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冬的第一场雪,把我带入了绛守居园池的怀抱。踏上园池门前长长的石板路,望着颇似平常的大门,隐约感觉到在其看似平常的背后的那份神秘来,这里是我小时候生长和学习的地方,从初中到高中,我有很多时间在这园池埋读书学习,此时,故地重游,孑然一人走在这青石板上,眼前的变化使得小时候的记忆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2.
深秋的下午,前门23号的院子异常安静。右手边隔几步远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前赫然停着一款橙色的奥迪TTS,据说车的“心脏”绿色而高效,赞助本次展览也是奥迪力推的eco-driving的一次艺术表达,而车头的那四个圆圈仿佛提醒着又一场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范本,这一次,讨论和表达的主题是《山水》。  相似文献   

3.
珠海御温泉去过数次,有的服务人员已经记住了我喜欢边泡温泉边煲电话粥的习惯,一看我来就会主动递上手机防水袋。不过每次我去御温泉走的路线都不同,有时经中山,有时走江门,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就是"不走寻常路"。驾车自由行,路上的风景绝对精彩,有时同是一条路,气候不同竟也有不同的风景。记忆中最深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来,对人类来说,青海湖总是充满着神秘的我色彩。就是在今天,对外地人来说,青海还是十分神秘的;对本地人来说,青海湖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有一种说法:到青海,不去青海湖,等于没到过青海;而作为青海人,没去过青海湖,就不算真正的清海人。可是,你真的去了青海湖,面对那浩浩淼淼的自然奇观,又会在激动之余,显得十分迷惘。即使离开青海湖,你也会带着满脑子的疑问,甚至会产生新的向往,渴望再到青海湖,一睹青海湖的壮观景象,细细体味青海湖的神秘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和何雨珈约在前门大栅栏见断,她在电话里说,约个折中的地方吧,正好想进城看看。我住在通州,她住在丰台,前门大街就是折中的地方。北京很大,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约人在折中的地方见面是常态。  相似文献   

6.
行摄西沙     
童年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小时候看过《南海风云》的电影,影片中的碧海蓝天、绿树银滩、珊瑚岛礁、云飞浪卷都给我留下过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影片的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最爱哼唱的旋律。最初,我就是带着寻找这个童年记忆的心结,去这片神秘而美丽的海疆的。  相似文献   

7.
心仪 《旅游》2010,(5):80-83
脑海深处的乌苏里,只是在郭颂老师的歌里能找到: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澜,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记忆中的兴安岭,也只停留在那些老三届的故事里:知青、农场、白桦林……对于从来没有去过东北三省的我来说,最熟悉的就是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最解馋的就是酸菜炖粉条,最流行的就是二人转,最壮观的就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些都带给我无数的遐想……  相似文献   

8.
2002年,妈妈去世了,骨灰埋在了她工作过的单位的院子里。"这主意不错!"爸爸打算照办,"把我的骨灰,一半埋在生物化学所,一半埋在生物物理所。"——他在这两个所都工作了相当长时间。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次了,多数是我讲给他听。吃河豚鱼,这是我想出的最好的自杀方法——吃死,对我来说是死得其所。  相似文献   

9.
他们问我,圆形怎么能有方位感?我说完全可以,画了一张草图。这就是今天鸟巢的雏形"我从来没有,真的从来没有对鸟巢表示过不满。"一个多月前,艾未未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对记者发火了。事实上,无论在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前  相似文献   

10.
王宝璋 《纵横》2014,(9):54-5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北京。如今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可我还是会常常回忆起儿时的老胡同、老商业街区,前门大栅栏就是我最喜爱也是最熟悉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我家住的宿舍楼的前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这是个美丽的地方,院子一旁还有一棵槐花树,槐花开时,每家每户都可以闻到槐花香。但这个院子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院子的左角有一堆垃圾,夏天散发出难闻的味道,这堆垃圾虽然被大楼挡住了,可臭味是挡不住的。这是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我召集了两  相似文献   

12.
狗皮山这个地名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了,就在安品街的后面,以前南京市地图上有的。所谓山,不过是篮球场大小的一个土包子,周边都是民居,还有二十八中的操场。我家住的院子,前门是在安品街,边门就在狗皮山。因为前门是家毛巾厂,居民们不好出入,都从边门走,门口有口井。  相似文献   

13.
从广州中山纪念堂门口沿东风中路向东走,过了东濠涌高架路,在东风中路黄华路口(图1)的东北角,有一个黄华路4号大院。这个院子就是原来广东造币厂的旧址。走进这个大院.在幢幢高楼之间还保留着一幢两层小楼.在小楼的墙上镶嵌着两块标牌。一块花岗岩的标牌上凿刻有‘银库’两字.  相似文献   

14.
社址在晋生路一号 我是1951年8月从左权县调来太原日报社工作的。进报社的大门,筹备工作已接近出试刊的程度。因此,回忆的事情,就从自己经历过的谈起。也就是1951年8月到1953年2月10日这一段。 初创时期的太原日报社址在晋生路一号,即现在经过改建的杏花岭区(当时称太原市第二区,后改北城区)人民法院驻地。当时前后两个院子,东院临五一路,大门坐北朝南,西院紧靠晋生纺  相似文献   

15.
大师的信     
前门东大街,一幢北京著名的大楼的五楼。 我站在一家门前调整自己的情绪。我知道大师住在这里,却也知道他不轻易见人。他年事已高,而工作太多。我不敢贸然敲门。 踌躇间,一位老人慢慢地走上楼来。他身材不高,胖胖的,一脸动人的慈祥的笑容,连那黑眉框眼镜也分外亲切。我马上有一种预感:这就是我要求见  相似文献   

16.
朱虹 《旅游》2004,(6):12-15
与唐师曾约在一个下午见面,地点是在后海的一个茶馆里。 我先到的,坐在临窗的一桌子边,期待一英俊小生出现在前门。结果,一老态略显的人从后门进来,冲我打招呼:找我吧? 这就是唐师曾吗?那个扛着相机上战场的人,那个驾着大吉普走天涯的人?眼前是个头发稀少,有点驼背,两只小腿一粗一细的人。 可他就是唐师曾,有点沧桑,也有点疲惫。  相似文献   

17.
我与石景山     
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半个世纪,北京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很多。有一个地方,我曾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但每当想起那里的人和事,一种温暖亲切的情感便涌上心头。这就是北京西郊的石景山。  相似文献   

18.
艺子 《神州》2012,(19):104-107
淡紫的喇叭,连体的花瓣,甜润的幽香,这是我儿时对家乡梧桐花的印象记忆。小时候,我家门前的那片梧桐树林,在桃红梨白花飞落尽的时候,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次第开放了。淡紫色的花朵铺天盖地张开着,阵阵的带着甜润的幽香扑鼻而来。走在树下,总是禁不住顿足仰首观望,贪婪地吮吸春天的香气,每每都流连忘返。记忆中,家家户户都是篱笆门,院子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我来到具有历史意义的云南,调查二战时期美国空军在中国的情况,这就是云南人所说的“飞虎队”。此前,外国学者从来没有在这一地区研究过二战的历史。我怀着一种到国外的环境中作研究的愿望来到这里,对这个领域研究的欢乐和挫折都给了我终生难忘的教益。  相似文献   

20.
殷毅 《炎黄春秋》2002,(7):38-39
1958年3月,京城春寒料峭。这个月上旬的一天,我奉命到前门火车站集合,搭车去东北边陲的北大荒劳动改造。到得前门,见靠近城墙一侧的人行道上,已排列了长长的队伍,他们大都裹着严严实实的冬装,不少人脚登笨重的大头棉鞋,胳膊里挎着赶大车老乡用的那种老羊皮大衣;队伍中甚少有人言笑,大半神情严肃,目带忧伤。我揣摩,这可能就是中央各部委“右派”的候车队伍,一问果然。我在靠近队尾的地方找到了本报(注:《光明日报》)难友钱统纲等人,也排进了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