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鄙庐藏有由赵秉冲 ① 小篆题签的《乾隆六十一年内翰春帖子词草稿》9人臣字款诗翰合璧册页 ,共 9开 ,每开纵 2 7 4、横 2 9 2厘米。嘉庆初年装池 ,迄今已逾 2 0 0年。是册前扉、首开、末开钤“福山王氏书画印记之章”、“琅槐杜氏稚筠收藏书画记”、“二世三公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太傅曾孙太师之孙司农之子”、“琅邪郡图书印”、“菊君暂有”、“沤道人鉴赏”② 、“夫子迂哉”、“懿荣”、“莲生”等收藏印记 ,原为晚清著名学者大收藏家王懿荣 ③ 故物。《丙辰春帖子词草稿》 (以下简称《草稿》) ,即嘉庆元年 (1796年 )进的春帖 ④…  相似文献   

2.
翰越堂是中国著名的纺织企业——浙江绍兴小小集团旗下的一个文化企业,更是集团公司的开创者王永良先生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的处所.翰越堂主人王永良嗜好文物艺术品收藏,知识广博,眼力不凡,书法、绘画、铜器、玉器、瓷器、佛像、家具等无不收藏,藏品种类齐全,量多质精.为支持中贸圣佳2011秋拍,王永良先生从翰越堂博物馆陈列展览品之中...  相似文献   

3.
投湖之前的日子 父亲为什么要到颐和园鱼藻轩跳昆明湖自杀呢?关于这件遗憾事,讨论的人很多,关于原因,也各有不同的见解,包括“罗振玉先生逼债说”、“罗振玉先生带回女儿说”、“殉清说”、“时局逼迫说”等。我回想起来,可能是各种因素促成的,导火线则是大哥潜明突然病逝,大哥的妻子罗孝纯却被其父罗振玉带回去自己照顾,父亲受到很大的刺激。  相似文献   

4.
该册向未见著录,近代曾为歙程氏所藏,前后钤有“古歙程氏珍藏”和“程琦印信”二章,知为萱晖堂旧物。该画册现为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高居翰(James Cahill)收藏。册中书画对开,各十二幅。画是山水或松石,书是五、七言诗,均为祝寿之作。先按装裱次序分列作者姓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检故宫博物院所藏八大山人作品中,有《八大山人、澹雪、朱容重等书画合册》一本(图一~九)。以上画页,均未署干支年月,而对幅诗题则大都署有干支和“孝翁”上款。因此册所书诗文多录“赠北兰澹公旧作及和澹雪而作”的诗,似澹雪为李翁代征友人所作的书画合册。其中钤有“澹雪”之印的诗题,八大山人的画,朱容重的诗翰,尤其令人欣喜。此册的对题文字,有助于我们解决久悬胸中而未释的一些疑问,兹略记之,以正同好。  相似文献   

6.
由台北故宫博物院选辑、日本东京堂影印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共三十巨册,内容多出自清内府旧藏,荟萃历代名家真迹,观之令人眼界大开。其中少数作品的鉴定尚有可以商榷之处。本文拟就一件被误定为元人陈修所书而实系宋人欧阳修作的《致元珍学士尺牍》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海内外方家。《致元珍学士尺牍》,纸本,行楷书,为《宋元宝翰》册中的一幅(图一)。《宋元宝翰》册在清内府中有两册。名称完全相同而  相似文献   

7.
刘侃 《东南文化》2000,(8):64-67
《春兴诗》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诗作,据《徐渭集》中所载,共八首,其中除“胡烽信服收秦塞”一诗外,均作于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即公元1592年)。绍兴市博物馆收藏有徐渭《春兴诗》一册,书录了壬辰所写的七首诗作,该册先后被多种书籍著录及影印发行。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该册页书法风格特征,与徐渭晚年笔墨不甚相称。  相似文献   

8.
葛金根 《收藏家》2013,(3):11-18
嘉兴博物馆藏有王国维致沈曾植的一通信札,为沈曾植之子沈慈护(1898—1963年,名颎)于1959年捐赠。该信札共四页,"小蓬莱阁"红印宣笺,纵23.7、横16.1厘米。按顺序二页缀合,用硬白纸托裱成二册页,册页纵28.5、横18.5厘米。首页前钤"沈颎之印"、"慈护长寿"二白文方印,后页末钤"静俭斋藏"白文方印,证为沈慈护所收藏。信札全文按原件释录如下:乙乡先生大人尊鉴:里闬相望,不及百里;向往之切,又逾十年。而踪迹睽违,未得一奉几杖。其为企仰,何可胜言。每从蕴公处得读书疏并及诗翰,读"道穷诗亦尽,愿在世无绝"之句,始知圣贤、仙佛去人不远。  相似文献   

9.
<正>沈栗仲绢本山水册,纵40厘米,横40厘米,纸板绫裱,对折散页,锦盒匣装,内有沈氏山水画八帧,还有方浚颐、赵佑宸、管乐、顾文彬、黎培敬、吴云、李经畲、罗振玉、谢稚柳等十一位名人题跋,是一件经沈氏祖孙三代精心收藏的传世珍宝,历史悠久,弥足珍贵。沈栗仲(1772—1853年),名道宽,字栗仲,祖籍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明清时期,沈氏为甬上望族,官宦世家,明代宰辅沈一贯和  相似文献   

10.
甲骨学的奠基人、著名金石学家、大收藏家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县,同治五年生于江苏淮安山阴城。十六岁中秀才,青年时喜好经史考据之学,曾研读古碑法贴。三十岁前在乡间任塾9币。他认为中国要走农业富国之路,要学习西方农业科学知识。1896年与志同道合的好友蒋伯斧先生到上海,创立“学农社”、发行“农学报”。伯斧之父蒋敬臣是一位钱币收藏家,伯斧亦有此好。罗氏受蒋氏父子的影响而开始集币。1898年他在上海创办“东文学社”,翻译日本农书,教授目文(王国维是学员之一)。1900年应鄂督张之洞之邀,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1902年入两广总办岑春煊幕,任教育顾问。1904年受江苏巡抚端方委任,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入京任清政府学部二等咨议官,其后兼任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1907年罗氏开始搜集甲骨文片。1908年,时年四十二岁,撰写《俑庐日札》,记述他十多年来钱币、古器、玺印等收藏经历及见闻逸事。以上记述罗振玉前阶段人生经历,可知其收藏始于钱币,收藏重点亦是钱币。十多年所得二干余品,与鲍康所蓄等量齐观。此时罗振玉收藏甲骨、金石刚起步,而早期的收藏活动,可说是“小试牛刀”,为他后来更广博、更具规模的收藏和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此后三十多年,罗振玉专心致力于殷墟甲骨、青铜器物、汉晋木简、敦煌遗书、碑碣墓志、皇家文档等一系列的收集和考证工作,研究成果卓著,一生著述及汇辑金石图文共一百三十余种,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1940年,罗氏在伪满洲国旅顺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相似文献   

11.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咏方塘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半亩方塘”在哪里呢?一说朱熹原系江西婺源县清华镇人,那里有一口半亩方塘,咏方塘诗出处在清华镇.又说这首诗出处在福建省龙溪县的“半亩方塘”,最近笔者见到《淳安志苑》(1986年12月2期)提到朱熹于淳熙年间  相似文献   

12.
刘荣华 《收藏家》2007,(2):43-48
郑文焯是晚清著名词人,博学多才,宏通渊雅,金石、书画、医药、经义、诸子、小学、诗词、文稿无不精诣,尤精于词学,与朱祖谋、王鹏运、况周颐被称为清末四大词人。他擅长书画,然矜重特甚,惜墨如金,乞其书画极为困难,即便是亲兄弟相求,亦不报命。为此,其书画存世不多,书法成就不为世人所重,故晚清著名的书画家清道人李瑞清尝云“山人诗名为词名所掩,书名为画名所掩。有识真者,当以道人为知言也!”。他工尺牍,存世的诗词翰、论词手简最为常见,部分遗札民  相似文献   

13.
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古泉名家张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新篁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据廷济忆述:“幼年读书,五经四子书,总能背诵”,“余十四岁甫应童子试,入郡城,承竹林里老宿沈半桐先生可均指授,购学(汉)曹全碑”,临写碑帖自此时起,又说“余生乾隆戊子,得是册(随清娱墓志铭刻本)时年十五”,可知其碑帖临摹与收藏始于少年时。廷济年三十时参加乡试,名列榜首,为嘉庆三年(1798)解元。据同年友海昌陈嬗君忆述:嘉庆三年“叔未与余同举于乡,褒然居首,三上公车(多次会试未中),后以官学教习得官,因不屑为风尘吏.拂衣而归”,此后大半生与金石结下不解缘。  相似文献   

14.
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董作宾先生到安阳小电主持第一次考古发掘,揭开了殷虚发掘的序幕。今年正值殷墟发掘70周年,郭沫若先生曾赞誉殷墟发掘是新史学的开端,中国古史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殷墟考古奠定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基础,他对我国学术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呈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了契刻文字,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纷纷从事甲骨文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在众多的甲骨文研究者中,贡献最大、成果最丰当数罗振玉和王国维。罗振玉是收藏甲骨文数量最多的…  相似文献   

15.
荣新江先生主编的《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是全部《吐鲁番文书总目》三大册中的第三册。此前已出版陈国灿、刘安志先生主编的第二册《日本收藏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颇受学界好评。两册国外收藏的吐鲁番文书目录先后出版,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朝,广东赌博盛行;赌博名目繁多,不少为外省所无,为害最烈的是番摊。《清稗类钞》记载:“粤人好赌,出于天性,始则闱姓、白鸽票,继则番摊、山票,几于终日沈酣,不知世事。而下流社会中人,赌之尤甚。此外又有诗票、铺票”;“而治粤,方以奖赌为理财妙用,全粤久成赌国”。  相似文献   

17.
孙传波 《收藏家》2012,(4):41-48
罗振玉是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国学功底深厚,造诣精深,开创甲骨卜辞之学、敦煌石室之学、流沙坠简之学、大库史料之学的研究,治学谨严、著作累累。其学术成就“开百代之学风,启后昆之法门”,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8.
<正>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一定的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有"黄山画派"巨子的誉称。他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同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黄山纪游》册等。同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歙县博物馆现藏有梅清《黄山图》一册,共计12开,长27、宽22厘米,每开上绘一处黄山胜景,且保存完好,殊为珍贵。  相似文献   

19.
董进夫自书诗一册,十五首,十四开。末署"万历己丑仲夏吴门董良史漫稿",有董良史述夫印。述夫名良史,能诗工书,其行迹不概见。先是洪武间有董纪者,字良史,上海人,词翰兼美,有《西郊笑端集》,清四库著录。两人相距二百余年,《明诗综》混为一人,而云"董纪字良史,以字行,更字述夫",《檇李诗系》亦混为一人,而云"董良史名纪,以字行,初字述夫",《列朝诗集·董纪传》实无是说。  相似文献   

20.
台湾学者、著名的收藏家、诗人谢鸿轩教授于1997年8月16日偕夫人周弘及子女一行5人回乡省亲。谢氏自1992年开始已三次还乡,已将毕生收藏部份珍贵书籍1276册,无偿地捐献给繁昌县图书馆。1997年8月18日下午,繁昌县人民政府在繁阳宾馆举行“欢迎谢鸿轩先生回乡省亲暨赠书仪式”。对谢氏眷念乡里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谢鸿轩教授是安徽繁昌县人。1917年出生于诗礼世家。因酷爱收藏典籍,尤喜楹联,所以又自称“千联斋主人”。谢氏自幼入塾,饱读四书五经。10岁学古文辞,12岁习诗词,14岁开始习作骈体文,才名盛传乡里。后由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