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喇家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里有我国惟一的史前灾难遗址;●这里发现了中国第一大磬——黄河磬王;●这里发现了国内最大的玉刀;●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碗面条;现在,就让我们——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有一个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三角  相似文献   

2.
<正>传说在4000年前,有个名叫大禹的人。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受命治水。他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为了治理洪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十几年没见妻子。历时十三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史记·夏本纪》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是说疏导黄河,是从积石开始。《河州志》记载:青石高八尺,宽七尺,长一丈,大禹导河时曾憩其上,坐痕至今犹存。《史记·夏本纪》记载的大意是:夏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这样推算,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相似文献   

3.
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鲍义志先生是我省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善于探索勤于思考。最近,他经过较长时间对黄河上游历史及地理文化的研究和考察,得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推测———举世瞩目的喇家遗址是史前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并撰写了《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的文章。本期推出这篇文章,希望这一观点能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通过争鸣和交流,使一些被历史湮灭的记忆重现,自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母亲绿色的襁褓里诞生在黄河母亲金色的摇篮中创建文明瞬间你从古时明月的眼底下隐去该醒而不醒的世界里隐身蓦然你在透明的空间里亮相成为世界之最的风景灭顶之灾定格了护子之情喊天呼救的真诚祈祷无阻湮灭儿歌的洪峰夺命的灾难也是财富传承的憧憬永远明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口碑更比磬王玉刀玉碗贵重大型聚落壕沟祭祀遗址见证强邦部族的雄风黄河东流永不复回导河勋业与乾坤同荣让相隔的距离凭龙的传人的心灵感应靠拢让断裂的时间随日月运行的轨迹接通谜团正在澄清总会看见石破天惊春苗茁壮成长喜闻梧释小学成立春苗习作小组,使我感触…  相似文献   

5.
东方庞贝--喇家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西北地区相对贫穷落后、明不发达,但近年的一些考古发现对此提出了否定,地处中国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喇家遗址则是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据。大量而精美的物出土,不仅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中国西北的  相似文献   

6.
喇家村位于民和县铝之南约901公里处,现隶属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遗址位于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东侧为喇家沟,南距黄河120米左右,西侧为卡地沟,北部1.5公里处有民和至甘肃省临夏市的公路。遗址大部压在村内,遗址范围东西约350米,南北150米左右,较现在的村庄略大。村庄的周围皆有灰层及陶片等遗存,陶片俯首可拾。该遗址是一处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共存,以齐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堆积积厚在0.5—1.2米左右。  相似文献   

7.
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黄河北岸的官亭镇喇家村。该遗址于1996年开始发掘,清露出规模巨大的环壕、供人们集中活动的小型广场、结构独  相似文献   

8.
甄强  杜玮  王倩倩 《南方文物》2022,(4):278-285
<正>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于2016、2018年度的考古发掘中,各出土1件陶仓形器,分别编号为2016QMLⅣ3F63-1③:1、2018QMLⅤ2F67:2(以下简称F63-1:1、F67:2)。这两件器物造型特殊、纹饰精美,为齐家文化首次发现。本文拟从形制特征、出土环境、定名与用途等方面入手,对这两件器物进行初步研究,并尝试探讨这类器物的发展进程和出现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
喇家遗址位于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黄河上游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的大型灾难遗址。保留有史前地震、黄河大洪水和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农田建设中,在1982年文物普查中予以确认,1986年被青海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至200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县博物馆联合对喇家遗址进行了历时9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了聚落居址、环形壕沟、祭坛广场等主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其他各类文物干余件。2001年,喇家遗址被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喇家遗址房址出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以及相关遗存分析探讨其食物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喇家人以粟黍为其主食,并辅以一定比例的肉类,体现出旱作农业区的食物特征。  相似文献   

11.
喇家遗址从上世纪末被发掘以来,成为全国重要考古成果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喇家遗址作为人类灾难遗址,出土距今4000年前后的氏族部落原始先民遗骸,显示出人类在重大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难中的人性化场景,给人们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2.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以来,关于该遗址灾难成因有过诸多讨论,本文将诸多观点予以梳理,并提出一些看法,认为造成该处史前灾难的主要原因为地震及山洪,而很可能与黄河大洪水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喇家遗址的房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人骨,其对于研究齐家文化古代居民的性别年龄结构、体质特征、遗传关系、食性结构、健康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初步研究显示,不同性质的遗迹出土人骨的性别年龄结构差异较大。人骨的主要体质特征属于明显的东亚蒙古人种,其主体形态特征可能更多地继承了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也不排斥有小规模基因交流的可能性。同时,喇家组的聚类位置显得较为特别,主成分因子的3D散点图显示,喇家组与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甚至汉晋时期的人群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房址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址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房址和人骨遗骸,对房址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使这一举世闻名的齐家文化之灾难遗迹重新展示于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15.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人骨的现场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保护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史前灾难遗址现场,对4座房址中出土的21具人骨进行了原地的加固和保护。根据人骨的保存状况及其埋藏环境的调查情况,在加固材料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三甲树脂的二甲苯和丙酮(溶剂体积比6:4)的混合溶液,采用多次缓慢滴注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结果表明,滴渗法对脆弱的骨头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静态的大禹治水雕塑群在喇家遗址前建一处小型主题广场,广场的平面总体形象可参考喇家遗址出土的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玉琮、玉璧等造型。在广场中心,建一直径约20米的圆形平台,其后设一半圆弧形背景壁画墙作为大禹治水雕塑群的背景,可以残垣断壁的形式表现,内容以连环画形式展现喇家遗址中的房址平  相似文献   

17.
18.
民和喇家遗址碳十四测年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南端,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官亭盆地古遗址群考古研究"的过程中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与研究~([1])。1999年进行试掘,2000年开始较大规模的发掘~([2]),到2007年,遗址中先后发现了壕沟、房址、广场、窖穴、灰坑以及墓葬等,出土较丰富的陶器、石器、玉器、人骨等。灾难性场景是该遗址的主要特征,多处房址中有挣扎、躲避或呼救等不  相似文献   

19.
将磁法勘探用于考古是一种新尝试,喇家遗址就此进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许多收获。  相似文献   

20.
冯玉雷 《丝绸之路》2013,(19):21-28
2013年7月2日下午,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拉善左旗文联主席张继炼与诗人邢云等到兰州。正要应邀往“四海官”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先生打来电话,说他正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进行田野作业,问我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