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沙汀     
沙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半了,他是1992年12月4日在成部病逝的。最近我整理“文化大革命”后文艺界一些新旧朋友赠送我的图书,发现了沙汀的赠书比其他作家都多。从1953年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沙汀短篇小说选》起,《沙汀选集》(四册)《沙汀文集》(七册)《出了牛棚之后》(包括《青枫坡》)《木鱼山》《红石滩》三个中篇小说),还有这三篇的单行本以及《难水十年》,这位以写四川西北地区农村、乡镇而著名的老作家,可谓著作等身。赠书之多表示了他殷殷的情谊,愈增我对他的怀念。我和沙汀相见恨晚。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之前,…  相似文献   

2.
程新民  安文才 《纵横》2012,(8):35-38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作家群中,萧也牧算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他集记者、编辑、作家于一身,潇洒自如地乳鳞争在当代文坛上。除《锻炼》之外,他虽然没有写出大部头的长篇巨著,但他的短篇小说至今还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他倡导编辑的《红旗飘飘》丛刊,在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之后,还是教育启迪青年的一部重要文献。他慧眼识明珠,亲自编辑的梁斌同志的《红旗谱》、《播火记》和曾秀苍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作品,至今还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在中国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阿尔里·阿尔萨佐维奇·阿尔布都是吉尔吉斯东干族著名作家,苏联作家协会会员,与雅斯尔·十娃子并称为东干文学的双璧。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文学创作,他一生共创作80多篇中短篇小说。20世纪60年代他出版的小说集有《血脉相通》(包括中篇小说《血脉相通》与13篇短篇小说)和《好心肠》(包括两部中篇小说《好心肠》、《命运》及一系列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4.
王永年今年80岁了,身形依然高大。他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业务时间,他勤于翻译,译作等身,《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十日谈》、《约婚夫妇》、《在路上》,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很大部分篇章,都译自他的笔下。退休  相似文献   

5.
一玉龙山的雪家花一般绚丽,梦一般神奇;她融下的清泉,是我成长的乳汁……——《玉龙雪》自短篇小说《化雪图》发表以来,戈阿干同志相继在全国十多个报刊上发表了近二十篇短篇小说,这些篇章以火热的激情赞颂了作者故乡丽江的纯朴坚毅的人民,讴歌了奇丽优美的丽江风情。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作品,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戈阿干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涌现出来的纳西族作家,他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那些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受过伤害的人们:纳西族  相似文献   

6.
凌濛初是我国杰出的白话短篇小说作家,他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收入了白话短篇小说近八十篇,这在此前无人能及,此后三百年内亦所未闻。“从世界文学眼光来看,凌濛初也早于19世纪欧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如莫泊桑、陀斯妥也夫斯基、詹姆斯等有二三百年。”凌濛初又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套版刻书家之一。他在明亡前的二十多年中刻印了大量套色书籍,这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特别是在普及文化,满足群众需要以及促进印刷术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赵燕翼,当代中国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童话,著作甚多。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作协、文联领导职务。退休后仍笔耕不辍。1962年初秋,在《人民文学》当小说组长的我,有机会读到甘肃青年作家赵燕翼投来的短篇小说《桑金兰错》,是负责西北片稿件的小说编辑毛承志推荐给我的。在此之前,赵燕翼在全国文坛已颇有名气。茅盾先生评论1960年儿童文学时,就曾对赵燕翼的童话《五个女儿》的“艺术技巧”备加赞赏。接着《上海文学》连续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三头牦牛的下落》、《老官布小传》而为文学界所注目。而今他主动给《人民…  相似文献   

8.
在羊年乍暖还寒的初春,老作家石果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里程。他是贵州湄潭人,本名何恩余,石果是笔名。这个名字属于文学,他的作品的光彩照亮了它,伴随他终生。他与文学的不解之缘,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结下了,曾发表过长诗《穆家川上》,后来又在遵义《民铎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辅助线》。这些只是发韧之作,他的成名,是在上世纪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他的小说《喜期》,一经《西南文艺》发表,即被《人民文学》转载,编者称之为“标准的短篇小说”。接着,《人民文学》又发表了堪称他代表作的《风波》以及他的得意之作《官福店》。其中《风波》影响最大,《中国文学》译为英文发表,国外译为日文、丹麦文出版,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摄制为电影《一场风波》。他在《西南文艺》发表的《石土地》,也以内容的厚重、生活气息的浓烈而引人注目。当时,全国知名的贵州作家很少,除了老作家蹇先艾,石果成了一颗耀眼的新星。我曾听北京文学界的朋友说过,其时评论界有“北骆南石”之说,即北方有骆宾基,南方有石果,指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同受读者喜爱。以后,石果还用“石梦天”的笔名发表过一些作品,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旧作一起结集为《喜风集》出版。喜,是他心情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黄少科 《神州》2013,(13):1-1
钱钟书先生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巨人,当之无愧的"文化昆仑"、"学术泰斗"。他兼学者、教授、诗人、作家、翻译家于一身,尤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他出版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巨著《宋诗选注》等等。随着《围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各国出版,钱钟书在海外引起了不小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春,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编辑部委托郭煜中同志组织编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综述》。郭煜中与须立同志合作写好《综述》初稿后分送部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与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陈明义同志给郭煜中同志写信,对《综述》初稿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郭煜中同志给陈明义同志复信阐明了他写有关问题的原意。《综述》已在《党史通讯》1984年第11期上发表。我们认为他们两位的来往信件,对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启发作用,现征得他们同意,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1.
范文澜同志去世十年了。他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一直广为流传,大家很熟悉。全国解放以前和以后,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论述历史问题的文章不少,过去没有集中过。《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汇集了这些文章,它是范老历史著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历史学领域讲,郭沫若同志、范文澜同志可以并称为我们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我参加云南《个旧文艺》刊授创作中心学习,彭荆风是一位辅导老师。20多年过去了。他当年撰写的函授教材——《短篇小说讲座》,仍珍藏在我的书橱里,时不时地还翻出来拜读。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这个名字,我很早就已熟知。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我于1943年底和1944年初先后读到。后来陆续问世的《李家庄变迁》、《三里湾》和《灵泉洞》(上部)以及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如《孟祥英翻身》、《地板》、《福贵》、《邪不压正》、《田寡妇看瓜》、《金锁》、《锻炼锻炼》等,我都读过。我十分喜爱,有的甚至读过不止一次。赵树理作品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描写,对农民心理的入微刻画及其通俗易懂,在广大农村受到普遍欢迎,可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4.
和邦额(1736-?),字霁园、闲斋,号蛾术斋主人,满洲镶黄旗人。他青少年时期居住在西北地区,后随家迁往福建、广东,后来回到京城,入咸安宫官学读书,中了举人,出任山西乐平县令。他青少年时期就对山川景色、风土人情接触较多,任地方官后,对社会和民情的了解就更广泛和深刻了。和邦额是一位很有文才的满人,他的著作有《一江风传奇》《蛾术斋诗稿》和文言短篇小说集《夜谭随录》。  相似文献   

15.
陈漱渝 《百年潮》2006,(10):62-6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坦言,他之所以能以这些小说为中国的新文学奠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相似文献   

16.
良师益友情意深──忆俞林同志点滴李炎锠我重读《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是为了重温一下现代文学创作的道路。读着,读着,我停住了。我凝注着两篇小说发呆──《老赵下乡》、《家和日子旺》,我是望着这两篇小说的作者姓名发呆。这两篇描写1943年边区斗争生活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吴象  刘江  鲁兮 《文史月刊》2006,(9):28-28
李庄同志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在太行《胜利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工作。长期以来,他辛勤笔耕,其文章和他的人格一样深深地印在国内外新闻界和广大读者的心上。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我省新闻界的领军人物吴象、刘江、鲁兮等同志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委办公厅请转《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登的《黎平会议》一文提到,参加这次会议的人中有陈云同志。陈云同志看后说,他并没有参加过黎平会议。他说,长征初期,他和刘伯承同志被中央派在五军团工作,因五军团担负长征队伍的后卫任务,所以那一段他和中央不在一起。中央召开通道、黎平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读者对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和他的《西行漫记》是不陌生的,而对斯诺在20世纪30年代编译、由英国伦敦乔治·C·哈拉普公司于1936年8月出版的英文版《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就不太熟悉了。这是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现代中国短篇小说及其作者的书。斯诺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是他认识中国的开端,为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和撰写《西行漫  相似文献   

20.
1984年3月8日,《泽普县志》编辑室的景智民同志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他在垂危之际,倚着病榻赶写出来的《泽普县志·概述篇》初稿,放在县委书记的桌上,三万二千余字,字字闪耀着他对党的忠诚,对修志事业的献身精神。泽普县各族干部,无限感怀地传颂着他的事迹。 1983年6月,泽普县委决定编纂《泽普县志》,派了三位同志外出收集资料,其中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