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社会的变动和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以赵孟頫、“元四大家”为代表的绘画技艺,继往开来,创造了元代水墨山水画的新风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大流派。明清数百年来的画坛,很少能有人超越干他们的画风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不仅山水画如此,人物、花鸟等  相似文献   

2.
高佩育 《神州》2013,(1):181-181
花鸟画的审美最早缘于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色彩审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审美观。经历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绘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从礼、义、教角度来规范绘画造型和色彩。水墨是古代文人创作运用最多,也最熟练的基本材料。中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有“墨分五色”之说,花鸟画写意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鸟画写意性绝不是简单造型与立意上的思想观念,而是要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状物抒情”的功能本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构图都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杜培蓓 《神州》2012,(28):176-176
19世纪东方美术特别是日拳的浮世绘版画对欧洲绘画的冲击很大。西方现代艺术家反对传统写实,将东方水墨语言因素融进了西方绘画形式系统。中西绘画语言的互补,并不是一种中国式写意与西方式写实之间简单的“取长补短”。而是用东方绘画中那些有利于激活作者视觉体验的形式因素,来突破传统西方绘画写实程式时个性创造力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周恬逸 《东方收藏》2022,(10):63-65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门类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工笔花鸟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新工笔”的产生背景入手,选取几位当代“新工笔”花鸟画家,围绕题材、构图、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体会“新工笔”将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巧妙融合的新意。  相似文献   

5.
林静纯 《文史春秋》2013,(4):F0003-F0003
林静纯,广西龙州人,中国十大电影广告宣传画创作人之一。一位神奇的书画界“怪才”,书法、油画、水粉、水墨、工笔花鸟人物,篆刻、木雕、石雕、易经、风水、园林设计和室内外设计等无所不通。大概是生肖属龙的缘故,他将“龙”文化参透骨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笔法上下左右逢缘,泼墨挥毫间使“龙”和“易经”两贤相得易彰,尽显“龙”之百态。作品被国家领导人、企业家、文人墨客等广泛收藏。他凭已之力捐助慈善活动,并希望把广西书画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3月5日,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翰墨凝香”女馆员书画作品展在荣宝斋美术馆隆重开幕。书画展共展出女馆员葛喦、庄寿红、朱理存、温瑛、王迎春、林岫的书画作品120余幅.既有传统水墨的写意山水,形态逼真的工笔人物.也有色彩润泽的花鸟草虫和端庄洒脱的书法精品,  相似文献   

7.
<正>“都市水墨”是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而诞生的新水墨语系,是继文人画之后传统中国画向当代性发展的一个趋势,其新的笔墨语言形式是当代都市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造。在我的认知中,“都市水墨”的属性是中国水墨画,它的特性是当代性,它的技术性是“水墨为上”,它的前瞻性是与时代平行的大文化。“都市水墨”所涵盖的层面是当代都市文明的各个面、角、点,包括都市景观、都市人情、都市生态、科技现象等。“都市水墨”作为当代科技文明在艺术领域的折射,在世界经济文化渐趋一体化的现实中,  相似文献   

8.
吴春明 《江汉考古》2023,(4):49-64+121
环中国海古代分域发展的“四洋”航路,构成海洋全球化之前东亚海洋文化的传统格局。新石器时代夷、越先民,初创了从黄海之滨到南海北岸的原始海洋文化与初期航海实践,从近岸陆岛穿梭到远海、远洋逐岛梯航,见证于丰富的史前、上古沿海考古发现。夷、越土著先民多区系的原始海洋文化,是汉唐以来“四海”“四洋”分域航路发展的史前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海上丝绸之路”著称的中国古代航海与航路,并不是“丝绸之路”在内亚大陆“衰落”“堵塞”后的地理“转移”与陆海“变迁”的被动结果,而是环中国海海洋土著先民固有文化传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周圣耀 《神州》2020,(4):72-72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文化的意识形态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转化某一领域的动力势在必行。以艺术设计领域为例从模仿西方盲目的拿来主义,再到目前广泛以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内涵的设计理念。其中以水墨图形形态为元素的艺术设计作品被有所应用。水墨即传统中国书画艺术的核心,水墨艺术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水墨以意境之美抒发情感,虚与实黑与白在当代设计中如何以水墨意境和人文精神拓展视觉设计效果,为设计提供借鉴元素与思考为本文主要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10.
沈骅 《收藏家》2013,(7):75-79
林良,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弘治间供奉内廷直仁智殿,官锦衣卫指挥,以擅画花鸟著称。林良的花鸟画,延承南宋画风,工水墨写意。取材多是各类禽鸟及古树枯木、寒塘芦荻等山野江湖景色,以表现大自然中的野逸之趣。构图壮阔,用笔沉着痛快,水墨淋漓,充满激情。开水墨写意画之先河,是明代院体花鸟画变革的代表画家,亦是岭南画派的始祖。一.林良"四时花鸟大中堂"的去霉修复  相似文献   

11.
郑媛媛 《收藏家》2022,(11):105-110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极大的成就与鲜明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题材之一,花鸟画的题材较为宽泛,除本义所指的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树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往往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花鸟画的技法多样,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来划分,可分为工笔和写意花鸟;以水墨色彩使用上的差异,又可分为水墨。  相似文献   

12.
韩京彦 《丝绸之路》2013,(22):62-63
作为中国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水墨人物画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在水墨人物画的多元时代,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笔墨精神、适应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代社会笔墨意蕴和笔墨精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名山     
山以气而灵,以人而胜。中国的名山,讲究的是人气。中华名山,不是地理坐标,而是文化家园和精神象征。中华名山不容被今天几个人几句话所“颠覆”。名山不是被评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而是由历史来说话;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岑沫 《文史春秋》2003,(12):42-46
幼承家学,名师真传帅立志别名飞一、镫恩、桑桥、子夜,自号“无帽堂主”。1924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是将西洋画传入广西的第一人———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帅础坚的次子。帅础坚先生祖籍江西吉安奉新,是西洋画传入广西的开拓者。他1919年考入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刘海粟等创立的上海美专,师承刘海粟、王济远、陈抱一、潘天寿等美术大师。1921年美专毕业回到桂林数所学校执教,并开创了在广西学校的美术课上开设西洋画中的透视、解剖和绘画理论等课程的先河,还在桂林创办了独树一帜的“研美画室”。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以桂林山水、烟雨、花鸟为题…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 误解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界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当做一次反儒学运动是对历史的误解。五四新文化派所反对的不是儒学, 而是礼教; 他们所要打倒的也不是儒学, 而是对儒学的教条主义和狂热迷信。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待儒学的态度是 “评判的态度”, 也即是一种历史的态度。五四新文化派并没有把儒学当做一种死去的东西而抛弃,而是力求用新方法来阐释儒学的现代意义; 他们也并不是要废止儒学, 而是要改造儒学、重建儒学。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维新派思想家们构建提出了“公理”世界观,将西方“权利”概念成功移植于中国,赋予中国传统法文化现代内涵,并以此为根据,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政治(法律)现代化,为我们在探求传统走向现代的法文化范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也促进了国人对现代法治精神的领悟和对法治建设路径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贾方舟 《收藏家》2013,(12):J0060-J0061
李晓明的水墨让我首先感到的不是传统花鸟画的样式,而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他们使我想到我曾看过的一个描绘植物求生过程的片子——《植物私生活》,  相似文献   

18.
吴自立 《古今谈》2010,(2):34-36
以抒写为特征的水墨写意画在现代中国仍具有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在当代多元文化的生存空间中,作为当代水墨写意画家吴静初面临的思考是如何全身心地深入理解水墨大写意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才能使弘扬与继承不是一句空话。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证明他走的是一条以追本溯源、借古开今为目标的逆向性大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绘画史上,团扇扇面形制和花鸟绘画题材同时在宋代兴盛开来,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又共同促进了南宋“边角之景”绘画图式的形成。而且北宋画家便具备了“以小观大”艺术思想和表现能力,”边角之景”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边角之景”又带来了“大斧劈皴”,形成完整的南宋山水画风貌。这种绘画风格并不是特殊的时代产物,更不是“残山剩水”的政治写照。  相似文献   

20.
花斌 《神州》2012,(6):27-28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积淀也发生着转变。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中国画是由古至今,在不断的演变,千百年来的工笔花鸟画领域出现的诸多画家和作品中,都无法脱离“黄,徐”的体貌。随着“西学东进”,直至新式学院教学在中国美术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工笔花鸟开始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他外来艺术因素的介入等,使之在新时代工笔花鸟画得到转变,不论在造型、构图、设色、还是在画面处理上,甚至是绘画材料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主要由彭培泉、郜传安、林若熹、李魁正入手简要分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发展,进而展望未来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