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康熙青花挺拔、道劲的风格迥然不同,雍正青花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御用瓷器必须经他亲自审定,方可烧造。  相似文献   

2.
冯小琦 《收藏家》2007,(6):61-61
乾隆一朝是我国瓷器发展的极盛时期。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制瓷技艺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釉彩的发展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主要是历代制瓷工艺的经验积累与乾隆皇帝本人酷爱艺术,直接干预制瓷过程亦有一定关系。从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乾隆皇帝对制瓷的画稿、木样、器物品种、造型、釉色、款识、烧造数量、器物入宫后的存放地点、摆放位置、  相似文献   

3.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西景德镇窑异军突起,在元代的基础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一批技艺高强的制瓷匠师,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对景德镇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瓷器品种极大的丰富,制瓷工艺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不少国家和地区。其中以青花、五彩瓷器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达,制瓷手工业也相应地呈现出大发展的局面。全国各地烧造瓷器的瓷窑作坊蓬勃兴起,制瓷工艺技术与造型装饰艺术不断创新和提高;陶瓷器在社会各阶层人们日常生活中,日愈受到普遍喜爱和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商业贸易、中外友好交往中,瓷器已成为大宗商品或馈赠礼品。唐代的制瓷业,是我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阶段。利用考古发掘的新资料,结合有关史籍文献,综合分析研究唐代制瓷业的发展与成就,以及促进制瓷业大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唐代制瓷业对海外的影响等,不仅对研究我国陶瓷史具有意义,而且对深入研  相似文献   

6.
康熙朝瓷器的烧制,以笔筒最有特点。笔筒不仅是康熙朝文房用瓷中的重要一项,而且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充分反映出康熙帝对汉文化的推崇。本文以故宫藏品为例,试图对康熙朝所制笔筒加以简要分期断代。  相似文献   

7.
曹俊 《文物世界》2012,(1):77-80
我国的制瓷史上,窑具种类丰富多样,历代瓷器装烧工艺风格独具特色,时代特征比较明显。不同的装烧工艺有其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都会通过遗痕的形式在瓷器上留下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明代洪武时期处于元代和明代之间的过渡时期,它既继承了元代的制瓷工艺,又对之后永乐时期的瓷器风格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本文拟从器形、胎釉、青料三个方面的特征入手,详细分析洪武官窑青花瓷器对元青花瓷器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洪武官窑青花瓷器,为洪武瓷器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希桂 《收藏家》2005,(8):10-16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所烧瓷器纯供民间使用,因之造型实用,纹饰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它始烧于北宋而终于元代,历时长达400年之久。宋元磁州窑的釉下彩绘瓷器,是我国民间瓷窑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精品,集胎釉、造型、绘画、装饰等制瓷工艺于一身,每件彩绘瓷器都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0.
刘淼 《南方文物》2005,(3):i0004-i0004
郑和下西洋在中外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在这期间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和不仅给世界各国带去了精美的瓷器,同时网罗回各国方物。对于瓷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从而使青花瓷器在永、宣时期出现了独特的风格: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多为伊斯兰国家,为了适应外销,在瓷器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纹饰。于是,郑和下西洋使得永宣青花瓷器在与伊斯兰艺术相互碰撞、融合中形成了新的特色,被公认为我国制瓷史上的“青花瓷之冠”,在中西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陶器。商代,原料加工、烧造方式改进与烧成温度的提升促成了釉的发明,为早期原始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诞生了成熟的瓷器。可见的制瓷著述则要晚得多,如宋元之际的蒋祈在《陶记》记述了南宋景德镇窑事,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景德镇制瓷工序,清代唐英《陶冶图说》述瓷器生产的20项流程等。这些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与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线索。古代瓷器制作工艺大致包括原料的选取与制备、制坯、施釉、装窑与烧窑等流程。  相似文献   

12.
越窑制瓷工艺在晚唐得到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制方面均有了重大改进和提高,而且在九世纪上半叶创制和使用了匣钵,特别是细质匣钵的出现,由于是用与制作器物相同的胎泥来制作匣钵,而且在烧瓷时用釉封接,烧成后只有打破匣钵,才能取出器物,虽然制作成本较大,但有效地保证了瓷器烧成时的还原气氛和防止落渣的发生,使瓷器质量明显提高;另一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制瓷史上,清代康熙年间的瓷器无论从形制、胎骨、胎釉、花色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繁荣。而随着康熙年间制瓷业的大发展,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提高,各种形制的瓷器也随之孕育而生,且瓷器造型准确、规范,成品率较高,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更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康熙时期将不同单体和不同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成型工艺推向了高峰,套杯便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诞生。  相似文献   

14.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以多姿的造型、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自古至今受到世人的追捧和青睐。中国的瓷器主要有单色釉瓷器和彩瓷两大类。彩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制瓷技术在青瓷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中国书画的传统技法和陶瓷绘画有机结合,成就了彩瓷装饰技法的创新和发展。书画艺术与瓷器在成长的过程中互为相依,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黑胎青瓷特指主要是南宋时期生产、与宫廷用瓷有着紧密联系的高质量、高档次青瓷器,其窑口主要涉及越窑、龙泉窑与南宋官窑,器物类型除日用瓷器外,陈设用瓷与礼仪用瓷占相当的比例,尤其是仿青铜的礼仪类黑胎青瓷器,产品质量高、造型端庄沉稳、装饰质朴无华,不仅代表了南宋时期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同时亦将中国传统制瓷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时代上,除了作为主体烧造年代的南宋时期外,部分产品亦延及元明时期。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6,(11)
正我国制瓷技术历史久远,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商代已能烧制原始瓷。汉代时已烧成青瓷。及至宋代,我国瓷器制造业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顶峰。历经3000多年,到了清代,瓷器的制造不仅集历代之大成,且超越以往,创造了一个令后人顶礼膜拜的制瓷时代。由于瓷器如冰类雪、晶莹华美,有些实用器渐渐演变成具有观赏性的陈列瓷,瓷瓶就是其中的一类。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有用来背水和盛水的尖底双耳陶质瓶形器;两宋的玉壶春瓶和梅瓶,最初皆是酒具;清代是瓶类发展的顶峰,瓷瓶的造型多样、种类繁多,此时瓷瓶最初用于盛水  相似文献   

17.
邛窑作为四川地区久负盛名的民窑之一,其制瓷工艺在唐代进入繁荣时期。本文通过对唐代邛窑瓷器在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的分析,展示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貌.并更加深入地探究其所反映出的唐代四川地区社会生活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雍正皇帝统治时期(1723-1735年).正处在清王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之时,他不仅是一位促进清前期社会发展的政治家,而且就当时的官窑陶务而言,也使制瓷业在景德镇御窑厂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的御窑厂继承了明代官窑的生产方式,皇帝派官督理陶务,实行御器生产专供宫廷他用的政策,将瓷器的生产数量和制瓷工艺提高到了又一个历史的巅峰。雍正官窑生产的瓷器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而且色彩绚丽、雕绘精工,无论是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还是五光十色的  相似文献   

19.
张名 《文物春秋》2010,(3):75-77
民国时期的制瓷业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特殊时期,一批瓷绘艺术家致力于粉彩人物的研究与探索,他们立足于传统粉彩工艺,借鉴并吸收中国画的风格与韵致,逐步形成了具有写意风骨的人物粉彩,在题材、瓷绘技艺、粉彩调配运用等方面均有了创新发展,从而迎来了粉彩瓷器的烧造高峰。  相似文献   

20.
粉彩瓷器是清代瓷业生产的主流陶瓷品种之一,御窑粉彩瓷器的烧造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本文从粉彩瓷的起源发展、工艺技法出发,通过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乾隆御窑粉彩瓷的题材、造型、工艺方面的分析,展现出此时期繁缛华丽的审美追求和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对乾隆御窑粉彩瓷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去传承和发扬这一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