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吉祥寓意,是古代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兔纹从成化以后开始出现,至崇祯一朝亦有非常精细的兔纹产品,但至清康熙以后,景德镇瓷器上的兔纹装饰就很难看到了.明清两代兔纹装饰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复繁的过程,这与宫廷对"十二章纹饰"的使用管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红绿彩瓷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绿彩瓷器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众多窑场生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它被认为是古代磁州窑中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以丰富鲜艳的色彩、流畅生动的画风倍受人们的喜爱。红绿彩瓷器和白地黑花瓷器在磁州窑的装饰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分属于釉上彩绘和釉下彩绘,是磁州窑在这两种早已创制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并加以创新的装饰手法。这两种装饰技术在磁州窑应用的成熟,在于其可以稳定地用来绘画图案,成为磁州窑自由潇洒画风和民间  相似文献   

3.
漳州窑瓷器是中国古代外销瓷主要品种之一,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彰显独特的文化神韵和艺术魅力。漳州窑瓷器器型多样,纹饰繁复,其中又以大盘最具代表性。福建博物院从2018年至2021年陆续征集了一批漳州窑瓷器,本文以其中的大盘为例浅析漳州窑纹饰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试论商代金文的装饰图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利娟 《华夏考古》2012,(1):81-90,152
商代金文特别是族徽文字表现形式独特,构形近同图画,与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十分接近,若混于装饰图案中,则难于分辨。附于文字左右的装饰图案主要有三类:兽面纹、夔龙纹及鸟纹,而易与文字混淆的的装饰图案主要有目雷纹、双目纹、龟纹、蝉纹、火纹等等。  相似文献   

5.
王健丽  杨萌 《收藏家》2005,(3):15-19
我国古代瓷器的装饰艺术源远流长,装饰方法丰富多彩,一般说来宋代以前基本以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为主要装饰方法。瓷器用彩装饰虽早在宋代之前就出现,但一直未形成主流,据考证瓷器装饰用彩最早出现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许多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到了隋代便开始用墨彩点画人物的发冠、五官、和衣纹。唐代的长沙窑开启了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有了较成熟的绘制纹饰。而笔墨酣畅、自由奔放的宋代磁州窑白釉褐花瓷器则又使彩绘瓷器更进一步。金代、元代磁州窑红绿彩为明代成  相似文献   

6.
《国瓷华彩——中国古代瓷器装饰艺术陈列》,根据天津博物馆馆藏瓷器的特点,从装饰艺术这一全新的角度来诠释中国古代瓷器。整个陈列以中国瓷器装饰艺术风格为主,上自东汉,下迄清代,从中可以欣赏到质朴的胎装饰、多彩的釉装饰和精丽的彩装饰。  相似文献   

7.
“番莲花”纹释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苹 《南方文物》2012,(3):103-111
中国古代文物上,一些恒常被使用的纹饰或图案主题,从古至今留传的意义及象征多不曾改变,如龙凤纹、云纹、几何纹或具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纹饰图案等;改变的是,同一主题因人为工艺技法、审美观的变化或匠心、匠意的创意呈现,在原创图案的基础上发生了转化,使图案构成的纹饰于文物装饰形制的展现中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不同阶段或时代的特征。而每一种(组)纹饰图案的产生、被应用以及能否广为流行,是必须受到人们认可其存在的价值和普及性的。类似西蕃莲、番莲花结构的图案装饰,最早在  相似文献   

8.
张莹 《收藏家》2016,(8):65-72
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纹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最晚不过唐代中晚期。《群芳谱》载:"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牡丹兴盛,牡丹纹才开始出现在陶瓷装饰上。1983年,江苏常州出土了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为迄今为止最早的牡丹纹瓷器。此时,陶瓷牡丹纹的装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1983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大港青龙山祝家巷发现一处清代瓷器窖藏,可辨器型的瓷器共167件,其中完整器76件,均为日常生活器皿,有碗、盘、碟、杯、盏、盖碗、汤勺等。装饰以粉彩山石兰芝纹、双喜缠枝牡丹纹、四季花卉纹、双喜瓜瓞纹居多。款识以矾红蝠桃纹、寿桃、中国结为主,还有矾红或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大清道光年制”款。这批窖藏瓷器应为景德镇窑民窑产品,年代在清代嘉庆至道光时期。  相似文献   

10.
故宮博物院所藏十四世紀青花瓷器有卅多件。其中有四件大盘的器形和装飾图案是屬于一个类型的,它們的装飾图案在传世的十四世紀元代青花瓷器中是极为罕見的。这四件大盘的形状和紋飾为: 第一盘:折沿,沿面画卷枝紋一周,线条較粗,盘里画牡丹、石榴、菊花等四季花卉各三朵,盘心为四个如意头組成的菱形框,中心画竹子、石头和灵芝;框外四面填以卷枝紋。盘外部口下也画卷枝紋一周,盘身画纏枝菊花八朵,足上有蓮辦紋一周。口径46厘米,底径26.7厘米,高8.1厘米。  相似文献   

11.
龙霄飞 《收藏家》2007,(9):59-64
永乐一朝的瓷器烧造上承洪武朝、下启宣德朝,在中国瓷器史、特别是有明一代的瓷器烧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在烧造工艺、装饰技法,还是器物造型和纹饰图案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永乐朝瓷器在烧造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固有的传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6,(10)
正八卦纹在瓷器上是何时出现的?《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中认为八卦纹乃"瓷器纹饰之一。流行于元至清代,常见于鼎炉类器物"。~1此书只指出了其流行的时代,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初始年代。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八卦纹大约在元代开始出现在瓷器上。~2周丽丽在《瓷器宗教纹样、吉祥图案综述》中提到,八卦图(纹)始见于南宋官窑瓷  相似文献   

13.
黑釉贴花梅瓶,敞口、凸唇、直颈,圆鼓腹下收,矮圈足。高19.l、口径3.7、底径6.9厘米。1972年南昌市收集。通器施黑釉,腹部以贴花技法饰对称折枝梅纹两朵。它制作工艺简便,纹样形态逼真,美观朴实,这是吉州窑瓷器装饰中一大特色。其制作时最先在瓷器素胎的适当部位贴一朵折枝梅纹图案,然后通体施黑釉,再在图案的空出部位填上花蕊,使其成为朵梅纹。它来源于民间剪纸技法,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宋·吉州窑黑釉贴花梅瓶(封面说明)@杨后礼  相似文献   

14.
青花瓷器是我国彩瓷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河南巩县窑烧制出第一批青花瓷器以来,青 花瓷器就已经初露头角。经过宋、元、明、清发展到现在,青花瓷器依然经久不衰,深受国 内外人士的赞赏。青花瓷器的出现,在我国文化史、艺术史、陶瓷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 置。欣赏青花瓷器,除了欣赏它的瓷质、造型以外,主要就是欣赏它的装饰。装饰在欣赏瓷器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构制青花瓷器中的纹饰,这是青花瓷器制造者煞费苦心的重要课题 。总的来说,青花瓷器中的装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图案为主的,民族化 和大众化是…  相似文献   

15.
佛教雕塑背光图像是佛教造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一般的装饰图案,它既受到佛教教义之限制,又遇到本土文化的融摄。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以圆形为主的佛教雕塑背光的外形象征着圆满、圆通、圆融,而其火焰纹、莲花纹、飞天纹、植物纹等装饰纹样则不仅是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华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图案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伟大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案,我国古代名谓"纹镂",现在一般称为"纹样","花纹"和"模样"。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先民,就已制造出了很多精美的陶器。尤其是彩陶和黑陶,构思、纹饰、技法,都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才能。在彩陶上创作有众多的美丽图案,同时也初创了图案构成的方法。这些纹饰已初步  相似文献   

17.
正水波纹,亦称波涛纹、浪涛纹,史前彩陶上已把水纹作为装饰纹饰,在甘肃、青海一带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非常流行水涡纹~((1)),至宋元时期水波纹成为瓷器上盛行的纹饰,元代开始多以条带状辅助纹饰的形式装饰在瓶、罐、壶等类瓷器上,明清时期陶瓷与宫廷服饰上的水波纹与岩石结合称为海水江崖(牙)纹。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到清朝时,制瓷业发展达至顶峰,清朝统治阶级对瓷器的喜爱和重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成就了清朝的瓷器制造巅峰。这一时期的制瓷技艺高超不凡,纹饰题材丰富多样,有千姿百态的瑞兽祥纹、枝繁叶茂的花草植物纹、写实自然的山水人物纹、蕴意深远的吉祥寓意纹等,这些纹饰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新乡市博物馆陶瓷器藏品近3000余件,其中清代瓷器近400件,本文从中精选十几件代表性瓷器作一赏析,  相似文献   

19.
梁彦民 《文博》2002,(2):17-21
本文所谈的“直棱纹”,是指装饰在商周青铜器上的一种几何形图案,这种图案具备以下三种特征:一是竖条的,不论是宽条纹还是细条纹;二是成组的,即这些竖条成组排列;三是线条有明显的两端,即是一种线段。这种纹饰在商末至西周的青铜器上装饰比较普遍,但由于图案单调、变化规律不明显而为人所忽视,研究上几乎是空白。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萱草纹是定窑瓷器代表性纹饰之一。定窑瓷器上的萱草纹模仿植物萱草的特征,有些与莲荷纹形成组合。本文以考古发现为基础,对定窑瓷器上的萱草纹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类纹饰的流行年代、对其他窑场的影响及与莲荷纹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