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树人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善画花、鸟、虫、鱼和山水,诗、书、画均有很高造诣。岭南画派反对因循守旧,强调紧跟时代,走“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道路,因此在中国画埴的革新上起过先锋作用。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对此有着卓越的贡献。在他生前期问和逝世以后,他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印度等地都先后展出过,影响广泛。  相似文献   

2.
陈树人是推进国共合作的左派革命元老、岭南画派创始人。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树人痛心疾首,无限愤慨。为抵制蒋介石、保持自己的革命节操,他先是在广州建起"樗园"寓所,潜心研诗作画以韬光养晦,继则步何香凝、经亨颐的后尘,丢官弃爵,携眷与他们一同息影沪上,创建"寒之友社",彼此作画吟诗,以寄情明志。 "中原大战"后,陈树人与经亨颐北上平津,在参加"扩大会议"的政治活动外,对绘画和吟咏从未间  相似文献   

3.
齐悦 《炎黄春秋》2023,(11):86-89
广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也是近现代艺术革命的策源地。在这片岭南大地上,还曾孕育出一位革命家与艺术家集于一身的传奇人物——陈树人,他不仅是国画革新之旗手,也是民主革命之猛士。陈树人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为推翻专制王朝,争取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陈树人在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曾忘怀艺术创作,大力倡导艺术革命,成为岭南画派一代宗师,其诗画作品无不描绘出时代风貌,体现民主共和的时代精神,彰显民主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4.
这是著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8年在南京写的诗,该诗题在陈树人、何香凝、经颐渊等人合作的一幅松、梅、竹图画上。陈树人画松。何香凝画梅,经颐渊画竹。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孙中山生前与他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朱万章 《收藏家》2004,(12):9-12
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的陈树人(1884-1948年)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原名韶,以字行,号葭外渔子,别署二山山樵,广东番禺人,早年从广东著名花鸟画家居廉(1828-1904年)学画,曾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后来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曾在国民党侨务委员会任职。  相似文献   

6.
王艾村 《百年潮》2004,(8):44-48
短衣匹马逐春风 陈树人,祖籍广东番禺,1884年出生于广州市.小入私塾,性好绘画.年17,投奔广州河南隔山十香园师从著名花鸟画家居廉学画.在居家,"一见便倾心"地结识了才大气奇的高剑父,彼此"切磋复琢磨",最后都成为改革中国画的岭南画派创始人.由于树人的品学兼优颇获居廉的青眼,居廉出面热心搭桥,使之与他的侄孙女居若文结为伉俪.  相似文献   

7.
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帝尧曾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他们居于妫汭(妫水弯曲的地方)。舜的后代有的以水命姓,就姓妫。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侯爵陈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今淮阳县柳湖旁边有陈胡公墓,因防护城河水侵蚀以铁锢之,俗称铁墓。陈姓还有一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相似文献   

8.
谭政将军是湖南省湘乡县人。他生前曾先后两次来过武汉,和江城人民一起生活过,战斗过。他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谭政将军第一次来武汉,是1927年春大革命时期,年仅20 岁。他找到了时任国民 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 指挥部特务营营长陈 赓,因为陈赓既是他的 同乡,又是他的夫人陈 秋葵的哥哥。陈赓把他 安排在特务营二连当 文书。 当时武汉正值大 革命高潮,革命歌声日 夜不断,响彻大江南 北,富有美好革命理想 和抱负的谭政,精神振 奋,热血沸腾,他把自 己置于大革命洪流 中。这时他觉得父母替 他取“谭世铭”这个…  相似文献   

9.
吕雪飞 《神州》2021,(1):145-146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人才培养的大政方针.而地方高师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高师院校历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根据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历史教师师资队伍的问题,提出建设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主要有:第一、统一思想,确定路径.第二、打造领军人物,凝聚团队力...  相似文献   

10.
张骁鸣 《人文地理》2013,28(6):29-35
大卫·哈维在收录于其《正义、自然与差异地理学》文集中的《从空间到地方,再回看》这篇文章中,对他所谓的马丁·海德格尔"地方建构"思想进行了批判。通过忠实地引用哈维和海德格尔的著作、分析其各自观点形成的背景并提供依据,本文详尽揭示了哈维在勾勒海德格尔思想这一学术工作中的操作细节,即他实际上大量使用了重排引文、重组素材、偷换主题、"视而不见"、模糊处理等做法,"制造"出一个需要批判的所谓海德格尔的"地方建构"思想,从而对自己所要提出的"地方建构"思想加以支持。仅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海德格尔有他自己的"地方"和"空间"思想,但并未明确讨论过甚至从没有提到过哈维所关心的"地方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东北著名作家陈先生,以"颐龄天年"驾鹤西去,迄今已二年;他的离世,使中国现代文学即东北文坛失去最后一位老战士……追忆历史与回望往昔:从陈先生生活与战斗过的青春年代,即在"东北被日本侵占的沦陷时期",那会儿还是少年的陈(殊莹)先生,既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与萧军、萧红等爱国作家们一道,"以文当武"与日伪统治当局对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相似文献   

12.
谈谈西藏工布地区下毒习俗王婴,李宝龙在西藏南部和东南部的喜玛拉雅山森林区,曾经有过下毒习俗.实际上,下毒并非西藏所特有,世界上有不少地方或民族都曾有过。例如在非洲某些土著居民中就有这样一条法律,审判一个人有没有毒死别人,是让他也服毒,他若无罪就会呕出...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的科学观源于孔德的法国实证主义传统的科学主义,其与笛卡尔的法国理性主义传统一脉相承。而陈的科学主义与法国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想联系,并没有受到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孔德的"神学—玄学—科学"三时代进化论,强化了陈的无神论的非宗教观,他认为一切宗教都是虚妄的迷信,而且是文明进步的障碍。他相信,科学的发展终将"以科学代宗教",达致宇宙与人生的契合。唯物史观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孔德式科学主义信仰,使他相信唯物史观的社会科学完全可以解决人生观问题。在五四知识分子中,科学主义大行其道。陈的孔德式实证主义宗教观是五四科学主义的典型表征,它表现了五四知识分子尊"赛先生"为"赛菩萨"的科学主义乌托邦的科学神话。  相似文献   

14.
叶舟 《民俗研究》2009,(3):184-203
隋唐以来,武烈帝陈果仁便是常州及附近地区重要的神祗,在江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列入官方正祀。但陈果仁本人的事迹却在正史编纂和民间传说中,有着极大的差别,并渐渐地从历史性的形象转化成为复数性的、非历史性的形象,呈现出一副极为复杂的图景。而官方、士人、民众等不同社会阶层对待他的态度也并不一致:国家力图实现对民间信仰的控驭,地方士绅则希望以此来维护地方利益,普通百姓则可以通过信仰来获得心理慰藉和进行娱乐。而正是通过民间社会和国家间的不断互动和交换,民间信仰才得以发展起来。基于此,本文便拟通过考察陈果仁从人到神的过程及其在民间的影响,来展现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在社会不同阶层中所体现的不同图景,以探讨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吴之冈,是屯留人民很熟悉的一个名字。这不仅是因为吴之冈是中共屯留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还因为吴之冈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屯留解放,就没有离开过屯留的这块热土,而且还担任过屯留县的县长,屯留的老百姓对他不仅了解而且感情至深。  相似文献   

16.
超现实社区     
《世界》2013,(4):60-61
“你去过那地方吗?”指南书上没有标识它,然而在南美来来往往的背包客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西乡(今肥西县)人,他是晚清的一名杰出将领,台湾首任巡抚。他出身寒微,也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然而在戎马倥偬之中他却热衷于诗歌书画创作并且表现不俗;他身经百战、渴望成功然而又淡泊处世,在声名显赫之时多次寻求退隐,安享山水林泉之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和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黄海霞 《神州》2010,(7):54-57
做人,陈冠英大智若愚;谈画,他如上瘾者痴迷热烈;其智慧与追求随画超然。以梦想修行陈冠英做人,说其若愚,是其自谦,只因他三十功名如尘土的淡然与另有所求,在其心志外的人看来,陈冠英与人无争,老实而厚道。曾因画求教于范曾先生时,范曾对他的山水人物画评价说"老实人作老实画,将来一定行。"  相似文献   

19.
尚影 《世界》2006,(5):74-75
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生从未停止过追求,以关怀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己任。从上海美术学院毕业后,陈逸飞先生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 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艺术界的认可。他的绘画作品先后在纽约国际画展、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他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世界不同文  相似文献   

20.
纪年民国三十五年的台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银行在台湾光复以前就已经存在,并发行有台币。1945年台湾光复到1949年,应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的要求,中央银行始终没有在台湾设立分行,台湾地区流通的台币一直都是由台湾银行在冠以民国纪年后发行的,台湾银行事实上成为了一家有别于中国其他地方银行而在台湾地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纪年民国三十五年的台币是台湾光复后台湾银行最早发行的纸币.本文想通过现存的实物资料,结合史料,就其中的一些相关史实,姑陈陋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