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宫廷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器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从出土资料证实,我国古代玉器自原始社会至清代,经历了长达六、七千年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它伴随石器产生,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分离于石工具之外。但它作为工具,不过徒具形骸,其后就逐渐曼衍为装饰和信仰的器物。当石器时代结束,进入金石并用或青铜时代甚至铁器时代,石器逐渐消亡,但是,玉器不仅没有泯灭或减少,反而大大发展了。随着时代的前进,阶级社会的形成,玉器存在的实用价值,已不再是作为工具或武器,而是作为某种观念的表征,即道德的、政治的特殊概念的形象体现,以及作为反映人们美感的贵重饰物而存在,并延续数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清代宫廷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宫廷音乐,多沿袭明代之旧,内容包括甚广。其主要部分是乐部所管理的祭祀乐、朝会乐、宴飨乐、随卤簿乐等;另一部分是由内务府管理的在节日或日常生活中专在内延、行宫、御园等场合演奏的吹打曲牌等音乐。后一部分清朝官书记载很少,本文主要就前一部分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薛洁阳 《收藏家》2024,(1):46-55
在清代,活计是对穿着传统服饰时随身佩戴,具有相应功能的织绣配饰的统称。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不断增加新的功能,并具有更强的装饰性,到了清代,蔚为大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活计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材质丰富,工艺精美,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不仅反映了清代的纺织技术水平,也体现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眼镜”是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简单光学器件,它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舶来品,正所谓:“古未有眼镜,至有明始有之,本来自西域,”西方制作的眼镜片均为玻璃制品,其有明代宣德年间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5.
许晓东 《文物》2011,(3):79-89,96
琥珀是古代树脂埋藏地层中日久逐渐石化而成的。以琥珀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三星堆文化时期。琥珀艺术虽然在中国古代艺术长河中绝大部分时期并非主流,但一直不绝如缕。清代琥珀的使用范围远较明代以及之前的任何历史时期普遍。乾  相似文献   

6.
清代宫廷内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集中了很多职业画家(其中包括一些外国人),据画史及清内务府档案,前后在宫廷内供职的可知姓名的画家总数约有二百人。他们中的大多数,生平事迹的记载极其  相似文献   

7.
清代宫廷生活丰富多彩,本文从六个方面加以论述,这六个方面是:一、皇帝后妃等膳食制度,二、宫廷食谱,三、满汉全席,四、娱乐舞蹈演戏,五、游艺,六、太监宫女的行为生活方式.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清代宫廷生活既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彰显满族的特色,充分体现满汉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冯维 《东方收藏》2021,(4):29-32
门神,是我国年画中最古老的题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护宅守门的神仙,最早出现的文献记载,是成书于先秦之际的《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领阅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转引自王充《论衡·订鬼》),在西汉郑玄《礼记·丧大记》注中也记载:"君释莱,礼门神也",门户是家宅的唯一通道和仪表,古人认为有神人司门,春节时在门上贴神像,反映的是人们希望驱邪避凶、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贴门神的风俗在历史上延续不衰。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供奉宫廷的画家数以百计,但他们的生平大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笔者曾查阅清内务府档案,并结合其它文献和实物,写有《清代宫廷画家杂谈》一文(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1期),对画史的简略记载作了些补充,现再介绍画家数人,缀为续谈。  相似文献   

10.
王宏 《神州》2012,(9):104
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宫廷音乐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20世纪处,我国宫廷音乐大致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宫廷音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进行探讨清代宫廷音乐的分类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官所藏和所制玉器中,仿古玉器占有相当数量,远自新石器时代直至明代,各时期的玉器都曾被仿造。这种古玉的仿制,力图体现出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加工特点,其中很大一部份还进行过人工做旧处理,有些作品几能乱真。研究、掌握清代仿古玉器的品种及制造特点,对于准确地鉴别古玉十分重要。同时,清代宫廷仿古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产生、发展及自身的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工艺品生产水平。此外,对于全面研究清代宫廷玉器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2.
<正> 清代宫廷复原陈列工作,它属于社会历史类型的博物馆陈列。而历史类型博物馆必须通过历史文物系统性的展览,对观众进行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教育。但是,由于历史的复杂性,所以,通过文物反映历史的陈列方法也是多样的。历史原貌复原陈列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普遍有效的陈列方法。而作为宫廷性的避暑山庄博物馆又独具自己的特点,不仅复原陈列是主要陈列形式,而且配有宫廷文物专题陈列,构成完整的宫廷历史博物馆的陈列体系,并突出了避暑山庄博物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最早的礼俗,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在《礼记·礼运篇》中就介绍了礼俗的起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遇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是原始祭神以致福的礼仪,从中也说明了,本来最原始的礼仪,是从饮食行为开始的。礼是我国数千年历史的核心,具有我国一切文化现象的特征。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有关国家的典章制度,社会的生活习惯,个人的行为规范等等,都包含在内。礼是以俗为基础的,俗即有礼的成分,那么,俗与礼所发生的密切关系,则称之为礼俗。满族先祖肇始于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一带。当时的白山黑水,是他们…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宫廷戏曲发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戏曲艺术,品种繁多,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戏曲渊源于秦汉时的乐舞、俳优和百戏。《诗经》中“宛丘”说:“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意思是说:敲起鼓来坎坎响,我们歌唱在宛丘之下;不管寒冬还是夏日,插着鹭鸶美丽的羽毛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20,(7)
正鞘刀,由刀与鞘组合而成,《说文》释鞘曰:刀室也。鞘刀即是带套的刀具。有清一代的先民们为骑射民族,平时随身携带鞘刀以割肉、切吃食,甚至野外活动中有防身作用,乃实用之物。入关后坐拥天下,素日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鞘刀依然是皇家不可或缺的用物,所以宫内必备有一定数量的鞘刀。这些鞘刀材质多样、装饰各异,绝大多数融实用与艺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宫廷珐琅彩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宫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这种于清代宫廷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御用秘玩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消声匿迹。清初康、雍、乾三帝自身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均极高,他们对珐琅彩瓷异乎寻常的喜爱,使得这一品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现就这三朝的珐琅彩瓷烧制成就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简述了新疆地毯的传统历史,新疆在对宫廷地毯本身的编织手法、图案纹样所展现的独到之处,受清宫廷政策的影响与其早期、中期、晚期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在不同时期受中原地区地毯传统纹样影响程度。而新疆地毯进入清宫廷后,使宫廷地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通过本文论述能了解到清代宫廷中的新疆地毯编织、图案纹样及色彩的基本特征,对于掌握新疆宫廷地毯的重要标志,研究新疆地毯会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一、森严的禁地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君主都奉行董仲舒所提倡的“君权神授”学说。皇帝自称受命于天,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君临天下,统治万民。所以皇帝又称“天子”。相传天帝居于太空中的紫微星垣,众星  相似文献   

19.
刘煜 《收藏家》2014,(8):53-56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往建抗初期,朝廷以扩展疆土、巩固政权为中心要务,手工业的发展基本停滞不前。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励精图治,清代的经济文化都获得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环境趋于稳定,为玉器制造等于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9,(12)
<正>清代茶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以往各个朝代,品种众多,制作精美,造型高雅,质料丰富,主要质地有瓷、陶、银、铜、漆等,贵重的还有金、玉等材质制作的茶壶;这些精致的茶壶,具有考究的做工,比较费时费工费料,更加奢华,其风格也更倾向于富贵浓艳、纤细繁缛。一、雍正之前的茶壶清初有一些具有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征的茶壶为金属制品可做为供器。瓷壶喜用斗彩、饰花鸟,多用提梁造型。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初金錾花壶(1),全高37.8、底径10.7、流高13.2厘米,全重1500克。此壶为纯金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