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安理学对徽州刻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刻书世称徽派刻书,据考证,徽州刻书源于唐,在宋元时期成为安徽地区刻书中心,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刻技之精,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明清时期刻书业中的一大主流派别。在徽州刻书的发展过程中,新安理学为这一地区的刻书业的兴盛繁荣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理学大家及其门徒的众多论著为徽州刻书提供了水准较高的出版内容,究读理学,重视教育的风气又为徽州刻书提供了大有可图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福建的建安(建阳)、四川的眉山(成都)、河南的汴梁(开封)、安徽的徽州(歙县)、江苏的金陵(南京)、浙江的武林(杭州)、山西的平水(临汾)以及北京都是著名的雕版印刷出版中心.其中,安徽徽州的雕版技术与成就尤其突出.古代徽州,地少人稠、物产富饶,商业手工业很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劳动人民有多种技艺,民间画师雕版艺人比较集中.徽州又盛产纸、墨、笔、砚和木材,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明清时期徽州又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地方的刻书业很兴盛,私家和书坊出版的通俗书籍附有精致的版画插图亦已形成风气,民众所喜看爱读的小说戏曲通俗书广泛流传,给徽州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版画的发源地,随着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问世,版刻书画艺术就应运而生。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画尚有唐、宋、金、元至明初时代的。明代中叶至清初,被称之为我国版画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徽州由于徽商勃起,学风兴盛,著述宏富,在儒学的熏拂下,刻书藏书风气高涨。同时,适应于版画事业发展的资源徽墨、澄心堂纸及雕版使用的优质杂木材藏量丰富,因而形成了徽派版画业勃起的高潮。且影响到整个中国版画界。徽州版刻业的社会基因带有浓厚的封建家庭式传统观念,以姓氏家庭为群体,凡一家一房或一族作一事,往往相染成习。除了世代相传之外,大则一都、小则一村。还有传子媳不传女儿的习俗。以雕版刻工起家的“新安派刻工”,有以歙县虬村的黄氏姓为主力军,另有仇氏、项氏、张氏等,还有旌德汤村的汤氏、杂居徽  相似文献   

4.
《汪氏典业阉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庆元 《安徽史学》2003,(5):90-92,98
《汪氏典业阉书》是研究徽商的新资料。其内容反映了徽州典商跨入近代社会门槛时资本运作的情况。阄书之“总帐”载明清代徽典资本构成为两部分:“承祖业分受财本”和“生息资本”。其中社会存款约占总资本的28%。“墨议”中“四典并无会票在外”一款说明徽典普遍经营会票,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汪氏典业析产和徽典经营会票不能获利的情况表明,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徽商资本已难以壮大。  相似文献   

5.
徽说     
安徽与徽州系同嫡出,但不可同日而语。说文解字,"安徽"一词,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妙哉!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徽州作古,安徽无徽。但"徽"字毕竟活了下来,悉数安徽的家珍,首推中国的名片黄山,"五岳归来赵焕军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版画艺术,从远古时的岩画、陶器上的彩绘、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及秦汉画像石刻而起源,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成长起来,宋元两代堪称"兴盛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宗教木刻画被大量创作之外,民间日用的雕版画以及年画性质的木刻也开始风行于社会。徽派版画源于刻书,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在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徽州的巨族、富商尚刻书,举凡宗谱、地志、经史、考古、宗教、文艺、墨谱等类书籍,  相似文献   

7.
徽说     
赵焕军 《神州》2012,(3S):1-1
<正>安徽与徽州系同嫡出,但不可同日而语。说文解字,"安徽"一词,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妙哉!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徽州作古,安徽无徽。但"徽"字毕竟活了下来,悉数安徽的家珍,首推中国的名片黄山,"五岳归来赵焕军  相似文献   

8.
明代南京的印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代官私刻书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超越宋、元。当时"两京十三省",无省不刻书。因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印刷事业随着发生变化。开封为五代、北宋首都,当时也是出版中心,但明代只有布政司、按察司与周王府刊书三十余种。山西平阳府金、元两代均为北方出版要地,至明代合蒲、绛、解、汾四州,只出版了十九种,而且《铜人针灸经》、《西方子明堂灸经》插图已恶劣得不象样了。成都为宋代蜀刻中心,入元后一蹶不振。明代成都只有蜀王府刻的较多,凡廿八种。杭州在明代也不及宋、元时活跃。只有福建建阳书坊尚能保持宋、元以来的传统地位,以多取胜。而新兴的地区则有南京、北京、苏州、徽州、湖州等地。南京刻书起源很早,五代十国时为南唐  相似文献   

9.
记文学、戏曲和版画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7年上海市嘉定县城东公社澄桥大从宣家生产队平整土地时,在明代宣姓墓葬中出土了明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刊印,附有插图版画的说唱本和传奇的刻本书(一本为传奇,十一本为说唱本。其中五种刊有刻书绝对年代,为公元1471—1478年)。这批图书出土于同一墓葬,刻工、版式除《花关索传》稍异外,其它基本一致。所用均为竹纸,装帧方面一律是纸捻钉、包背装。因此可以断定都是明成化年间的刻本。书中辞句通俗,错别字很多,显然是当时民间艺人演出和说唱的底本。毛主席教导我们:"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其政治是封建的政治,其经济是封建的经济。而为这种政治和经济之反映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则是封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卞利 《安徽史学》2005,20(5):126-127
以徽州整体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在最近二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原安徽省副省长卢家丰负责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文化研究>,经过数十位专家的辛勤努力,又于新近圆满完成并出版了最终研究成果20卷本的<徽州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这部总字数达600万字的系列研究成果的出版问世,可以说是徽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古今谈》2009,(1)
浙江刻书业滥觞于唐穆宗时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北宋时,杭州已经成为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朝廷中的一些重要的典籍,均有皇帝颁旨“交杭州镂板”;南宋建都杭州,浙江刻书业更是遍地开花,盛极一时。元至明、清,浙江刻书仍居全国前列,七八百年来,浙江所刻书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其中流传至今的早已成为瑰宝。然而,从古至今都未编刊过浙刻本图书目录,  相似文献   

12.
略评胡适论徽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十分自豪地说道:“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於经商而闻名全国的。”他又说道:“徽州人的生意是全国性的,并不限於邻近各省。”胡适对于“无徽不成镇”这句名言更是津津乐遭。他不惮烦地加以详尽的解说:“中国有句话,叫‘无徽不成镇!’那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  相似文献   

13.
南陵徐乃昌的墓表和墓志铭——略及人物生卒的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成凯 《文献》2006,(3):127-132
徐乃昌,字积馀,号随庵,安徽南陵人.清朝末年,徐氏出入政界,以办理盐务和实业著称.平生酷嗜古代文物典籍,尤其爱好藏书和刻书,与当时收藏界名人,如缪荃孙、叶昌炽、傅增湘、周叔弢等,都有交往.家有积学斋,藏书别具只眼,以多有清代珍秘刻本闻名于世.一生刊书二百多种,影刻宋元明旧本多种,其中影刻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玉台新咏>尤为著名,经常被误认为明刻原书.  相似文献   

14.
“文房四宝”这一专有名词流行于宋代,来源于当时的徽州城(今歙县徽城镇)建的“四宝堂”.《明一统志》载:“四宝堂”在徽州府治,以郡出文房四宝为义.”经考证,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介绍了笔、墨、纸、砚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南宋洪适在做徽州知州时,对当时徽州地区传统的文房四宝工艺产品的生产十分重视,并加以扶持推广.绍兴三十年(1160),他在州城建了个类似今人所说的展览馆,专门陈列徽地生产的笔、墨、纸、砚产品.同时又将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书于展室四壁,取室名为“四宝堂”,遂使“文房四宝”一名正式流传.  相似文献   

15.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先生主编的《徽州文书》第一辑,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本辑共计十卷,收入的是归户的文书,五千多份。其中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所藏黟县10户村民的徽州文书五卷,祁门县博物馆所藏祁门5户徽州文书五卷。这15户村民的文书,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的,为进一步开展徽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徽州文书》第一辑的特色首先在于整理方法得当。徽州文书产生于官府、会社、家族或个人从事各项活动而出现的书面文字,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有二三十万件之多,由于不少徽州文书是从原藏者在…  相似文献   

16.
缘起作为一个编辑家、学者、教授,郑振铎闯进徽派艺苑完全属于偶然。因为藏书的嗜好及研究的需要,他在收集和研究明清小说、戏曲版本时,接触到大量插图,尤其是明朝万历以后出现的大量徽州版画引起了他的思考,认为这一文化现象一定有它内在的原因,并第一个提出了“徽派版画”的概念,认为徽派版画的崛起是明代版画艺苑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版画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7.
明初,广大人民由于摆脱了蒙元的残酷统治,手工业工匠,从工奴的地位解放出来,生产热情就大大提高,这是促成明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冶铁、纺织、陶瓷、漆器及雕版印刷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进步.特别是雕版印刷,突飞猛进,它的成就,成为了中国版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既超过了宋元,也为清代所不及.明代雕版业的发达,当时如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都是盛极一时.刻工名手,首推安徽徽州黄、汪诸姓的艺人.他们作品,数量多而质量高,并有其独特的风格,所起的影响也较大,所以在版画史上,便有"徽派"版画"跨迈流俗"之称誉.  相似文献   

18.
张民权 《文献》2004,(4):161-168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 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①  相似文献   

19.
明代建阳刻本广告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彦寿 《文献》2001,(1):177-184
明代是我国刻书事业的鼎盛时期,建阳作为著名的刻书中心,是当时全国刻书数量最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辽金刻书的发达及其原因冯方《辽史》、《金史》皆缺《艺文志》,其图书文献情况没有完整系统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书较少,故人们在谈论图书文献资料时,多谈宋代刻书业的发达,宋版书的珍贵,而对辽金刻书业的注意却甚寥寥,其实辽金两代亦刊刻了不少的古籍,在出版印刷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