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申 《文物春秋》2005,(4):31-40
优填王所造旃檀佛像的典故久远,流传广泛,在汉文史料和藏文文献中都有记载。目前传世的旃檀佛像有两种样式,即倚坐像和立像,宋代以来一直以立像形式流传。在藏传佛教中除木雕旃檀佛外,还以铜铸造了许多相同形式的旃檀佛,存世绝大多数为清代作品,以北京雍和宫所供奉的最有名,较早的作品罕见。清代大量仿制此样式铜像,当与乾隆帝和章嘉国师的尊崇有关。  相似文献   

2.
尚永琪 《历史研究》2012,(2):163-173
释迦牟尼佛瑞像的制作与流传是一个介于传说与史实之间的"历史事项",在僧史文献中,"瑞像"作为佛像中一种非常特别的造像样式,其源头是"优填王旃檀瑞像",即完全按照释迦  相似文献   

3.
故宫藏康熙五彩童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瓷业至清康熙朝进入了更辉煌的时代,《饮流斋说瓷》论述清代“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相对色调柔和的“粉彩”而言,康熙五彩因其彩料单纯、深浓、古朴而略显生硬,故又称“硬彩”。五彩器始创于明初宣德年间,明晚时达到鼎盛。清康熙时开五彩之新风,创烧出明代所没有的釉上蓝彩、黑彩、金彩,加上传统的红、黄、绿、紫、褐诸色,更富于装饰性和表现力。五彩的主要呈色剂是铜、铁、钴等金属矿  相似文献   

4.
与众多皇帝身着便服的读书像不同,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组清帝吉服读书像,画风严谨肃穆。经与文字档案比对,这应是清代供奉在避暑山庄绥成殿中的皇帝御容。在避暑山庄供奉的皇帝吉服读书像,始于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供奉康熙、雍正二帝御容,主要为了寄托对祖父及父亲的敬重和怀念,同时又不失皇帝祭祀的威严。此后皇帝驾崩在山庄供奉吉服读书像遂成定例,由此形成这组与众不同的清帝画像。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7)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型玉雕人兽像,有学者提出属红山文化作品,并称之为"红山文化玉祖神"。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牛河梁遗址群中没有与这件玉雕人兽像同类题材的玉器及其他器物,就连玉雕人兽像上的一些主题纹饰,也不见于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群中。通过对这件玉雕人兽像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不属红山文化玉器,而应是距今4000~3400年间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自1937年至2014年,成都地区陆续出土了9件南朝梁至北周时期的石刻阿育王像。这批造像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阿育王像实物资料。结合造像题刻及相关文献可知,这类造像的性质为瑞像。阿育王瑞像的样式受到了犍陀罗、马图拉造像的影响,但同时又有本地特色。综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及莫高窟第72窟的壁画可知,阿育王瑞像的样式是通过先丈量造像,然后按比例临摹的方式传播开来的。阿育王瑞像分像身、头光、莲座等三部分示现的灵瑞故事,实际上是佛教文献对造像结构的神秘化叙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四川菩提瑞像的组合形式及国内其它地区同期遗存的相同造像的状况,论述了此类像之定名应称作菩提瑞像为宜,并指出它的流行是唐代瑞像崇拜的结果,同时分析了其与佛顶佛和大日如来像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石雕刘萨诃瑞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静  魏文斌 《华夏考古》2011,(2):94-102,后插15-后插16
刘萨诃瑞像除了敦煌莫高窟唐至宋代的塑像与壁画以及刺绣作品外,甘肃永昌圣容寺现存的摩崖立佛被确定为北周时期的石雕刘萨诃瑞像,且为刘萨诃所预言在北周时期出现的凉州番禾郡御容山石像.笔者在参阅各种图录以及实际的调查中,又发现了五处分属于初唐、盛唐和晚唐的单体石雕或石窟中的刘萨诃瑞像.本文即对之进行考证,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凉州番禾县瑞像故事及造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就番禾县瑞像的由来、发展及其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就瑞像的定义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四川的"菩提瑞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菩提瑞像”的定名 ,目前学术界意见并不统一 :一些学者认为此像是菩提瑞像 ;另一些学者认为是《陀罗尼集经》中所描述的佛顶佛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密教主尊大日如来 ,即毗卢遮那佛。本文从四川发现的这种造像着手对之定名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凉州瑞像信仰盛于北朝隋唐五代宋时期,其遗迹遍及今天山西、甘肃、新疆乃至四川地区。马蹄寺千佛洞隋唐洞窟第6窟主尊原为凉州瑞像,但是经过1963年至1992年之间的重修之后,主尊题材转变成阿弥陀佛,从而造成了学术界对其定名的分歧。此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首次揭示这次重修活动所造的影响,并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再考。  相似文献   

12.
丁宏武 《文献》2006,(2):73-86
《西京杂记》(以下简称《杂记》)一书的作者及真伪,历来众说纷纭.清代以来,学界经过反复论证,认为梁武帝敕殷芸撰《小说》,皆抄撮故书,已引《杂记》甚多;殷芸、吴均二人同朝为官,同以博学知名,如果此书确系吴均依托,殷芸决不可能信为古书而加以抄撮;又殷芸的活动年代及年辈均先于萧贲,所以排除了吴均、萧贲编撰此书的可能①.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敖汉旗撤力巴乡喇嘛沟村于1984年秋,发现了一尊胡人骑狮瓷像。我们对出土地点作了调查。喇嘛沟村位于老哈河的支流——饮马河右岸,整个村子座落在一处辽代遗址上。东南距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新惠23公里。这尊瓷像是社员在盖房取土时发现,同出土的还有其他文物。瓷像通高14.5、长9、宽4厘米。狮为雄狮,侧首立于一长方形底座上,张口伸舌,双目直视,颈挂一铃,背部有鞍鞯。上偏坐一胡人,半侧身。头戴花瓣状的卷沿帽,帽两侧系绳在颌下打结。胡人突额,深目高鼻,大胡须,颈部戴围巾,手戴手套。双手抱一琵琶并作弹拨状,背负一壶。壶系白瓷略泛青,一侧呈弯弧状,外侧起棱。壶与狮腿部有黑斑点。胡人身着的长衣为淡红色釉,局部有细开片(图一)。  相似文献   

14.
欧行杂记     
初秋九月,天高气爽。中国钱币代表团一行8人,登上了飞往欧洲的飞机,去参加将于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钱币学大会。我会在1986年曾派员以观察身分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届国际钱币学大会,而这一次,是我会被批准加入国际钱币学委员会以后,第一次以正式会员的身分参加国际钱币学大会。我们的代表团由中国钱币学会和一些省、市、自治区的钱币学会联合派员组成。团长是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我担任代表团的秘书长,聘请中国人民银行印制总公司王志强副处长担任译员,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来自五个省区,有  相似文献   

15.
回乡杂记     
一九九六年五月,应仁怀市的邀请,从北京飞抵贵阳,正值春夏之交,百花齐放。但阴雨连绵,行动多少有些不便。在云岩招待所住了一个星期,见到不少老同志,省的几位领导也会见了。听到的好消息是朱基副总理视察刚走,决定贵州水城至湖南株州的铁路铺设复轨。我为此事对贵州同志们深表祝贺。希望他们莫大振兴贵州之机。我以为这才是发展贵州的关欧纳举目张,前途无量。五月八日,我与随行人员一行去黄果树瀑布游览。住了一宿石根屋。清晨,沿着观瀑亭.踏6阶而下,不觉已至河谷,每到一处.我都想起徐健生、吴实等同志,一九八六年曾同游此…  相似文献   

16.
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在当时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心,曾有二十四个封建皇帝盘踞在这里,对全国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清王朝对外屈膝投降,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这里又成了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革命大本营。但是,帝国主义的枪炮和封建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7.
香港杂记     
人流与车流 香港人口稠密,在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了六百多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六千多人,港岛及九龙城区,每平方公里甚至高达三万人。香港每年还要接待上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人口流动量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我们从罗浮乘火车到九龙红磁就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了,大批从深圳罗浮口岸过境的旅客,像潮水般涌向刚刚停靠在站台上的火车,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将一列长长的火车给塞得满满的,火车开出车站后,  相似文献   

18.
旅欧杂记     
1998年金秋时节,我这个出生于黄果树瀑乡的苗族之子,带着大山一般的期望,参加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的“管理现代化赴欧学术考察团”,一行20人,踏上异国之旅。先后到了西欧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中欧的奥地利、德国;南欧的意大利。梵蒂冈等9国进行了为期16天的参观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夜郎人走出了国门,不仅是开阔了眼界,而且碰见了许多稀奇事,不怕献丑,把它记录下来,以求教读者。 ●蛤蟆拉尿● 9月20日晚住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街总统府饭店30号房间。坐车、参观劳累了一天…  相似文献   

19.
禹州杂记     
正禹州在三国的时候有可能曹操真在此扎了营寨,貂蝉在此扬名,现在就连村口巷尾的小孩子的眼睛都一只大一只小的。中国式的高级,是远看很一般,近看、细看却很细腻或者高贵。比如一件香云纱的衣服,比如陆小曼早年穿的手绣的绸缎旗袍,比如温州五星级酒店里纹理细致的大理石装修的地面。得一范统凤雏可敌千军万马,傻瓜才会刻意让其离开自己身边。自古龙多凤少,物以稀为贵。公检法系统自古威严庄重,古人以神兽獬豸喻之。少林寺在当代因为一首歌和一部电影名扬天下,其实它在中国很  相似文献   

20.
雪泥杂记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题记遗憾在心头1985年冬,我以八秩之年,偕内人回家乡无锡,与弟妹夫妇等团聚扫墓,全家分离数十年,久别重逢,欢聚一堂,快慰奚如!诸弟妹及诸儿要为我做寿,庆贺八旬高龄,情意殷切,至为可感。惟念自己虚度一生,愧无建树,不仅无兴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