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继荣 《史学月刊》2001,(2):140-144
历史教育思想是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史学功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关注历史教育,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教育和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问题.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对于历史科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哲学的研究是李大钊在学术研究领域中探索的最主要方面。他对历史哲学的地位进行科学的解说 ,并对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作了研究 ,为建立历史哲学的中国学派做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3.
孙默 《神州》2012,(9):39-40
“历史是什么?”作为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从人类开始探求过去起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探寻、不断追问。其思想独树一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认为学习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他关于学习历史重要性的论述既具有历史传承性 ,又具有现实性 ,同时还极富针对性。他指出了学习历史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提出了观察和认识历史的视角 ,这些对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还提出了学习历史所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庞卓恒先生的历史比较研究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栋 《史学月刊》2006,4(4):89-95
庞卓恒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历史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历史比较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中西历史文化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是他在历史比较研究领域重点探讨的几个方面。他的论著在二十多年来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李斯作为重要的历史政治人物,一直是史学家关注的对象。"历史意识"乃是人们在社会转型、裂变的过程中为其所思所行建立方向感和归宿感的理性活动①,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看法、态度、情感、反思、感受等的综合。历史意识源于对家国命运的深刻了解与领悟,对有些历史人物而言,他虽然创造了历史业绩,但并不代表他具有领悟历史意识的能动性和驾驭历史意识的使命感。我们想从"历史意识"的视角出发,对李斯的历史功过再做全面、客观地评价,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他从父辈那里知道了什么是民国,觉得有责任把这段历史写下来,坚持7年去做了这么一部戏。刘和平所说的话题几乎都在围绕历史文化展开。在采访开始之前,他接到演员王庆祥的一个电话。电话里,他说到,希望《北平无战事》播放期间,让《大明王朝1566》在几个台也重播一下,然后请王庆祥这些在两部戏里都出演的演员在一起开个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史念海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他在将近 70年的学术生涯中 ,坚持“为世所用”的原则 ,努力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 ,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史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掘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功能 ;提出了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发展 ;树立了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研究的丰碑 ;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揭示了人口稠密地区形成和演变的内在机制 ;奠定了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基础 ;提高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层次 ;对历史民族地理进行了独到的研究 ;对历史上的交通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 ;对陕西历史地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立了中国古都学 ;阐明了地方志的价值 ;丰富了历史地图学的内容 ;创办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定期刊物 ;培养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9.
B.B.巴托尔德是俄国著名的东方学家.他运用历史批判的研究方法,率先将中亚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纳入科学轨道,成为中亚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考古学、阿姆河流向、人工灌溉和政权更迭等问题为导向,对中亚区域史地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他的中亚区域历史地理观.开启了中亚历史地理研究的先河;他的中亚区域历史地理观...  相似文献   

10.
以叙事主义为主导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强调历史认识的想象性和历史表现的故事性,将历史真实性问题转化为意义之赋予和效用的问题,丰富和改变了有关历史实在的讨论方式,但同时也让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科泽勒克的史学研究实践表明,对历史时间问题的思考或许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复杂关系,弥补叙事主义的不足。他的史学研究以历史时间为主线,以概念考察为实例,指出历史行为主体的经验可以衔接实在与表现。科泽勒克强调历史认识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彻底的历史性和时间性,这为克服历史认识论中的主客二元对立提供了启示。以时间性为切入点来反思历史实在论,可能有助于弥合历史与史学、生活与思想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黄文丽 《史学月刊》2015,(3):132-136
<正>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作为一位在史学领域成就卓著的史学家,他在戏曲研究领域也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他对于戏曲研究的涉猎,与他认为史部以外的历代文艺作品中包含有重要的史料学价值有关,但是又绝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史料学范畴,而是深刻地介入到戏曲尤其是历史剧创作的研究问题中。历史剧是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经艺术加工而成的戏剧,是文学与历史学这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结合体。文学与历史学之间既相通又互补,这是二者能够在历史剧中以和谐交融的形式展示出独特艺术价值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化在本质上是历史的,只有把文化放在适当的历史视野中才能理解文化的真实内涵。雅斯贝斯的世界历史纲要,就是他为自己打造的一个历史视野。带着对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困惑,并通过对雅斯贝斯世界历史纲要及其基本概念——“轴心期”的解读,本文尝试着提出一个粗略的人类历史纲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一个新的历史视野和文化框架。本文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视野和文化框架下,研究、分析和解读全部人类历史也即人类由起源走向未来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文化研究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历史人类学”这一名词开始频繁在国内报刊出现,既有学者大力倡导,亦有学者相当怀疑。①近代史学界对此亦有回应。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从学术史的维度,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社会学和人类学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其间对历史学引入人类学视野与方法有诸多分析与讨论②,张佩国则直接使用“历史人类学”一词,出版了他的专著《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③。那么,什么是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在中国史学界的出现对近代史研究可能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新世纪的中…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经济管理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梁 《史学月刊》1999,(3):60-64
文章考察了张闻天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管理理论。认为在张闻天经历过的每个历史时期,他不仅重视经济研究,而且关于经济管理都有自己的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著名的史学流派,把史学研究的新概念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构成了年鉴学派史学范式的本质特征——总体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中所倡导的问题史学和由古知今、由今知古的治史方法,可以为历史教育学提供更多更科学的依据,历史教育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育的功能又是什么?通过研究年鉴学派史学思想,让我们对这些问题研究在角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6,(9):108-115
马克垚先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多年来,他基于“前资本主义诸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构想,开创出宽阔的“求同”学术理路,对中西封建社会进行诸多深入的比较考察。他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建树,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西方学理模式的偏见及其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深化了对封建时代中西历史异同的认识,促进了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史学界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克斯密特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对历史经验理论相关问题的思考,在90年代及以后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中对历史经验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安克斯密特将历史经验分为主观的历史经验、客观的历史经验和崇高的历史经验三种类型,他最为推崇崇高的历史经验。历史经验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它促使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从而导致历史意识和历史编纂的产生;而历史经验又会通过超越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或差异,去恢复到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之前的状态。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反映了当代哲学、历史哲学以及史学实践领域的变化,企图促成历史哲学的新转向,弥补历史哲学与史学实践之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18.
马克先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多年来,他基于“前资本主义诸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构想,开创出宽阔的“求同”学术理路,对中西封建社会进行诸多深入的比较考察。他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建树,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西方学理模式的偏见及其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深化了对封建时代中西历史异同的认识,促进了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史学界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遍访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人类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得以实现,除了依靠船队船舶性能优良,组织系统严密,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批统领船队的杰出的航海家。在指挥郑和船队的航海家中,郑和与王景弘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在论及永乐、宣德年间七次下西洋的历史时,却很少研讨王景弘在下西洋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充分肯定王景弘的历史功绩。这不仅对王景弘这个历史人物是不恰当的,而且郑和下西洋研究因此也缺少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所以,重视和加强对王景弘的研究,不仅是要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使其在郑和下西洋历史上有应得的一席之地,而且也有助于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新疆历史纵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对新疆历史研究做了宏观探讨,认为研究新疆历史首先要站在历史的脊梁上观察历史,既要了解我们先辈对新疆的开拓和开发,也要了解前人对新疆的探索和研究;众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新疆的历史和新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认识新疆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历代王朝对新疆的治理,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而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家园,多种宗教在碰撞中并存,多元化的共存、交融与互补,屯垦戍边的历史与现实证明了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构成了新疆历史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以往了解历史是为了研究历史,现在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新疆历史应该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