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坎儿井是沙漠地区一种特有的文化景观,是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杰出成就。在我国,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尤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它与吐鲁番的葡萄一样蜚声中外,被誉为是跟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共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关于坎儿井文化的研究,已有不少学术成果,但有关系统性的专著尚不多见。最近,钟兴做、储怀贞两同志编辑出版了《吐鲁番坎儿井》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坎儿井的学术性、资料性著作。它的问世,对进一步探讨和弘扬坎儿井文化、推动吐鲁番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兹从坎儿井研究的意义及该…  相似文献   

2.
“坎儿井”并不是井 ,而是在地表下开挖的一种奇特的引水渠道。在新疆的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哈密市都有坎儿井。全新疆共有坎儿井 1 60 0多条 ,以吐鲁番为最多。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最长的达 30公里 ,最短的也有 3~ 4公里。到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有 1 0 4 4条 ,总长 30 0 0公里。修建坎儿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费时费力。那么 ,为什么要大量修建呢 ?让我们以吐鲁番为例 ,先从吐鲁番地区的地理环境说起吧 :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 ,山岭靠盆地的内缘是一圈戈壁砾石带 ,再向里便是绿洲带了。绿洲带中心是我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 ,仅 60公里远…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素以干旱、酷热闻名于世,故有“火洲”之称。游历火洲,一眼就能看到这儿的水总是秘密在地下流淌着,而在地面却难以见到水的踪迹。地道似的暗渠,就是闻名遐迩的“坎儿井”。 坎儿井使水在地下穿穴而行,有效地防止了水的强烈蒸发,保持着水量稳定,故被来此地观光旅游的人们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时至今天,它仍然不失为火洲──吐鲁番的一大名胜。 可是,谁是此地创建坎儿井的英雄呢?据史书记载,10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的时候,吐鲁番就有坎儿井了,并且说是从内地传来的。可是,是谁传的,却没详尽的记载。也有…  相似文献   

4.
坎儿井     
《世界遗产》2014,(1):55-55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5.
忆吐鲁番     
忆吐鲁番○高平那一年夏日我从喷着火的山上走下去我从不长草的峡谷走出去心里盼着口里念着吐鲁番的名字远远就看见吐鲁番向我张开了两臂给我坎儿井的凉爽给我葡萄沟的甜蜜还有飘满街的花香遮满天的翠绿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诞生了一首歌曲吐鲁番的姑娘嫁了牵走了一串美丽吐鲁...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绿洲,就会诞生什么样的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新疆在古代西域就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吐鲁番盆地作为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通道,很自然地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吐鲁番就已成为一个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绿洲。2000多年来,在吐鲁番这片面积并不很大的绿洲区域内,当地人民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绿洲文化。坎儿井、葡萄和吐鲁番木卡姆是其文化的杰出代表,并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天山初录(之二)○马力坎儿井坎儿井去吐鲁番,要过一片大戈壁,望去真叫一个荒。甘肃境内的戈壁滩,总还能见到灰绿的骆驼草和枯瘦的红柳,在这里,只是一片碎石头,黑黑的,无尽无休,想看旁的,没有。我不知道大戈壁怎么个画法儿。皴擦技法很难用得上。我看,干脆大墨...  相似文献   

8.
宋晓梅  李学亮 《旅游》2003,(9):36-40
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火的八月来到了全中国最热的地界——号称火洲的吐鲁番盆地。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吐鲁番的经典全在两个宇上——“流火”流火是大自然对吐鲁番的厚爱是大自然献给吐鲁番的礼赞。因为流火,才留住了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的原貌因为流火,才保存了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墓葬及其墓葬中的那些古尸和文书;因为流火火焰山才壮美,因为流火,坎儿井才可爱,因为流火,才造就出长绒的棉和滴水的葡萄……因为流火吐鲁番的一切才精彩。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新疆坎儿井的年出水量,根据农业季节性需水量分为灌溉期水量和非灌溉期水量,提出了坎儿井非灌溉期水量对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的贡献。论证坎儿井为农业生产供水的同时为绿洲生态环境系统供水的功能。通过对比分析坎儿井的供水性质,揭示坎儿井与生态环境系统和谐共处的特性。阐述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对坎儿井为生态供水的认可态度和深厚感情,列举与此截然相反的一些观点,进一步阐明人水和谐,现代水利工程与坎儿井和谐相处,解释坎儿井对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金秋葡萄沟     
金秋葡萄沟陈淀国时值瓜果大量成熟的深秋季节,我沿着古丝绸之路,由乌鲁木齐出发,穿过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来到了我国著名盆地吐鲁番。那神秘莫测的火焰山,工程惊人的坎儿井,历史悠久的高昌故城,特别是那神话世界般的葡萄沟,都像磁石一样把我深深吸引。汽车离开通...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中国西部最神秘和最富浪漫色彩的地方。多姿多彩的民族 ,妙曼艳丽的民族歌舞 ,奇异的自然地貌以及众多的西域文物古迹 ,对外界有着极大的诱惑。而在新疆 ,吐鲁番尤是一块别致的地方。吐鲁番是中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有著名的火焰山 ,有中国第一低地、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 ,有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奇特的地下引积水工程“坎儿井” ,有含糖量世界第一的无核白葡萄 ,有作为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遗存的大量珍贵文物古迹……而至今不为世人所知却十分值得深入探究的是 ,吐鲁番还是个盛产寿星的地方 !吐鲁番仅有一市…  相似文献   

12.
《三州辑略》中关于吐鲁番的史料,其价值通过与清朝时期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大清一统志》《回疆通志》《西陲总统事略》《新疆图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吐鲁番厅乡土志》以及《吐鲁番地区志》《吐鲁番市志》等志书的比较,看出《三州辑略》吐鲁番史料的独特性和不足。其价值有:详今略古,有时代性;分门别类,且有创新;列有数字,记载详细;详列乾嘉年间吐鲁番的官员任职情况;纠错纠讹,考证严格。其不足之处有:叙诛详细.却不记回俗:不记户口、学校、古挤、坎儿井;内容失误.  相似文献   

13.
新疆好地方     
新疆好地方鲁贝金秋葡萄沟时值瓜果大量成熟的深秋季节,我沿着古丝绸之路,由乌鲁木齐出发,穿过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来到了我国著名盆地吐鲁番。那神秘莫测的火焰山,工程惊人的坎儿井,历史悠久的高昌故城,特别是那神话世界般的葡萄沟,都磁石吸铁般地把我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4.
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坎儿井专项调查统计,截止2010年,新疆吐鲁番地区现有已登记核查的坎儿井共1108条。其中有水坎儿井278条,干涸830条,总长度约4000公里,竖井总数超过10万个,总灌溉面积约占吐鲁番地区灌溉总面积的8%。表明坎儿井仍是当地发展农牧业生产和解决人畜安全引水问题的主要水源,坎儿井的延续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09年吐鲁番地区文物水利部门联合起来对30条坎儿井实施掏捞加固,利用农闲时期施工。由政府出资经过培训的当地农民直接参与,为更大规模的坎儿井本体保护积累了经验,摸索出适合坎儿井的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盆地东接哈密 ,西通天山南麓各绿洲 ,北达乌鲁木齐 ,是通往南北疆的重要孔道 ,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十七世纪准噶尔贵族叛乱 ,其头目视吐鲁番为命脉之地 ,对吐鲁番维吾尔人进行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 ,“分住十七城 ,服属于准噶尔 ,岁有纳输”。“每年纳布袍二百五十件 ,白布二百十五匹 ,棉花二百斤 ,葡萄四十担”。还要受准噶尔贵族驱使 ,服各种劳役。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人对准噶尔部暴敛掠夺十分怨恨。康熙五十九年 (172 0年 ) ,清军第二次进击吐鲁番盆地时 ,辟展、鲁克沁、吐鲁番回部首领相继归附清军 ,吐鲁番额敏和卓率部归…  相似文献   

16.
1759-1820年诸史籍所载吐鲁番户口数据存在着矛盾性,突出表现在嘉庆朝《大清一统志》所载的“759户”数据,理解吐鲁番户口数据前后变化的关键,在于如何解释嘉庆朝《大清一统志》所载数据的异常。通过梳理满汉文史料,可得出嘉庆朝《大清一统志》所载吐鲁番“759户”并非嘉庆二十五年(1820)吐鲁番地方所有的维吾尔人户数,也不是吐鲁番领队大臣直接管辖下的所有维吾尔人户数,其实际上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确定的吐鲁番领队大臣专管之下维吾尔人纳税总额的标志。进一步推论,诸史籍所载吐鲁番户口数据或仅为承担贡赋的户口数,而非真实的全部户口数。  相似文献   

17.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40余千米的火焰山山腰上,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洞窟40多个,现存壁画面积1200多平方米(图一)。柏孜克里克石窟开凿于约5世纪。唐代时期曾进行了重修和扩建。8世纪末期,吐蕃人控制吐鲁番盆地,将藏传佛教也传入吐鲁番,吐蕃人在吐鲁番时间较短,开凿的洞窟也较少。9世纪中叶,回鹘人迁徙到达吐鲁番,以高昌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高昌回鹘。  相似文献   

18.
《山茶》2010,(1):72-91
在新疆,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一直被称作“火洲的生命线”,是当地经济文化得以存在发展的主动脉,也是边疆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面对科技发展和环境改变,坎儿井的命运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9.
《华夏地理》2010,(1):72-91
在新疆,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一直被称作“火洲的生命线”,是当地经济文化得以存在发展的主动脉,也是边疆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面对科技发展和环境改变,坎儿井的命运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晋—唐墓葬出土文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7,(3)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古文书久已著名于世。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吐鲁番文书"却大量被帝国主义列强劫持到国外。所谓"斯坦因文书"、"大谷文书"、"橘瑞超文书",其中不少是出自吐鲁番的。中国学者只有黄文弼曾搜集到为数不多的残件。因此,以往甚至中国人想要研究中国的吐鲁番文书,也不得不到外国去,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