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瓷器造型丰富,大体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宫中陈设瓷,如瓶、炉、花盆等。二类是日常生活用瓷,如碗、盘杯、壶、洗等。三类是作为国家礼器的"礼器"瓷。这类瓷造型通常以仿青铜器、玉器为主,是当年宋徽宗"新成礼器"的一部分,以徽宗诏敕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也即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作品件件有典,禀赋深义。  相似文献   

2.
有关北宋官窑的研究,目前最为紧要的课题是证明北宋官窑的所在地。对此,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北宋官窑位于北宋时期的京都汴京,这种说法从北宋官窑研究初期开始就成为了主流;另一种说法则否定了北宋官窑在汴京的说法,指出北宋官窑在当时的汝州。其中,第二种观点的核心依据是《坦斋笔衡》中提及的"京师"与《老学庵笔记》中的"惟用汝器"的解释。作者在本文中对持有第二种观点的依据进行仔细分析,从理论上看,这一观点并不符合逻辑。因此,作者仍然支持北宋官窑位于汴京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自1987年开始试掘宝封清凉寺汝窑遗址,历6次调查、钻探及大规模发掘,我们终于可以将北宋汝官窑的基本面貌告白干天下了。一、北宋汝官窑窑址确切地点及绝对年代今宝封清凉寺村庙以西200米,发掘面积475平方米,清理出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及水井1,并出土了大批形制完整、品种丰富的汝官窑瓷器残片和大量窑具,说明这里就是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瓷的汝官窑所在地。由于在第四层御用瓷堆积层出土一枚“元丰通宝”铜钱,所以,汝官窑烧造的上限当在1078至1085年间。二、清凉寺遗址的定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汝窑、张公巷窑和南宋官窑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汝窑对宋室南渡后的宫廷用瓷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南宋官窑就是在继承汝瓷的基础上进而发展成为中国青瓷的颠峰。张公巷窑不是北宋官窑,它是金海陵王为营建汴京而命汝州烧造瓷器的窑场,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特点,既反映了金代制瓷工艺的成就,也是不同民族融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上篇通过部分传世哥窑诸多特点,论证为北宋官窑。哥窑名称最早记载于元末《至正直记》,这之前一直称其为宋官窑。传世哥窑不会是北宋官窑的唯一产品,极大可能是北宋官窑制作过程中存在有不开片、大开片和小开片等多种官釉(小开片被后人称为哥窑)。如果我们能找到北宋大开片官釉(现代称官窑),进行相互印证,就能进一步确认北宋官窑的存在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官窑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老的制瓷业在北宋时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长江南北窑场遍布,名窑、名瓷大量涌现,争芳斗艳.而宋代官窑则是其中的一株奇葩.由于以往介绍宋代官窑的资料已颇完备,因此,本文所要讨论的不是官窑本身,而是它出现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钧瓷无双     
《湖南文史》2011,(7):63-63
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河南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  相似文献   

8.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理解不同以及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致使在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何为北宋官窑,北宋朝廷是否在都城汴京设置过官窑,北宋官窑是否就是汝窑,河南汝州张公巷窑是否是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称谓是否准确,南宋官窑是否只有郊坛下官窑一处,何为文献上所说的内窑,老虎洞窑是修内司官窑还是文献上所说的续窑,等等。本文在对专家学者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指出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研究离不开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考古发掘资料,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开展综合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钧瓷无双     
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河南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它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0.
读《文物》1998年第4期李辉柄先生《谈南宋官窑及相关问题》,对宋代官窑的历史考辨甚详,令人获益匪浅。只是其中否定北宋有官窑存在的论据似尚嫌不足,谨列以下几点,以就正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1.
修内司窑的正名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瓷器生产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宫廷所需瓷器由官办瓷窑生产,简称为官窑。宋官窑创烧于北宋徽宗时期,南渡后,“袭故京遗制”重建官窑。据文献记载北宋官窑有汝窑、钧窑;南宋官窑有修内司窑与郊坛窑,凡四种。 近年来,因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郊坛官窑等遗址的陆续发现,使宋代官窑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而对于南宋修内司官窑,由于缺乏对有关文献记载的研究,又因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则往往被加以否定,故对修内司官窑及其产品的特征,目前尚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龙泉窑纵笔     
本文是多角度研究龙泉窑的学术论文。第一部分重新释读了古文献的相关记载,纠正了以往学术界存在的错误认识;第二部分以实物为依据探讨了龙泉窑的起源问题,认为龙泉窑的起源与越窑的衰落直接相关,时间为北宋晚期;第三部分对南宋龙泉窑的黑胎瓷的性质作了剖析,否定了“仿官”之说,而将之纳入南宋官窑的范畴;第四部分揭示了绍兴皋埠宋六陵出土的南宋龙泉窑白胎瓷的历史价值,并考证了宋六陵被盗的时间;第五部分以古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现代科学测试结果,对人们常说的“粉青”、“梅子青”之名进行了辨析,得出了新的结论;第六部分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视野论述了龙泉窑的发展、衰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丰富的古文献资料与传世文物,结合考古发掘出土的标本,讨论了汝窑的定名、汝窑的性质、汝窑遗址所在地、北宋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以及汝窑的烧造时间等问题。汝窑即文献所说的“北宋官窑”;“汝窑”之名只能用于北宋时汝州境内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瓷窑。北宋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于“以定州白瓷有芒”,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因汝窑瓷器迎合了宋徽宗赵佶的审美趣味;汝窑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不足20年。  相似文献   

15.
辨识北宋官窑瓷文物考证,讲究的是无证不信。大自然肆虐,把北宋汴京官窑遗址、连同古开封城一起深埋于六米深的地下。遗址在哪里?陈万里先生在《中国青瓷史略》中坦言:“北宋官窑的窑址,现只知道‘汴京自置窑烧造’一点,至于究意在开封什么地方,则因为还没有发现它的烧造遗址,也就是还没有发现它的堆积碎片所在,故无法确定。”《中国陶瓷史》也道得率真:“宋汴京遗址深埋在今开封市地下六公尺深处。开封地下水位很高,考古发掘也难以进行,况且地面遗迹一点不见,也无从入手。几乎是无法取得实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陶瓷生产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专门生产御用品和贡品,民窑生产民用品。从陶瓷发展史上看,五代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就曾命令越窑烧造庶民不得使用的御品,这种瓷器当时称为“秘色”瓷。但严格区分官窑和民窑始于宋代。《饮流斋说瓷》曰:“自宋以来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由官监制,以进上方,备赏赍也。民窑又名客货,民间所通用者。”至元代对窑业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科技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测试南宋老虎洞窑、郊坛下官窑等窑址瓷片基础上取得的,尚缺乏对宋代官窑完整器的科技分析和研究。本文采用荧光能谱仪(EDXRF)在无损情况下对故宫博物院藏35件宋代官窑瓷器青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文献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宋代官窑瓷器青釉成分的组成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宋代官窑特征、深入探讨北宋官窑是否存在的问题、研究明清仿官窑以及区分宋官与仿官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宏观层面及部分实物特征来分析鉴别并认知北宋官窑。北宋官窑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胎骨较厚,为北方胎土;做工精美,部分器物富含宗教信息,有别于南宋官窑。文中提及的“哥窑型北官”多被宫廷及各大博物馆以“传世哥窑”之名收藏,而“非哥窑型北官”由于与南宋官窑有区别,故多散落于民间。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和发掘,可谓中国陶瓷考古学史上一件大事。现在,即便掌握了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谓的"北宋官窑"仍是未解之谜,但是对于重新讨论,则是个很好的时机。作者将关注点置于清凉寺汝窑出土品中的陶范。它们制作极为精致,马上令人联想起关于南宋官窑"澄泥为范"的著名描述。作者认为,南宋官窑"澄泥为范"的目的不单是实现产品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满足朝廷制定的规格——"样"(官窑)。"澄泥为范"应该作为考量官窑的一项重要指标。若看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出土的陶范,以碗、盘等器种的外模为代表,泥料极为致密,表面相当光滑,做工精细,生动诠释着"澄泥为范"的含义。实际上,南宋官窑的"澄泥为范"在北宋末期已经现身于汝窑,也就是说从汝窑开始到之后的官窑,构成了一个"澄泥为范"的谱系。汝窑窑址的发掘说明了当时生产不仅有陶范成型,还存在素烧成型、制品单一、满釉支烧、次品瘞埋(次品集中处理)等,都体现后世官窑的主要特征。《负暄杂录》、《坦斋笔衡》所记的北宋"官窑"仍是未解之谜,目前也无法结论,暂先不说北宋官窑的问题,重要的是,单看以上分析,汝窑实质上已经具足了作为官窑的条件。目前,虽无法断言汝窑的性质,但从本文所选的"澄泥为范"这一视角来看,至少可以确信,汝窑是宋代官窑青瓷谱系中应该靠前定位的一处重要窑场,真正意义上的宋代官窑青瓷发端于汝窑。  相似文献   

20.
正瓷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官窑瓷器尤胜,明清以来,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将世界瓷业推向历史高峰。其素雅清新的青花瓷,柔和灵逸的粉彩瓷,透明如水的薄胎瓷,鲜亮可爱的斗彩瓷、艳丽华贵的珐琅瓷,穿越历史,带来的是精美绝伦的举世瞩目,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结合馆藏的几件官窑器,再现中国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