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文史学家能诗善画的仁和杭世骏,在乾隆年间,考取了博学宏儒科翰林,因为得罪了权贵,回到扬州,为扬州盐商马曰琯、曰璐所尊重,延请到马氏藏书楼“小玲珑山馆”作为上客,从事于著书生活。乾隆帝南巡经过扬州的时候,杭世骏当然到御前接驾,乾隆帝问他:“还卖破铜烂锡么?”当时的人们,就称呼他为“卖破铜烂锡的翰林”。我感觉到“破铜烂锡”这四个字很有意思,不要看它是没啥用场的破铜烂锡,从废物利用之中,却会搜拣出宝物来。现在从事废品收购的人就是这样,于破烂物品中搜拣出来黄金和古代的商周铜器,诸如盘盂鼎  相似文献   

2.
扬州大学图书馆藏有稿本多种,其中张燮恩《斯斋诗话稿》、颜僩《病维摩室诗集》、张家保《定盦偶草》、汪鋆《栖云山馆倡和诗词》四种稿本均为清末民初扬州人所著,且未曾刊刻传播,甚为稀见珍贵。其对研究扬州清末、近代历史及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座城市的外观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文化符号,毋庸置疑。扬州的景物秀丽精致.作为扬州旅游招牌——瘦西湖的“瘦”字.就足以表达这个城市清秀雅致、玲珑婉约的神韵。扬州无山.但扬州小金山平地起风流.自成维扬一园林的微观呈现。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扬州玉雕,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由汉唐至明清,一直是全国玉器的著名产地,到了清代,扬州玉雕诸品皆备,艺术水准精进,进入全盛时期,形成了繁而不乱、厚中见薄、秀丽典雅、玲珑精细、北雄南秀兼融的艺术风格。 立足于扬州玉雕这块沃土之  相似文献   

5.
古城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数以百计玲珑精巧、清幽雅致的住宅园林荟萃其中,大半个城廓被花园包围。清朝由于盐业发达,盐商竞相豪华,大兴土木,整个古城楼阁重叠,花木鲜秀,宛若仙境。  相似文献   

6.
徐兆格 《古今谈》2004,(4):39-39
张鹏翼,字自怡,号养拙,忍默居士,斋名紫霞山馆。浙江省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生前有《紫霞山馆诗存》、《张鹏翼书法作品选》、《张鹏翼书前后赤壁赋》等。  相似文献   

7.
晴晖山馆是当代著名学者陈中凡教授的故居,但它又不同于一般人的住宅。这里不仅是他著述立说、吟哦诗作的文人斗室,也是他接待前辈诸贤、同辈学长的场所。至于众多门生弟子经常出入于此,问道求学那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陈先生从什么时间开始启用晴晖山馆之名的?笔者虽不敢妄论,但从现存资料可以查到,他从1914年开始写的《先妣行述》、《先从兄念严墓志铭》、《北大同乡题名录序》、《北大哲学会启》等文章,都收在《晴晖山馆散文集》中。这个集子于1931年由暨南大学出版,而陈先生是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可以推知,他早年即用晴晖山馆作为住宅兼书斋名。  相似文献   

8.
在无锡太湖之滨、风景如画的鼋头渚风景区内临湖的一座山头上,在翠柏、桂树丛中,矗立着一座近代建筑——“七十二峰山馆”。在这座山馆的门楣上,悬有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题写的匾额——王昆仑故居。山馆内陈列有王昆仑的生平事迹。王昆仑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在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发  相似文献   

9.
1 清代乾嘉时著名学者洪亮吉把我国的藏书家分为五类,即考订家、校讐家、收藏家、赏鉴家和掠贩家。叶德辉则以为考订与校讐实是二而一,应该统称之为著述家;若专以善本为祖本,重行刊印流传,则当称为校刊家。但亦有考订、校讐、收藏和鉴赏兼而有之的学者,叶氏举出如毕秋帆的经训堂、孙渊如的平津馆、马嶰谷、半搓弟兄的玲珑山馆等均属此类。咸、同时期,贵州独山莫友芝氏的影山草堂藏书,亦颇著名·友芝的资力及其刊行的书籍数量,固比不上以上诸家,但友芝的学养渊博  相似文献   

10.
吴晓铃先生和"双棔书屋"藏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书荫 《文献》2004,(3):4-18
一 吴晓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和小说研究专家,生于1914年,1995年逝世,享年82岁.他是辽宁绥中县人,自幼随父亲居住北京.因其父藏书绿云山馆,也自称绿云山馆小主人吴嘿斋.他自己的藏书室则为"双棔书屋".由于自幼酷爱古典小说和戏曲,1935年,他由燕京大学医学预科转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37年毕业,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1.
游仙诗     
《收藏家》2019,(12)
<正>水墨纸本尺寸:31×583厘米题识:壬戌书于清真瑞图。钤印:张瑞图印此子宜丘壑中说明:《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986页37号印、38号印。收藏印鉴:1、王鸿绪《云间王鸿绪鉴定印》:《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114页30号、P113页2号印。2、孙星衍《孙氏伯渊》:《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857页2号印;《丁末对策上第》:P858页10号印。3、吴湖帆《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304页。4、朱祖谋《小玲珑山馆》:《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276页1号印。  相似文献   

12.
玲珑瓷     
马丁 《成都文物》2007,(1):10-10
玲珑,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据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则叫“米通”或“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已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已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黄际遇(1885-1945),字任初,号愁庵,广东澄海人。早年就读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后留学日本、美国,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开封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担任过系主任、教务长、文理学院院长、校长秘书等职。翻译有《高等微积分》、《近代代数》、《几何学》、《代数学》等著作;著有《论一》、《班书学说》、《潮州八音误读表说》等书;还写下《万年山中日记》、《不其山馆日记》、《因树山馆日记》、《山林之牢》等40余册日记,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阅西泠印社吴氏聚珍版《碧声吟馆谈麈》,偶然发现其中有丁日昌七律诗二十首,更为重要者,这批诗作为丁氏诗集《百兰山馆古今体诗》所未载,笔者不禁喜出望外。现将所知有关情况述之如下,以便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扬州传——绿杨明月映珠帘》,扬州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著,2021年3月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是中国外文局"丝路百城传"重点出版项目之一。《扬州传》围绕扬州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从扬州在中外交往史上的重要史实、扬州作为中外交往的著名港湾、今天扬州的寻常百姓故事等方面入手,再现了扬州城市的千古风流。全书共八章,30万字。  相似文献   

16.
陈菲  韩雪 《旅游纵览》2013,(8):158-160
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扬州是一座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深入开发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弘扬扬州运河文化,将有力促进扬州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并为大运河申遗做出贡献。为此特做了关于扬州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并提出一些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吴萍莉  张翔 《沧桑》2014,(3):69-72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在全国的兴盛,寓居扬州的徽州商人日益增多,特别是到了清乾嘉时期,扬州更成为徽商的主要寓居地。这些在扬徽商不仅推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繁荣了扬州的地方文化。"扬州二马"是清乾嘉时期寓居扬州的徽州盐商,他们不仅是著名的藏书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刻书家。本文依据史料阐述了他们的藏书事迹和刻书成就。  相似文献   

18.
黄彬琦  王旭 《中国地方志》2023,(3):107-117+128
中唐以来扬州、润州江面上的瓜洲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同江北扬州相连,扬州滨江土地的增加与长江江面的收束使该地区政区变化频繁。江中沙洲时期,瓜洲分属于扬州、润州,并岸后以江为界,全属扬州。唐末以来扬州滨江区域逐渐发展,北宋初年通过割县与升州,扬州一分为二,长江两岸形成昇、润、扬、真四州两两相对的地域结构。南宋时期,瓜洲在某些时段遥隶镇江,以江为界与跨江遥隶代表着滨水区域两种不同的地域结构,后者重视对长江水域的控制,因此在宋廷构建江防体系与元军围困扬州的过程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扬州出土的古代波斯釉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扬州在唐代是商业繁华的重要贸易港口之一,各国商人云集。据《旧唐书·邓景山传》载,当时在扬州的波斯人达数千人之多。唐人笔记及扬州地方志中常提到"波斯邸"、"波斯庄",表明不少波斯人在扬州长住。扬州出土的唐代陶俑中,也可见到波斯人的形象。最近几年在扬州三元路、汶河路等地发现的罕见的波斯釉陶器皿残片,其数量之多,更加证明当时居住在扬州的波斯人为数众多,同时也说明唐代扬州与波斯  相似文献   

20.
扬州印迹     
扬州市档案局、扬州市方志办编纂的《扬州印迹》一书,由广陵书社出版。 《扬州印迹》全套3册,分为《钩沉》《人物》《遗韵》篇。《钩沉》以事为经,纵述扬州建城至今境域内各类重要或有影响的事件;《人物》着重选刊扬州籍或客籍扬州、驻足扬州的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人物的传记类文章;《遗韵》着重选刊对境域内各类古迹景点、建筑住宅等历史遗存追溯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