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留春 《文博》2000,(5):24-25
1987年,笔者于许昌博物馆主办地方历史陈列时,借展了临颖县文化馆在汉魏许都故城南郭城遗址(现临颖县城南董村)中出土的四方龟钮铜印。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50年代,阎文儒先生率领考古队在洛阳涧河两岸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了东周王城遗址。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共25任周天子在洛阳为王。经考古勘探和部分发掘确认,东周王城位于涧河两岸,以东岸为主,四周有夯土城墙,占地约9平方公里。现在,东周王城遗址基本上湮没于现代都市建筑群中。  相似文献   

3.
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礼坏乐崩"的春秋社会,史官的职责及其命运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王命不行"的背景下,孔子作《春秋》,他是以布衣身份代史官行"天子之事",这标志着由史官到史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李蒙 《风景名胜》2011,(2):23-27
踱步于城楼、城墙和角楼,感受这座建筑多舛的命途,不妨醉上一场,梦回紫禁,看看它,曾经古代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张唯 《沧桑》2011,(6):48-52
宋元时期浙江宁波地区曾六修四明志书,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我国方志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纵观现今的研究,发现“四明六志”虽然闻名,但是相关研究却不多。以此,本文从方志编纂体例的角度,对这六部志书做一个点评。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阿拉伯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中有一段关于阿拉伯商人与中国皇帝的对话,其中提到了关于世界诸王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许多问题。这类记载在古代阿拉伯文献中还有许多,大都是以伊拉克王为中心,包括中国皇帝、突厥王、印度王和拜占庭王在内的"五王说",它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的世界观念。在古代印度、中亚及中国也流传着类似的"四天子说"。这种观念最早出现在印度,它认为世界是由人主、马主、宝主和象主四位天子所统治,分别对应着中国、突厥、拂菻(拜占庭)和印度,而印度则是世界的中心,它反映了古代印度佛教的世界地理观。在中亚地区和中国也流行着类似的说法,大都是受其影响。从阿拉伯的"五王说"与印度的"四天子说"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诸王朝与古代印度在有关世界认知观念中的相互影响。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一种"世界观念"在古代亚欧大陆流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天子建州》“文阴而武阳”章很特殊,将“阴阳”和“文武”、“生杀”相结合,在先秦礼类典籍中没有看到过。只有在与黄老道家及阴阳家的文献相对比之後,置于人道与天道相配合的思想背景下讨论,“文阴而武阳”章的意思才能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此章虽然没有出现“刑德”一词,但很可能《天子建州》有“刑德”的意识。通过对“文阴而武阳”一章的分析,可知先秦有一部分儒家所谈的“礼”和黄老道家及阴阳家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每年从秋分至春分的冬半年,元朝皇帝在燕山南麓农田之间的大都理政;春分至秋分的夏半年则巡游到燕山北麓牧场之上的上都治国。两都巡游的御道和其上天子的脚步打造出一块生态地貌与民族文化异常丰富的交融之地,成为大元帝国的“腹里”轴心,和光耀历史的世界心脏。  相似文献   

9.
陈凤 《文物世界》2005,(5):57-59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人景观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物遗迹而称于世,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园林建筑、雕塑碑刻、古树名木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书”在两汉只能是指《史籀篇》,“善史书”即精通、熟悉《史籀篇》,“善史书”者可确保所书文字合乎“六书”规范。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中国钱币》2003,(2):18-20
齐国古刀币面文有“齐△邦(立长)(长)夻(大)(?)(刀)”一种,见于《古钱大辞典》838、840、845、848、851-853、857、863、867等,通称“六字刀”。△字,黄锡全先生《先秦货币通论》①第五章“刀币”据张颔《古币文编》所收39个字形,将其分为7种:  相似文献   

12.
《华商报》在2001年1月18日以醒目的黑体字《夜郎古国“沉睡”沅陵》为标题,报道了沅陵古城及墓葬的发掘、清理状况,称其为考古“重大发现”。就湖南沅陵地区说,在湖南地方史乃至中国的发展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但这里在历史上是否有个古夜郎国呢?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1986年6月,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鼓腹,束颈,略呈圆锥形。其24枚高2.7、底径2.6厘米,另二子较小,一枚玻璃子  相似文献   

14.
<正>《文物春秋》2006年第1期刊登了吕波先生《“铜行灯”实为“铜鐎斗”》一文,文章就1969年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一件原定名为“行灯”的器物进行了考证,作者认为是鐎斗。笔者同意作者对器物并非行灯的判断,但对认为是鐎斗的看法存在不同意见。据吕文所示图片来看,该器为短直口,球腹,腹上施一圈宽沿,管口流,三蹄足,腹一侧施宽板曲柄,器形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鐎斗差别甚远。后者为直腹、平底,凹槽形流,龙首形柄,二者毫无相同之处,所以吕文将其视为鐎斗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姚雪  赵凡  孙满利  姚赞博 《丝绸之路》2012,(16):109-112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分馆展陈的车马陪葬坑自2006年发掘以来尚未进行过病害调查。本文在收集现有环境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分析得出该遗址土体的主要病害是淘蚀、表面风化,遗址内文物的主要病害为有机质文物的表面风化。经对其病害成因分析,得出影响遗址保存的主要原因是土体可溶盐含量大,环境温、湿度差异大以及地下毛细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诸城市博物馆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房址和灰坑等遗迹,采集或征集到陶釜、盆、钵,石斧、磨盘、磨棒等遗物。陶器绝大部分为夹砂红褐陶,不见泥质陶。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鲁东南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完善和后李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黄信 《文物世界》2011,(6):37-40
定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辖区内,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又由于其广泛的影响,近代以来被学者列为六大瓷系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考古工作的发展,从城址、墓葬、窖藏、塔基等各种古代遗迹中出土的定窑瓷器资料不断积累,使人们认识到定窑是当时产量巨大,流传广远,上至宫廷贵胄,下至百姓戍卒都使用的一类瓷器,同时,它还是贡御时间最长、文献记载最多,  相似文献   

18.
从婚姻关系看,六镇豪帅在徙居六镇前,大多处于北魏统治集团的中下层。徙居六镇后,六镇豪帅逐渐成为社会关系局于六镇的地方势力,其联姻对象主要是本军镇豪帅和邻近的代地豪帅。孝文帝迁都洛阳,主要是使六镇豪帅在北魏统治集团中的边地豪帅地位固定化。六镇豪帅通过联姻已结成了牢固的婚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使六镇豪帅在六镇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因孝文帝迁都发生实质性变化。所谓六镇豪帅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从北魏统治集团核心层剧降到低贱府户的下降过程,其实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北大教授李零先生说,很多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是“揭老底战斗队”。其实,在“揭老底”这方面,考古的能量比文献记载还大,因为考古有时还可以“揭”文献记载的老底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