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忠信传略     
宋霖 《江淮文史》2000,(1):154-170
吴忠信是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早年参加同盟会,以忠勇诚信和战功卓,深受孙中山的信赖和倚重。孙中山逝世后,他又成为蒋介石的股肱之臣,历任安徽省政府主席、贵州省政府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新疆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要职,1940年,  相似文献   

2.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根据蒋介石的建议,定都南京,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就在总统府。但这时不叫总统府,全称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3.
潘卫东 《中华遗产》2013,(4):152-157
国民党正史中,有一桩被称之为“六·一六”的事件,它指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陈炯明炮轰孙中山总统府一书。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命令驻广州的粤军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并以大炮进行轰击。孙中山。扛先得到消息,登上永丰舰,率海军讨逆,并电令北伐军同师靖乱。粤军炮轰总统府,成为陈炯明叛变革命的凿凿铁证,写入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4.
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民国初年被袁世凯拘禁京都时,其大闹总统府的故事,被传得沸沸扬扬。鲁迅先生对此评论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做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称赞“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笔者祖父曾为民国议员,与章有所接触,常谈及此。  相似文献   

5.
走在华南师范大学的校道上,身边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让人很难想象这所大学已有75年历史。而对现在的学子们来说,校园往日的面貌在师兄们一届届的口口相传中正变得日渐模糊。  相似文献   

6.
1933年12月,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西藏地方政府噶厦于次年分三路寻访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到1938年12月,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热振呼图克图电告重庆国民政府,汇报寻访达赖转世灵童的经过及已寻访到三位灵童的情况,并根据旧例请求中央派员赴藏主持金瓶掣签。重庆国民政府认为这是西藏政教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南京总统府是否明汉王府遗址提出质疑,并沿着诸多的史料记载,根据明清志书所绘的官衙、府第和街道等处的方位图示,以理清南京总统府所在之沿革变迁。  相似文献   

8.
周岩 《湖南文史》2012,(8):36-37
1913年10月10U,袁世凯正式就侄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南海便成为袁世凯的正式官邸,官称“总统府”。袁世凯自迁入中南海后,直至病逝的三年时间中,  相似文献   

9.
周军 《文史精华》2009,(4):13-18
1949年4月23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南京,并于次日上午攻占了中华民国总统府。那是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永久铭刻的伟大时刻,它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覆灭。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10.
沿革长达300年之久的南京总统府遗址,历史悠久,易主频繁,是国内罕见、保存完好的近代官府遗存。大院内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及遗存物件,与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著名人物都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统府大院基础上筹建的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由长江路288、290、292号及东箭道、长江后街、太平北路诸号组成,在原国民政府总统府基础上扩展而建。占地约12万平方米。南至长江路,西临太平北路,东抵东箭道,北到长江后街。此区域历史化底蕴深厚,不仅具有保存完好的晚清、民国建筑群和景色秀美的园林,还不难发现六朝时期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民国时期总统府建筑群,始建于明朝初年,这里曾为明朝的汉王府,清朝的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府、国民政府及总统府。如此“风水宝地”虽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由于战事频繁,政权多变,几度重建,至今得以保留下来的却只有清末和民国时期近130年的历史建筑。而在这些遗存中,又以民国时期的居多,其中最具特色,保存最为完好,也让人别有兴趣的就是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风格并存、交融在一起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  相似文献   

13.
朱文轶 《文史月刊》2012,(12):57-62
理解1949年比人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1949年,共产党面对的复杂现实不能简单归结为任何单一的模式,他们在管理上所要面对的挑战是难以想象的。本文作者在《进城:1949》一书中,选取了六个城市作为新政权接管和改造的观察样本,这在研究新中国建国历史的著作中,当属先例。本刊将向大家逐一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补遗启事     
《文史博览》2006,(9):23-23
第十二号战犯翁文灏:回归大陆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人。曾任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院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1951年回国。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翁文灏原是一位爱国地质学家,因感于蒋介石知遇之恩而步入政坛,成为蒋的高级幕僚,直至行政院长之职。在他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决定“弃暗投明”。1951年,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第一位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人士。1971年1月27日,翁文灏怀着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15.
2002年9月,在南京总统府大院北部建设工地出土了一块明正统二年(1437)的“嘉言”碑。当时石碑已经断裂,右下角已残缺,碑宽78厘米,厚22厘米,据推断.原碑长约148厘米。  相似文献   

1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今年是南京解放五十三周年了。五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回忆往事,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渡江战役是一场生与死的搏斗,血与火的考验。在渡江战役中,我们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103师侦察连是最先乘船过江来的,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文史博览》2006,(8):50-52
第三十号战犯胡宗南:死非其所 胡宗南(1896-1962),浙江镇海人,原名琴斋,字寿山。曾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掌控西北军事实权,被称为“西北王”。1947年曾率部进犯陕甘边区,受到人民解放军痛击。解放战争后期率部撤往西南,逃到台湾后,胡被任命为“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又被调任澎湖防守司令等职,旋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研究员”等职,从此完全失去往日“西北王”的威风。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相似文献   

18.
据《临时政府公报》第二十五号(1912年2月29日星期四)载:孙中山曾在2月22日和2月23日二天内,接连两次致电陈炯明,指示由胡汉民或汪精卫担任广东都督。  相似文献   

19.
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邀请,我于5月1日前往台北,参加“纪念五四9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胡适与近代中国的追寻》。马英九先生不但出席这次会议,还坐在主席台下恭恭敬敬地聆听著名学者林毓生演讲。这让我想起学界的一件轶事。早在抗日战争前夕,竺可桢请马一浮去浙江大学授课,马一浮提出应该让学生“登门请业”,理由是“古闻来学,未闻往教”。因此我以为,马英九能够亲自“登门请业”,而不是让学者去“总统府”讲课,体现了他对学问的尊重。这种尊重对于政治领导人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旻 《旅游纵览》2009,(4):76-80
千钧铁门开启尘封历史,百年遗存见证世事沧桑,随着总统府沉重的铁门徐徐打开,就仿佛在我面前翻开了一部厚重的中国近代史书,这里既有棱角分明线条明朗的巴洛克西式建筑,又有妙趣横生柔美含蓄的江南园林,无怪乎有著名建筑学家称总统府是中外优秀建筑大成为一体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