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太平寰宇记》中引有354条所谓“《郡国志》”逸文,由于乐史在《寰宇记》序言中曾提到“元和有《郡国志》”,清严观作《元和郡县补志》辑补今本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阙文时,即将《寰宇记》引《郡  相似文献   

2.
正《舆地纪胜》卷37 《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扬州,疑有误,按宋刘彦惇曾著《扬州图经》,‘九域’疑‘扬州’之误。但言刘彦者,以‘惇’字系光宗讳耳。"按:此为误校。宋徽宗崇宁年间诏修全国地理总志《九域图志》,也称《九域志》。为保证其书顺利撰修,曾令各地先行修撰本地地志献于朝廷,时各地所修地志均称为《九域(图)志》。  相似文献   

3.
<正> 中华书局本《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七“昭州”云:“武德四年,于县置乐州,贞观八年改乐州为昭州,取境内昭潭为名。”其“校勘记”称:“《考证》官本按云:‘昭潭,《旧唐书》作“昭冈潭”’。按乐史昭潭下引《湖南记》云:“郡北有昭冈,潭只在江中,盖因冈以为名’。详其文义‘冈’字宜断句,‘潭’字属下,刘(日句)误属上读,宜以此志为是。”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五代史》卷69第914页,正文有“(张)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卷后第923页《校勘记》第二条“出奔沂州”称“殿本、刘本同。《资治通鉴》卷275作‘出奔忻州’。《资治通鉴》注云:《九域志》:太原府东北至忻州二百里。此以宋氏徙府后言也。”但对张宪出奔之地究竟是“忻州”抑或“沂州”,却不予判明,使人读后更不得要领。按,北宋初年人乐史《太平寰宇记》卷23载:“沂州,琅琊郡,今理临沂县”;该书卷42又载:“忻州,定襄郡,今理秀容县……秦为太原郡地,今州即汉太原郡之阳曲县也……(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忻州”。“沂州”…  相似文献   

5.
王文楚等在《太平寰宇记》之《校勘记》中,怀疑狄仁杰“天水人”、李通“陇西成纪人”为误书,可是通过分析古籍中常举郡望而不言本贯的情况,并且揆之以天水郡为狄姓郡望、陇西郡为李姓郡望的史实,发现误书说有失允当。并根据《隋书·地理上》《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十二》的记载,认为《太平寰宇记·四夷十八》“自陇西、延安至辽东”之“安”为衍文,当删。  相似文献   

6.
《舆地纪胜》琼州“菖蒲涧”正误李勃《舆地纪胜》卷124琼州《景物下》“菖蒲涧”条下注:“《南海志》云:涧在州东北二十里。涧旧有菖薄一寸九节,安期先生尝服之。《南越志》云:刺史襄阳罗文垒石涧侧,容百许人。清流素石,幽遂间虚,水源自滴水岩下,分为二派,一...  相似文献   

7.
《宋书·州郡志》徐州:“后汉治东海郯县,魏、晋、宋治彭城。明帝世,淮北没寇,侨立徐州,治钟离。泰豫元年,移治东海朐。”①按:“朐”,中华书局本校勘记:“‘朐’字下各本并衍‘山’字。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本志南徐州南东海朐令,据此知“朐”下衍“山”字。’按成校是,今删‘山’字。”  相似文献   

8.
金陵局本《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王念孙《史记杂志》云:“‘益铸钱’当依《正义》作‘盗铸钱’,字之误也。《文选·吴都赋》、《芜城赋》注引此并作‘盗’,《汉书》亦作‘盗’。”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引正义札记》亦持此说。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据王、张  相似文献   

9.
(一)《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六年二月许[阳]侯马光自杀。”校勘记云:“校补引洪亮言说,谓传作许阳侯,此脱‘阳’字。今据补。”按:《后汉书》凡四处提及马光为许侯,而无一处记载为许阳侯者(此据宋绍兴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亦然)。马光,《后汉书》未为立传,仅在《马援传》所附《马防传》中连带提及,洪亮吉所谓传云,即指此。《马防传》原文如是:“建初四年,封防颍阳侯,光为许侯,兄弟二人各六千户。”《续汉书·天文志》中也记载说:永元六年七月(《纪》作二月,当有一误),“许侯马光有  相似文献   

10.
汉代玉门关址,自唐代以来已不能确指。1906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发现汉简以前,对汉代玉门关的地点,大致有四种意见: 一、在唐代寿昌县西北一百一十八里。《括地志》、《旧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等,均持此说。二、在唐代寿昌县北一百六十里。巴黎藏石室本残《沙州都督府图经》、晋天福  相似文献   

11.
周祖谟先生云:“事情总是创始者难。”(《论段氏说文解字注》)敦煌变文校勘释义先行者作的正是创始工作,因此创始者先行者校释中存在千虑一失是很自然的,对先行者所作的一些条目,几经推敲玩味,发现不无可商之处,于此略申管见,以期抛砖引玉,求精求是。《捉季布传文》“既交朱解来寻捉,有计隈衣出得身。”(五九页) 王重民先生校(重见简称“王校”。他仿此):“校记”[七八]云:“丁卷‘隈衣’作‘隈伊’,戊、辛两卷作‘隈依’。冯云:‘伊、依皆较衣好,隈应是偎之误’”。(七七页)作偎依?偎依成词,然词义于变文文义未安,故冯说仍未允洽。今谓隈衣、隈伊、偎依并系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究其肇端,其说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曾概述方志源流称:“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3.
清人蒋良骐《东华录》卷 6 (中华书局 1 980年点校本 )云 :顺治六年三月 ,“吴三桂报 ;‘大兵抵秦 ,克复宜君、同宫二县 ,击败逆贼王永强等 ,折七千余级。’”考诸史籍 ,此“同宫”县应为“同官”县之误。理由是 :其一 ,据清人所年《明史·地理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及《清史稿·地理志》等文献记载 ,明清两代 ,陕西有宜君(清属鹿阝州 ,今陕西富县、同官 (清属西安府 ,今陕西铜川市 )二县 ,并无“同宫”县。其实同官县是北朝以来的旧县。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 2《关内道二》(中华书局 1 983年点校本 )载 :同官县始设于北魏太武…  相似文献   

14.
河南县,古县名。《汉书·地理志》河南郡下有河南县,可见汉代有河南县。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道一》曰:“河南县,本汉旧县。后魏静帝改为宜迁县,周宣帝复为河南。”另中华书局《宋本太平寰宇记》卷三“河南县”下云:“秦灭,汉为县,属河南郡”明确指出河南县是汉所置。《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徐广曰:“周比亡之时,凡七县:河南、洛阳、毂成、平阴、偃师、巩、缑氏。”马非百先生《秦集史》据此认为:“周比亡之时,凡七县,河南即其一也。知秦时亦必有是县。”似乎河南置县最晚在周亡之前,秦相因。但仔细推敲,徐广的这句话有两种解…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容斋随笔纠误一则》文中 ,订正《续笔》卷十四《卢知猷》篇的错误 ,刊载于《史学史研究》2 0 0 1年第 1期。近来发现《随笔》卷七《檀弓误字》篇 ,又不免有误 ,兹录其文如下 :《檀弓》载吴侵陈事曰 :“陈大宰使于师 ,夫差谓行人仪曰 :‘是夫也多言 ,盍尝问焉 ,师必有名 ,人之称斯师也者 ,则谓之何 ?’大宰曰 :‘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 !’”案乃吴夫差之宰 ,陈遣使者正用行人 ,则仪乃陈臣也。记礼者简策差互 ,故更错其名。当云“陈行人仪使于师 ,夫差使大宰问之 ,”乃善。忠宣公作《春秋诗》引斯事 ,亦尝辩正云。洪迈在这里引…  相似文献   

16.
《晏子春秋》一书,疑误甚多,校释之事,殊为艰巨.吴作虞先生所撰《集释》,今又重印,收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读后谨志所见,以供参酌.1.寡人之病病矣.《内篇谏上》42页按:“病病”应作“疾病”.《说文·疒部》:“病,疾加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古之常语也,谓病困不能起.《左传·昭二十年》亦记此云:“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可证.  相似文献   

17.
《汉书·地理志》载桂阳郡“有金官”。宋明清的注释家对此出现了“金官说”和“铁官说”。王先谦《汉书补注》采集众说曰:“官本金作铁,引宋祁曰:‘铁官’,邵本作金官;徐松云:‘宋本作铁官’。”当代学者或持“金官说”,或持“铁官说”。《辞源》曰:“金官,采金之官。《汉书·地理志》桂阳郡……有金官。”《剑桥中国秦汉史》曰:“桂阳郡‘金官’铸造黄金。”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册第333页曰:“据《汉书·地理志》所载,设有铁官的郡或县计有:……桂阳郡。”但是,持两说的学者都没有深入论证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两者都难于成立…  相似文献   

18.
马强 《中国地方志》2004,(11):54-58
宋代中国地志学空前繁荣,出现了《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五部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与地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地志学的兴盛首先是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政治、军事形势的产物,其次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内抚诸州、外控四夷的需要,同时还是古代地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此外宋代学乡邦意识的增强以及追求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抱负也是地志学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相对完整的一部地理总志。因其成书早于两唐书《地理志》,而又保存有唐代及唐以前的大量史料,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该书传世既久,难免出现讹误等情况。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自是嘉惠学林,功德无量,然白璧微瑕。笔者近来阅读该书关内道部分,发现尚有校勘不当及失校处,因而尝试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因《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元和郡县图志》之后,对其有所参考,故而其所保存的《元和郡县图志》部分原文也间有采用,以与今本互勘。  相似文献   

20.
“放蛊”真相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如今相信的人极少了,但过去曾盛传过苗族会“放蛊”。就连老版《辞源》“蛊”词条也如是说。从迷信色彩来解释蛊字,最早见于梁朝顾野王《舆地志》:“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这种说法与谣传中苗族放蛊的方式很相同,所异的是,《舆地志》所指的地域是“江南数郡”,,未确指苗八。贵州在秦朝属黔中郡和象郡,是否在“数郡”之列姑且不论,“数郡”中的其他郡自然也包括了早已生活在那里的汉民族。这一推论于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已得到证实。《搜》卷十二有三则“蛊’事,此择其一:“荣阳郡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