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有效加快和推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基于此,本文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该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9年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业可有效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有效加快和推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基于此,本文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该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9年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业可有效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而社区参与更是关键环节,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选择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研地,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等调查社区参与现状、旅游发展感知和获得感等。通过NVivo 14对访谈资料展开分析,得出保护区尚存在社区发展整体落后且资源有限、社区参与形式单一及居民缺少专业服务技能的问题。针对于此,文章提出重视社区平台的搭建、丰富生态旅游形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为其他自然保护区调动社区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5.
游客对地质遗迹景观的解说需求研究——以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说对于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西安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游客对地质遗迹景观的解说需求。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地质公园的人员解说有较高的需求;在解说主题上偏好地质景观成因和动植物知识;年龄、学历和职业都对游客的解说主题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中:19岁-29岁的游客对地质景观成因的需求程度最高,学生和离退休人员对地质景观成因感兴趣,偏好动植物知识的职业群体为公务员,文教专业人员对历史典故兴趣较高,而民俗逸事对农民有吸引力。重游游客对于地质景观成因、动植物知识和历史典故方面的解说需求有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以甘肃省解说系统中存在的英语翻译问题为例,系统分析了景区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促进中英双语解说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优化甘肃省的国际旅游的语言解说环境.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立足于新的发展背景,根据各旅游目的 地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依托的旅游资源和业态类型,对贵州省生态旅游类别进行重新划分,以更加适应新时代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习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案例分析,表明了贵州生态旅游蕴藏着巨大潜力,是贵州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立足于新的发展背景,根据各旅游目的 地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依托的旅游资源和业态类型,对贵州省生态旅游类别进行重新划分,以更加适应新时代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习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案例分析,表明了贵州生态旅游蕴藏着巨大潜力,是贵州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元分析的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从研究内容及对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目前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旅游竞争力评价是近年来国内旅游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研究特点如下:(1)研究内容多元化,其中以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和省级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为主;(2)研究对象以东部城市为主;(3)构建多层次指标体系是目前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主流方式;(4)专家调查法是国内学者最常用的指标权重赋值方法;(5)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则是最常用的竞争力量化测评方法。本文归纳总结了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1个旅游竞争力评价一级指标和44个二、三级指标。本文并对当前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研究的系统性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公园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国家公园在旅游和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迅速升温。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梳理,提出了有关国家公园研究的系统性框架,对国家公园客体、利益相关者及规划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就研究方法及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前瞻。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旅游产品性质与定价机制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世界遗产景区九寨沟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性质,即:由公共资源和一系列服务耦合而成的复合性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结合提供世界遗产旅游产品,能兼顾社会福利与经济效率。而在我国,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的世界遗产的属地管理体制,导致了世界遗产景区旅游产品定价的利润最大化倾向。文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世界遗产旅游产品定价应采取平均成本加一定比例发展基金的定价方法和政府指导下市场供给定价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由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生态因子、污染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等8个评价轴构成。 相似文献
15.
旅游形象研究中问卷调查和网络文本数据的对比——以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主要途径为问卷调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通过在线评论等网络数据来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然而对于这两种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应用于研究的可靠性还是鲜有涉及。本文以西安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评论两种途径获取游客对西安旅游形象的感知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内容挖掘软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子、整体形象感知、代表性景点三方面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中,对调查问卷和网络文本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呈现出相对一致性;(2)问卷中非结构化部分的内容和网络文本中提取的内容呈现出高度一致性;(3)与问卷调查数据相比,网络文本数据几乎不涉及游客对旅游"社会形象"的感知。 相似文献
16.
张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3)
在收集整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的基础上,描述了民国时期荷属东印度泗水地区华侨升旗案的发生和交涉过程;分析了其给海外华侨对中国认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外交关系发展变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总结了本涉侨案件的三点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我一致性对旅游目的地忠诚的作用机理研究——以韶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一致性描述了产品象征价值表征对消费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是旅游目的地进行“非功用性定位”的重要理论基础.以自我一致性作为旅游目的地忠诚形成机理的逻辑起点,引入功能一致性作为中介变量,游客涉入和旅游经验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概念模型.使用问卷工具在韶山获得基础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分析得到结果:第一,自我一致性对功能一致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自我一致性通过功能一致性对旅游目的地忠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自我一致性未能对旅游目的地忠诚产生直接效应;第四,旅游经验和游客涉入的调节效应未得到证实.实证结果提示营销管理者除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属性之外,还应高度重视象征性形象(如品牌个性)的塑造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的地形象受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熟悉程度的影响。对泰山的研究表明:就总体形象和情感形象而言,旅游者对泰山的熟悉度越高,则形象越积极;就认知形象而言,6个形象因子中有4个因子也呈现出同样的情况。因此,建议目的地管理者从增加目的地信息传播的渠道、力争提高口碑推荐度和重游率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熟悉度,以此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旅游流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旅游区域影响的机制(细分出3种基本环境机制)及空间模式(归纳出3种基本空间影响模式),并进一步将机制(Mechanism)、模式(Model)进行组合,形成旅游流区域影响分析的“M—M”基本效果矩阵,从而树立了基于旅游流及空间视角的旅游区域影响分析框架。最后对淮安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其在目的地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