝(朱由榔)册封的延平王称号一直未予使用,而仅用“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发号施令。他死后,郑经和郑克快也都是使用“招讨大将军世…  相似文献   

20.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世子郑经承嗣其位,继续经营台湾。时清朝已统一了中国大陆,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新政权已稳固下来,只有台湾尚独据一隅。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清郑双方曾进行了多次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