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哀牢山麓、红河岸边,居住着自称为“稠定”的哈尼人。他们的婚姻习俗健康有趣而又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情味,千百年来,一直在哈尼人中沿袭着。认亲认亲,是哈尼山寨的农村青年,在婚姻上真有点难为情但又必须经历的第一关。当十八九岁的男女青年相识并且情投意合而确立恋爱关系或者男青年的父母或亲戚看中某家的姑娘之后,男青年家就请村中两位能说会道而又办事隐重的媒人,到姑娘家说亲。媒人第一次去说亲时,即使姑娘和她  相似文献   

2.
存在了20多年的农村人民公社,是共和国历史上必须正视的事实。产生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既基于当时农村生产发展的大潮,也是中共高层及领袖毛泽东的大力支持推进,一句“人民公社好”便将数亿农民纳入“工农商学兵”兼而有之的公社。后来的事实证明农村人民公社会化却事与愿违。当年人民公社是怎样建立的,如何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请看《农村人民公社的兴起》一文。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在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婚姻有着重要意义,围绕着婚姻也产生了一系列礼俗,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随着辛亥革命狂飙席卷全国,剪辫易服废缠足……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风俗的变革,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同样受到了冲击,新的婚姻价值观念和新式婚俗逐步流行起来,从而使辛亥革命后、民国初期的婚姻礼俗,呈现出"新旧对抗"的局...  相似文献   

4.
陕劲松 《沧桑》2012,(3):115-117
民国时期的婚姻转型在山西农村中有所体现,但农村婚姻行为中的大量陋俗成了婚姻转型的障碍,尤其是早婚、重财、买卖婚姻、冥婚等一系列陋俗成为当时山西农村婚姻的组成部分,而剔除这些陋俗就成了近代山西农村婚姻转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编者195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个不寻常的年代,不仅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之年,还是"大跃进"运动全面开展之年。正是在这样一个以"一大二公"为特色的年代,城市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诞生了。  相似文献   

6.
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农村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农村社会制度 ,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以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它为“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间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人民公社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较低成本维持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基本稳定。当人民公社保障我国工业化初步实现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后 ,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家庭联产责任制在人民公社的胚胎里酝酿而生 ,两者的此消彼长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公社史研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人民公社宏观史(或全国史、中央史)的研究主导着人民公社史的研究格局。20世纪90年代成为人民公社史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公布了一大批党的文献,薄一波、李锐等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相继出版,国外当代中国史研究成果的渐次引介,为人民公社史研究提供了材料储备。进入21世纪,人民公社史的宏观研究步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瞒产私分现象。从表面上看,瞒产私分是"损公利私",但它的存续却有深厚的社会根源:是农民为解决饥饱问题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和平抗争;是农民在国家征购任务过重、"剪刀差"过大的条件下,维护个人利益的变通。农民的瞒产私分不仅改变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内在结构,而且成为推动人民公社制度变迁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或生育的礼俗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对人际交往的细腻关心,背后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和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1958年夏秋间一哄而上建立的农村人民公社,对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地人民公社建立之初,普遍实行的是工资制加供、给制的分配制度。所谓供给制,通俗的说法是“吃饭不要钱”。这种“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不但超越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的承受能力,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本文拟对这一分配制度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1958年8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河南、山东、河北广大农村,称赞"人民公社好",当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高举人民公社的红旗前进》的社论及《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之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8月  相似文献   

12.
正徐志摩的一生,被放大的是两段婚姻、三个女人,而被隐去的是政治人生。徐志摩直到去世都是青年,年仅35岁。当后世惯于把他的一生简略成两段婚姻、三个女人和几首口耳相传的爱情诗时,那个怀揣着救国梦想渡海、以政论文章针砭时弊的青年,却渐渐地不为人知。最早想当社会领袖1918年8月14日,上海十六浦码头,"南京号"轮船  相似文献   

13.
<正>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的讲话"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改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形成。在这场运动中,百业待兴的贵阳市也书写下了不可忘却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土改以后,很快就在农村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年又将全国74万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2.6万个人民公社,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加上高度集中的劳动方式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文革"中,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农村,"文革"的冲击加上人民公社"一  相似文献   

15.
1960年3月,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研口区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批示精神,开始发动群众,从各方面积极地筹建人民公社。5月中旬先后批准了研口区人民公社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桥梁,进行筹建。至1961年5月。人民公社开始逐渐自行解体。  相似文献   

16.
王跃生 《史学月刊》2001,(5):116-123
清代中期,民间社会存在着冲击包办婚姻和传统婚姻伦理、规范的行为基础。政府努力维护现存的婚姻秩序,坚定不移地保护父母的主婚权;男女自主择偶的行为被有效制止;官方充分肯定契约订婚的合法性,而解除婚约受到极大限制,实际上是对低质量婚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当那场震撼全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改革的号角时,在有8亿人的农村,也已经在酝酿甚至正发生着一场重大的变革。生活在5万多个人民公社中的农民,纷纷开始冲破“牢笼”,一时间,人民公社呼啦啦如大厦倾,中国的农村即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那么,这场史无前例的农村改革是如何历经阻挠破冰而出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原有"农村—城市"的二元城市化发展格局被打破,"农村—小镇—一二线城市"的三元发展格局形成。"小镇"并不是行政区划上"镇"这一级别,而是介于农村与一二线大城市间的中间层次。小镇青年正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特色群体。本文关注小镇青年中的流入型小镇青年,他们在从农村流向小镇的过程中,脸面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是生活地域的变更,更是一场身份的变更。因此,本文结合消费认同理论和布尔迪厄关于场和投资意识的理论,以脸面消费为探测点,分析了流入型小镇青年脸面消费背后的身份认同逻辑,认为流入型小镇青年的脸面消费行为是一种符号利益驱动的投资行为,更是他们确立身份的一种符号活动。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人民公社历史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发起的人民公社运动,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不成功的探索。这个运动,如果以人民公社组织体系的撤销为终点①,前后延续了25年,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影响是巨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界对这场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反思。从已有的成果看,有关农村人民公社的著作和论文不仅数量多,且亦有相当的深度,而对整个公社化运动的一个插曲——城市人民公社的兴起与消亡,则较少涉及,或者一笔带过。虽然城市人民公社运动开展的时间较短,后果也不是那么严重,但作为整个公社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探索公社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跃进"期间,我恰在毫县任管理农村公共食堂的干部,亲历了亳县农村公共食堂从兴办到彻底取消的全过程.为使读者真实、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现将亳县农村公共食堂历史原貌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