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0,64(4):92-106
原联邦德国(以下简称德国)史学界秉承兰克史学的实证传统,以其掌握俄国学术成果及其史料的扎实功夫独步于西方史学之林。德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在20世纪60—90年代这方面的进展尤大。德国史学家围绕下述问题:1861年改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农村的程度、工业转变和农奴制衰落的关系;1859—1861年革命形式和农民解放,改革准备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配置;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水平、农业危机、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衰落的原因等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德国超过法国,赶上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这一事实,为世人所瞩目,成为许多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著作和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许多学者正确地指出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种种原因。 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改进。上述著作和文章往往从德国经济发展这一整  相似文献   

3.
“普鲁士式道路”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德国主要沿着“普鲁士式道路”完成了农业资本主义改造。对于这一历史进程,不少学者持贬抑态度。如苏联学者波梁斯基认为,德国农业资本主义沿“普鲁士式道路”发展,“进行得极为缓慢,并且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民被剥夺的痛苦过程。”这种看法,几乎遍于我国出版的世界历史及世界经济史著作中。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对于十九世纪德国农业发展以及整个产业革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德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也有极大影响。因此,重新考察“普鲁士式道路”,如实地评价其历史作用,对于揭示十九世纪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反对苏维埃政权,消灭苏联,这是美、英、法帝国主义的一贯政策,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后,英美政府不得不和苏联结成联盟共同对希特勒作战的原因,约有下列三点:首先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在实践上比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间的矛盾更为剧烈」。德国在第一次大战失败后,割地赔款,受着英法的奴役。但是德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等待时机复仇搏斗。一九三三年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德国走向发动战争的新阶段。但当希特勒德团羽毛未丰  相似文献   

5.
<正>综观我国学界研究现状,在外国城市史研究领域耕耘者不乏其人,特别是有关美、英等国城市史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英国作为世界上首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学界对它们的城市史关注度很高,推出大批研究成果,也在情理之中。与之相比较,或许是因为语言的限制,或许由于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德国法西斯和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等问题的研究,我国学界对于德国城市史的研究显然处于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主要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电力的应用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生产技术及产业结构的变革,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而且加速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造成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因此,它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作用。但是,过去在世界史和美国史研究中,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论著较多,而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涉及甚少,这就必然影响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系列历史现象的深入剖析。本文试图对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后果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引起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是资本主义理论或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韦伯的资本主义理论中,韦伯论述最多也最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以下简称起源问题或理论)。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国外的韦伯研究中,关于起源理论的著述一直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并被看作是“韦伯主题”研究。然而,绝大部分韦伯主题研究的目的似乎就是帮助读者  相似文献   

8.
向荣 《世界历史》2000,4(3):95-102
20世纪初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一书。他在书中提出西方经过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 ,尤其是英国的清教孕育了一种“资本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较宗教研究中 ,他进一步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因缺少一种类似的资本主义精神 ,使得近代资本主义在这些地区迟迟不能产生 1。近一个世纪以来 ,韦伯的这一学说不断地受到怀疑和批评。唯物主义者认为韦伯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英国著名的费边主义史学家托尼…  相似文献   

9.
德国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与高速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来顺 《世界历史》2001,3(5):41-49
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德国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这就是,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两发展不同步。在政治结构上,与英法等国早早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相比,德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仍实行着容克地主占支配地位的半专制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10.
德国1945年前政治与经济不同步发展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1945年前政治与经济不同步发展原因探析吴友法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的同步协调发展,是一般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1945年前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治与经济一直处于不同步发展的状态。政治上主要是反民主的容克封建保守势力、法西...  相似文献   

11.
第五节德国唯心论移植史从上所述可以察知,到明治二十年前后,占据着日本哲学界位置的,主要是实证哲学(孔德、穆勒)和进化论(达尔文、斯宾塞)以及原有的东方意识形态的哲学。德国唯心论只不过由少数人片断地介绍过。很显然,这是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相适应的。根据“开化主义”,在要求暴力的原始积累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迅速相适应的时代,哲学也不能不采取和政治的、社会的生活密切相结合的形态。实证主义和进化论作为最适应于这个形态的东西被迎接过来,“纯正哲学”的德国唯心论在哲学家的头脑里还没能形成它的完全形象乃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起,资本主义社会向工业时代过渡,经济、文化与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19世纪至今的资本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有组织的资本主义阶段和非西方式的民主经济阶段。可将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称为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类型出现危机的结果,而新的现代性类型是通过寻找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组织关系来形成的。分析资本主义三次大转型的经济、社会根源,可以清晰地洞察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三次大转型的新理论框架为预测全球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场手工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国工场手工业在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迄今在有关中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论著中,大多只着眼于烟囱冒烟的工厂,对于工场手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专门讲到的不多,有的或者根本忽略不谈。这样使得中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形象不够完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提出这个问题,摆摆情况,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充实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帝国主义失败,首先被赶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洲人民受了两次德帝国主义的侵略。第二次大战后,苏联要求把德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彻底铲除,创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和平的德国。德国人民,特别德国工人阶级,是非常渴望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的德国史研究取得新的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德国通史和宏观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德国史研究、现当代德国史研究、德国对外政策史研究、德国统一问题研究等方面,综述2000—2005年国内学者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版。该书从农民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关系、欧洲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西比较视野下的资本主义起源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该书突出农业而非手工工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分析西方法律传统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突破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分野,从整体上对16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纳粹政权统治时期,绝大多数从事汉学与东亚艺术史研究的德国青年学者,和一些已确立地位的德国学者,离开他们的国家迁往它地继续其学术生涯,尤其是前往美国。若不提及五十年前所发生的这一幕——上方面是德国知识与创造力的广泛损失,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学者在美国学术机构的有效发展,——就几乎不能阐释当前国际汉学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1871—1914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1年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的飞跃发展以及世纪之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猛烈开展,欧美几个资本主义大国在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势,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向垄断过渡,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更加突出,社会不公正现象愈趋严重。国民财富急剧增长,但是财富分配极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理论综合了18世纪以来西欧三个主要国家的进步思想,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主张激进社会变革的理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与他出生的环境、当时的文化语境、他的流亡生涯和人道主义精神分不开。本文简要考察了爱德华·萨义德等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对马克思理论在特定历史时期在德国、俄国、英国和法国的传播、释义和本土化的场景进行了分析。一战前,德国工人运动的巨大发展,使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主要关注以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在俄国,马克思有关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社会变革的观念在列宁那里得到强有力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左翼思想家发展了马克思有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文化生产的理论,并借以批判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幻象。二战后的法国,左翼思想家们展开了一场保卫马克思理论的斗争,致力于将马克思理论从政党化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我们认为,马克思理论在欧洲的旅行及其遭遇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继承马克思富有生命力的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王志锐 《神州》2011,(1X):93-94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一起。两种理论在精神本质和描述对象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性,但是他们的物化或异化理论在研究方法:概念理解、产生背景、扬弃途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探析二者的关系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应对当代中国一些现实性问题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