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獠"是居住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通过对"獠人"变化过程,特别是其与宋以前中央政府关系的梳理,可以对广大南方的少数族群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形成今天不同民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南北朝人口史时,尽量利用现存史籍中潜在的有用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魏书》中所云“倍而已矣”应作“倍而余矣”,是指北魏境内各地正光以前的在籍户口,约为西晋太康年间该地区在籍户口的两倍有余,即2.46倍。(2)作者估算,北魏熙平、神龟年间有人口2025万人左右。并估计从北魏到隋,全国户口比在6.0左右。(3)陈朝灭亡时的户数,实为刘宋时该地区的户数。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颇多口语词,写本也有大量俗字。本对一些口语词试加诠释,有些是由于俗字或字讹变而难得其解,章作了进一步的校理和疏解.对古籍整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严可均所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部研究先唐政治、经济、文化重要文献总集,论文对严辑南北朝文未收部分文献进行了辑考,希望对相关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羌人女性地位,传世文献鲜有记载,但在南北朝至隋唐石刻碑铭材料中,却留存了大量羌人史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羌人和羌人女性生活状况。利用石刻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考察羌人女性婚姻和社会活动,对于研究南北朝至隋唐史以及研究中国中古少数民族妇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爽爽 《神州》2013,(14):30-31
聘使作为南北朝唯一合法的交流手段,在南北朝文化的交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使节选拔的标准到使节出使期间相关的文学活动,对聘使的"文学桥梁"作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为南北对峙的局面,双方除了军事冲突,也有和平的外交往来。交聘使节通常是由本国国都出发,前往他国国都进行访问与交涉,由于事属公务,交通路线大致上是比较固定的。不过,由于北朝政权更迭,曾经数次迁都,因此,交聘的路线也随之改变。本文根据正史与诗歌中有关使节行迹的资料,逐一考证“平城—建康”、“洛阳—建康”、“邺—建康”与“长安—建康”这四条路线,希望能将当时使节穿梭往来的具体路径勾勒出来。  相似文献   

8.
纵观佛教美术的历史,许多佩戴着美丽饰物的菩萨像就会进入你的眼帘,观赏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还会被它那华丽、庄严的氛围所感染,敬畏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东晋南北朝道经属于重要的“古道经”系统,对道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五十年来西方、日本及国内的东晋南北朝古道经研究作了一个简略的综述,重点探讨了此类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及其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谢安琪  张义中 《东南文化》2023,(2):88-99+202
近十多年来,淮南地区新发现了四座南北朝时期墓葬。通过对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分析,淮南地区南北朝墓葬的年代可以分为前后两段。以6世纪中期为界,前段受南朝文化影响较深,后段北朝文化因素逐渐凸显,南北方文化逐渐融合成了全新面貌,并且直接影响了周边地区的隋墓。这几座墓葬的发现,反映出淮南地区在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至迟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就已受到西来佛教思想的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遗物。成都从汉末佛教传来之初到南朝末年情况非常特殊,在南朝统治的264年中,它有一半时间不在其控制范围内,从未完全归属过南朝中央。在民族和化传统上成都与甘陇地区的关系比与中原或南朝中央地区更近,因此成都地区与中原及建康地区实际上是三个并立的化区。从东晋至南朝,因北方战乱,佛教在东传过程中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成都地区在三个化区中均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佛教思想及其造像特点兼容了南北的一些特点,同时形成了不同于南北的地方特色。历史背景和化因素的改变在佛教造像上都得到了反映。  相似文献   

12.
罗福颐先生主编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一书,释文及对官印质地、钮式、著录与收藏单位的考证,为古代官制、地理学、民族关系与官印制度、鉴定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就目验所及,对该书注释中的若干误记、失记及印章的质地、钮式和厕入伪品进行了校订,部分缺释的印文,亦一并补释。  相似文献   

13.
客馆为传统中国外交上的重要机构,由地主国设立,以接待归附者、使节、人质、入朝藩王、沙门与留学生等各种不同身分的外国人,试图落实招抚荒远、万国宾服的理想。南北朝时,客馆在数量与规制上有明显的发展,它除了解决外国人的食宿需求,也是重要的外交折冲场所。南北朝的客馆乃是拥有许多馆舍,颇具规模的馆区。客馆的方位受到城市格局变化的影响,南北朝以后,多位于城南。其地理位置也从城郭外向宫城靠近,且通常位于南北中轴线的通衢上。  相似文献   

14.
胡婷婷 《丝绸之路》2012,(16):80-81
南北朝乐府民歌中运用了很多叠词,这些叠词包括叠音词和单音节词的重叠形式,不仅体现了灵活多变的语法功能,还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表现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叠词对南北朝乐府民歌中意象塑造、意境升华、声韵锤炼几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魏南北朝碑刻中的婚姻词数量可观,时代确定,材料可靠,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汉魏南北朝碑刻婚姻词的考释、分析,揭示其基本面貌、语义特征,同时也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这类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苏淮安财富广场南北朝家族墓是一处典型的家族墓地,墓葬排列有序,随葬器物较为丰富精美,时代特征明显,文化因素较为复杂,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丧葬礼俗及淮安地方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收藏名家书迹的行为约于西汉已经出现,东汉酿成风气,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蔚为风尚,而记录收藏的专门著作则晚到南朝刘宋时期才出现。本文依据南朝及唐朝的书画著作以及史书中的零星记载,试还原东晋南北朝时期公私收藏的状貌。诸如收藏方式,聚敛手段,御府藏品数量、装治形制、押署之制等等,均有论述。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 ,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唐代中期到宋代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 ,是随着士族社会的瓦解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 ,根源于士族在乡而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唐朝国家取得文化主导权 ,以及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繁荣 ,促成士族纷纷向城市迁移 ,逐渐远离乡村 ,城乡呼应的士族政治形态瓦解 ,唐宋间发生了继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之后最具深远意义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9.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中,由于破散词语、文字释读不当、句子断限错误、语义层次不清等原因造成标点方面不少错误,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订正。  相似文献   

20.
古代女子很早以前便有了装饰自己的愿望,这不仅体现在服饰的不断更新上,而且表现在面部妆饰的日新月异上,纵观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我认为南北朝之际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转折时期,大到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发展,小至百姓日常生活妆饰,无不体现出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