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广西公费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地处抗战大后方的广西对公费留学生的选派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详尽的政策规程,既遵照中央政府的有关规定又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了严密的留学考试,从报考资格的审查到最后的复试录取都异常严格;救济了困难的国外留学生,在保证公费留学生学习费用的同时,还对国外的部分优秀自费留学生进行救济;争取了较多的派遣名额,省政府多次以建设广西为由向中央政府请示进言,力争尽量派遣国外留学生,使出国留学人数增加。此时期,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理及政治地位,公费留学生的选派呈现出派出人数多、留学科别集中于实科、组织管理严密等特点。广西在抗战期间对留学生的派遣取得较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广西为抗战的大后方,受战争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主持广西省政的新桂系出于多种目的,对地方文化教育建设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公费出国留学政策,对留学生的考选较为严格,保证了出国留学人员的素质;抗战时期主持广西教育工作的头面人物基本上是留学生,特别是教育家雷沛鸿等留学归来人员的作用和影响,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留学史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20年代,曾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是30年代前后;一是最近的十几年。如果说前者是奠基期,那么后者则为扩展期。前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限于教育史的范围,只是就留学生论留学生,很少从中外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探讨留学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社会作用,也缺乏对留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深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着手考虑新形势下的留学教育问题。鉴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建设需要,特别是在"一边倒"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新中国教育文化交流的首选对象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派遣了少量留苏学生,为后续大规模实施留学教育战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建国伊始,新中国率先和东欧五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了交换留学生的协议,约定互派留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1950年9月,新中国首批25名留学生奔赴东欧五国;同年年底至1951年年初,东欧五国33名留学生相继来华留学。随着新中国和东欧国家交换留学生,开启了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李革 《神州》2014,(5):83-83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出国留学趋势报告》现实,近年来,留学人数呈持续增长状态,中国现已成为最大留学生源国,2013年已有三万五千多中国学生在法学习,那么在法的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如何?他们是怎样看待俩国教育的差异及如何应对的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清末民初、“五四”之后和80年代以来三次留学潮和五代留学生(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30年代前后、50年代和80年代)。这批留学生,特别是留美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战时留学生数据库”资料基础上,利用量化史学的方法,探讨全面抗战时期出国留学生在1943年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群体特征差异。研究显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受政策、资助变化等影响,呈现出前后两个阶段截然不同的群体特色。以1943年政府开放留学为界,前期政策以限制为主,公费生多获资于庚款与国外机构,留学生表现出集中于江浙粤闽的商政家庭或毕业于教会大学等特征;后期政府实际控制各种遣派方式,无论公费自费均由教育部统一考选,留洋生多来自文化资本占优势的江浙地区、教师教授家庭或一流国立大学。政府对留学教育的控制趋紧,也使留学生在所习学科、留学去向、研习时长等方面得以按国家需求统筹规划,开启政府全面管控留学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姜新 《民国档案》2007,8(3):66-71
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是近代留学潮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留学活动连绵不断,从事专业相对集中。作为群体,他们构成了影响民国政局的权力集团,掌握着重要的军权、政权乃至中央权力;他们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成为进步活动的中流砥柱;也参加了争权、割据与混战,成为纷乱的重要源泉。事实证明,留学生正在摆脱边缘化的境遇,进入主流社会;留学生可能为进步贡献力量,也可能成为进步的阻碍。  相似文献   

8.
来信     
留学改变中国什么对“留学改变中国”的结论,多数人不持异议。应该感谢当年接受容闳“派遣留学生”条陈,从而揭开中国近代留学史的晚清政府,他们未必知道打开这扇门之后,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留学生的确改变了中国。真正能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是那些从西方国家吸收社会科学及哲学思想的留学生,其中包括严复、孙中山、鲁迅以及当年国共两党有过留学经验的政治精英……  相似文献   

9.
从本世纪初年始至新中国成立.我省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和学习日本及西方先进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改变祖国及贵州的落后状况,走出山门,负震海外。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05年贵州首批官费赴日留学.共集黔中学子51人。此后几年一次.又有选派。1918年.黔中道尹召考赴日留学生.共得8人,这亦是选派较多的一年。此外,自费留学、各个渠道选送的亦大有人在。半个世纪间,贵州出国留学生有三百余人。贵州近现代留学生的留学地,主要为日本,其次为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及欧州其他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国外后.他…  相似文献   

10.
论文梳理了近年来艺术留学的兴起、主要国家艺术留学生概况,介绍了中国艺术留学生在中外艺术交流中的表现。从近代以来,艺术留学生一直是中国留学生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和中国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艺术留学虽然不是最热门的专业,但逐渐趋热。随着国内市场对艺术人才需求的逐渐上升,艺术类留学生也纷纷选择回国就业。在就业前景与政策扶持等问题上,艺术留学生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近代留学史、留学教育史、个案研究、留学生与中国现(近)代化研究等方面对近代留学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以近代化学工业为例,分析和阐述了近代化学工业中的留学生群体特别是其中的科技企业家,在化工企业管理中的特点以及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凭借其技术特长,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有关留学生派遣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抗战初期,出于战时非常状态,应节约外汇的考虑,严格限制出国留学。1938年4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中,提出“改订留学制度,务使今后留学之派遣,成为整个教育计划之一部分,对于私费留学,亦应加以相当之统制,革除过去分歧放任之积弊”。1938年6月公布的由教育部与财政部会商拟订的《限制留学暂行办法》共有四条,其中规定“凡选派公费留学生及志愿留学生,研究科目一律以军、工、理、医各科有关军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至60年代,有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等城市学习和生活,这是中苏两国历史上最正式、最规范和持续性最久的文化交流行为。论文回顾了历史上留学俄苏的兴起;从留学人数、类型、领袖鼓励等方面对五六十年代的留苏潮进行分析评价。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人以其个性化视角,对苏联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感知,他们其亲身经历和思想激荡后形成的深刻认知,犹如百川汇流,建构起更加直观和真实的"苏联形象",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将这种"苏联形象"传递到国内,在沟通中苏民间关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近阅台北国史馆林清芳编《抗战时期我国留学教育史料》,笔着重查看了广西省政府考选留学生档案,幸运的是终有所获,当可为广西留学史奉献补缀。  相似文献   

15.
留学政策是晚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随着中德贸易和外交往来的开始,以及中国人对德国认识的逐步加深,清政府开始陆续向德国派遣留学生。1876-1911年的中国留德学生构成了这个时期中国留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德学生主要来自湖北和江浙,他们在德国的学习以军事训练为主,但后来逐渐转向法律和自然科学等科目。留学生的管理对清政府来说是个难题。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中德双方都在努力探索解决方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首批留美生的选派是留学教育全面恢复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内驱力源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也为留学教育的恢复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此次选派不仅促进了高教改革、科研创新,而且摸索出一整套向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的选拔办法和管理体制,开启和引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留学时代.  相似文献   

17.
闫晓松 《神州》2014,(11):52-53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留学生事业飞速发展,其中医学留学生数量增长最为迅速,全国已有50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教育,这说明我国医学留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仍然是医学留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本文探讨如何将HSK考试跟平时的医学汉语教学、学习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在医科类大学推广HSK(汉语水平考试)的道路,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让留学生顺利进入医学汉语的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8.
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在遣使来华缔结《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之际,派遣七名留学生来华留学,是为近代日本中央政府对华官派留学生之始。通过挖掘中日双方的原始档案记录,并与时人日记互证,对派遣原由、人员构成、来华经过、在华活动、召回之争及影响等史实加以考证,梳理、钩沉近代日本首批官派留华学生来华留学之史实。  相似文献   

19.
杨薇 《百年潮》2001,(9):62-63,67
鲁迅从1902年(明治35年)至1909年在日本渡过了八年留学生涯,最初两年在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他到日本东北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认识了当时担任解剖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身上有一种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使鲁迅“总还时时记起他”。鲁迅后  相似文献   

20.
留学研究的新视野──读《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冯开文《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为李喜所同志的新著,是著者对近代留学史的整体研究成果。书中系统地分析了早期留学生与中外文化接触、留日生与资产阶级文化传播、留美生与科学民主思潮以及留法勤工俭学与社会主义思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