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坤 《黑龙江史志》2008,(16):121-122
日本人崇尚自杀,信奉"武士道"精神,崇尚毁灭之美和寂灭之美,注重"切腹"自杀的痛苦仪式。中国的"仁"是检验一切人际关系的试金石,注重人道,追求道德教育。一郎受到日本人的负恩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伦理的双重影响,最终在对朱家的"孝"和对天皇的"忠"的不可协调的矛盾中选择自杀。中国的"仁"影响了一郎的日本性格,使他无意识地放弃了"切腹"这种日本武士最高尚的自杀方式。  相似文献   

2.
黄海霞 《神州》2012,(7):39-41
现在的人,不再像我们的祖辈,为吃穿发愁,为过节发愁,而是在为怎样过节、如何吃穿发愁了。按理说,日子好过了,该是幸福的事情,可现在的人越来越多地感觉不到幸福的滋味,越来越多让人感到意外事情的发生或如悲剧一样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天这个名门学子自杀了,明天那个明星跳楼了。如好友叶子是北京一家著名电脑  相似文献   

3.
浩劫没有使我绝望(下) 一天,有位好心的梨园姐妹惶恐地跑到厕所来,一见我就吁了一口气说:“怎么,伯华,你还没有死?外面都风传你自杀了。”我笑了笑,说道:“好姐妹,你应该相信我,我是不会轻易自杀的。要死,早几十年我就该寻死的,现在,就是被整死,我也不会自杀的,我要活着登台演出呢!”  相似文献   

4.
为了打破民营小企业不能造车的神话,他故意说出一句狠话,"造汽车有什么神秘的?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嘛!"有人说吉利造车无异于自杀,他来了一句,"那就给我们一次自杀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1966年4月中旬,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老郑给我布置一项任务:把西宁市在城市"四清"运动试点单位中自杀的人统计一下,分分类:自杀的是些什么人,为什么自杀?有没有办法避免?他说,公安部要召开全国公安会议,研究城市"四清"运动中对敌斗争问题,我们要提前准备一些典型材料。此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已经开始刮了,不久公安机关就被砸烂,所谓全国公安会议也不可能召开,我的调查材料也没有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6.
<正>轻户外不需要漫长假期和沉重背囊,轻户外也不用以出生入死为代价去挑战。作为一种最轻松最自然的运动、旅行及生活方式,它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管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以"轻食"轻体"轻心"为诉求的"轻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主流,而轻户外已经成为"轻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彭卫在汉代历史上,数量众多的自杀者、波及社会各阶层的自杀行为以及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件引人注目。本文拟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初步探讨。一自杀方式的选择受历史环境的制约,也是文化群体心理表达的特殊呈现。从现存史料看,汉代人所采用的自杀方式有十...  相似文献   

8.
《神州》2004,(6)
他一度想到轻生,但最后的坚持使他走向了成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银桥大厦21层上海博尔捷公司总部,我们见到了公司董事长,全国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候正宇。候正宇,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上的一个农家子弟。高中毕业后来上海打工。1993年候正宇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当上了一名安全检查员,月工资也拿到了  相似文献   

9.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1,(33):17-17
国家疾控中心近日发布数据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自杀率上升了60%,其中75%的自杀发生在农村,是城市的3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自杀身亡一人,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岳媛 《神州》2013,(23):169-169,171
珍爱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死于各种事故或自杀,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青少年死亡的主要途径一是意外死亡,二是自杀。以意外死亡为例,有关学者调查了58个国家,发现有48个国家意外事故是15岁-19岁青少年的首要死亡原因。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高等教育对生命的疏忽都提醒着我们关注高校生命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更要关注实践研究。目前的高等教育学界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亟待深入。如何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6日,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该调查涉及中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和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相比,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新闻媒体接连报道了各地发生的数起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常熟市某小学12岁学生小泉,因为学习问题受到母亲的批评后跳楼自杀;溧阳市某中学学生小陈因逃学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服毒自杀;遂宁市蓬溪县中学生李明今年中考因差10分未能考上县中,便挥刀切断了自己的左手小拇指;天津一名13岁的学生因母亲不同意他上网,一气之下用刀砍断了自己的两根手指……从这些中小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些花季少年“非死不可”、“非残不行”的原因,其实都只是一些诸如被家长或老师批评了几句、功课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之类的小事。因此,许多资深教育工作者指出,青少年普遍缺乏挫折教育,是导致学生自杀、自残悲剧不断上演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牌坊悲欢     
《风景名胜》2009,(5):134-139
公元1783年5月的一天,夜色已深。中国南方的安徽省卢江县。一个农妇上吊自杀了。 这位农妇的自杀,惊动了地方官员。时隔不久更是惊动了当朝的皇帝乾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乾隆皇帝竟然下令由朝廷拨款,为这位自杀的妇女修建一座牌坊。来表彰她的自杀行为。而这座牌坊的出现。使自杀妇女的家族荣耀乡里。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2,(2):44-44
据新华社消息:由于婚姻法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未能很好地贯彻实行.目前妇女被虐杀和青年男女因婚姻不自由而自杀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福建省1950年下半年到1951年年底一年半内每月因婚姻问题自杀和被杀的男女平均是50人,而1952年每月平均死亡人数则增加到88人。  相似文献   

16.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珍爱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死于各种事故或自杀,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青少年死亡的主要途径一是意外死亡,二是自杀.以意外死亡为例,有关学者调查了58个国家,发现有48个国家意外事故是15岁-19岁青少年的首要死亡原因.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高等教育对生命的疏忽都提醒着我们关注高校生命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更要关注实践研究.目前的高等教育学界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亟待深入.如何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1919~1928年的爱国运动中,面对异常耻辱的外侮,一些爱国者愤而自杀。他们痛感在外来侵略与压迫下,中国社会仍然四分五裂,抗议运动不能持久,痛感国人不团结、缺乏国家观念,故试图以自杀警醒同胞,使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对外抗争。其自杀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献身,作为激励国人对外抗争的策略与方式,具有利他主义自杀的特征。在如何报效国家的问题上,他们的认知有偏执之处。但他们对爱国运动存在问题的揭示,引起了媒体及运动组织者的重视。媒体对他们的自杀及遗书予以报道,称他们是殉国的烈士,赋予正面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时社会动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李善峰 《民俗研究》2017,(6):143-157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一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坚决莫自杀     
“我们有个信念和他们不一样:坚决莫自杀,宁可被打死。”坐在屋檐下,拆迁户杨友德又一次向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