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这一术语在当今得到了广泛和有争议的传播。它被认为是一种对真实性和真相有着特别夙求的特权话语,不仅进入到史学领域,也成为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词汇之一。但是,与记忆相关的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历史理解有何教益?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对于我们的记忆又有何教益?霍布斯鲍姆曾指出,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在追求普遍性和特殊的认同夙求之间徘徊不  相似文献   

2.
“历史记忆”“历史-记忆”“历史与记忆”以及“记忆史”等概念或议题看似相近,实则有着不同的意涵。“历史记忆”最初是莫里斯•阿布瓦赫在《集体记忆》中提到的概念,意在强调历史带有记忆的性质。随着后人对此术语的发展,“历史记忆”的含义被拓宽为“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与表述”。“历史-记忆”是皮埃尔•诺拉提出的术语,用于指称现代之前“历史与记忆”的联合体。“历史与记忆”是西方历史学家辩证地看待历史与记忆之间关系时所讨论的核心议题。面对记忆研究的挑战,西方历史学家之所以讨论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其目的是为历史学正名。“记忆史”则是将记忆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领域,研究记忆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历时性变化。因此,在涉及这些概念的时候应认真加以区分,避免误用。特别是在翻译、引用西方学者的观点时应力求准确,以免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3.
发生学方法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和 《史学集刊》2007,1(5):43-50
发生学方法兴起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随后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采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使这一方法走向科学,从而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生学方法。它是对现实及其发生前提和发生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它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方法。这对我们加深理解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理论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记忆     
周建漳 《史学史研究》2020,(1):57-63,92
当代史学和历史哲学中关于记忆问题的探讨为我们关于史学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一视野下,记忆超越单纯个体心理的层次获得了作为脑外"文化记忆"的历史维度。在历史与记忆关系的层面上,历史记忆的多元性对历史记载的单一性提供了重要的补益,同时,史学文本的宏观视野对于历史记忆的微观局部性和片断性亦显示出认识上的优越性。在认识论维度之外,历史记忆诉诸历史正义的道义性是其十分显著的特质,于此凸显史学科学性与道义性维度复杂的张力关系,历史科学性不能成为漠视道义性的理由。最后,在历史与记忆关系上传统的历史本位立场之外,对人生有意义的历史终究要落实在人间的历史记忆中,从而彰显记忆本位的合理性,这或许是关注历史记忆所能带给我们的一点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过去30年里,中国历史气候的研究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一研究领域中每次重要的进展,都伴随着资料的开拓和方法的创新。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三十年来历史气候研究中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中存在问题的甄别和处理,温度序列、干湿序列的重建及其它相关历史气候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进展做了回顾总结。指出研究方法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更有效地提取和利用历史文献中的有效信息,尽量减少重建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一定的方法总是适用于一定的资料。并认为新资料的继续开拓和集成方法的发展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对教会史(基督教和基督教会历史)的重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我们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态度,以及我们究竟想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西方,是满足于表层的概况还是希望有深入和广博的理解。应该如何在我们的外国史研究中给教会史定位?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应该说明一下教会史研究在西方的演变和发展脉络。我在这里基本上没有涉及拜占廷和东正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董仕侠 《神州》2012,(14):178-178
高中地理一直被公认为文科中的理科,既要记忆又要理解。实质上地理知识中仍然以记忆为主。所谓记忆,都离不开"心"和"口",心要去想-就是理解;口要说,说出来,耳朵听到,脑子听到-记住。 地理学习中记忆的知识很多,针对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方法记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就下列学习记忆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与归纳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认为,历史认识论的核心内容是,历史研究的主体除了学识水平、分析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对于研究对象的敬意,即尊重历史,对于历史有充分的理解。就中国古史的认识而言,孟子所述舜之两事,表面看来,这是舜的“腐败”行为,而实际上却是舜的合乎情理的举措,不可以“腐败”视之。我们假若尊重历史实际,将这两个事例放在舜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来认识,则应当完全肯定这是舜的美德而非腐败。  相似文献   

9.
论思辨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希孟 《史学理论研究》2001,8(1):100-111,I002
通常,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tory)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分支。一个分支是对历史研究(historiography)进行哲学分析,即对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逻辑的、概念的和认识论的概括;另一个分支是试图在事件的进程中,或在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质中发现某些意义或重要性,它超出普通历史著作的可理解性之外。在当代文献中,  相似文献   

10.
史学在19世纪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关注的是帝王将相和其他显贵的个体活动。而在这之后,历史便被看作是大规模社会政治力量的结果,它不再是显要人物个体行为的产物,史学因而具有了客观性与科学的内涵。但是,随着对史学建制的不满以及对史学撰述中主导叙事的批判,当今的史学又出现了转向个体的趋势。这里的个体既指历史研究的客体,  相似文献   

11.
崔华杰 《近代史研究》2022,(2):139-151+161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来华西人将中国历史当作叩开中国国门的必备认知信息加以研究。此后,借助于殖民主义的地理扩张,西人在书写中国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地方视角的研究特点,将历史视为认知地方的知识背景。这种从历史的维度审视和理解中国的路径取向,助推西人逐步发现中文文献所承载的世界史事资源以及中国历史所蕴藏的文明规律。对来华西人中国历史书写内容的构建及其路径演进的揭示,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中国认知在近代的生成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2.
滕兰花   《广西文史》2005,(4):60-65
历史的记述有两种类型,一是精英阶层的记述与记忆,这主要体现在各种主流献当中。另一种是在民间的历史叙事与记忆,这主要体现在口头叙事、地方性仪式和各种地方性献中。民间力量在认同国家历史的过程中,也在用自己地方性的视野去叙述着历史事件,即用传说或祭祀的方式去表达他们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赵世瑜先生认为历史是一种集体记忆,记忆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修辞视野下的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云:“一切历史皆思想史。”其意谓理解过去之历史,不仅要明了过去之事实,尤须理解过去人们之思想。诚哉斯言!征诸人类历史,思想之历史恒扮演人类文明史先行者角色,亦最能承受历史风雨之冲刷而沉积于历史最底层。思想史之活跃,或表征一个时代急遽变革,或象征一个时代稳定与繁荣。显然,思想史不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言,还是作为一个历史研究专门领域言,其重要性和意义均无须烦言。鉴此,我们特组织本期笔谈。这组笔谈文章,就内在含量言之,也许颇为有限:或通过历史重演论之本真诠释,欲令世人于重温历史中获得新启示;或通过修辞视野下思想史研究中语境与修辞战略之研究,以冀于思想史方法论方面有所创获,并能与国际学术进行一定形式的对话;或通过业已成形的新文化史研究,尤其是自下而上的品质及其与思想史研究之内在关联的分析,召唤思想史研究超越精英阶层、迎接大众时代之到来;或通过对思想史研究之伟大传统、意识形态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的探讨,寻求西方思想史研究本土化进程多元均衡、和谐发展之可能性。内含固属有限,然诚如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H.卡尔所言:历史学家“掌握过去,理解过去”,乃欲“把它当做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通过有限的论议,寻求一种以史喻今、探求真理和“理解现在”的效果,或许正是思想史方法与理论研究之真义所在。本期笔谈若能对于思想史真义之探寻有些许助益,则于愿足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80年代,伴随着新文化史的兴起,西方历史研究中出现了所谓记忆的转向。①大批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并逐步将普通民众对历史的记忆纳入史学研究,对其加以记述、分析和解释。这种趋向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关于历史创伤问题的讨论中,其焦点是大屠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科学地运用比较进行教学,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  相似文献   

16.
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凡  朱竑  黄维 《人文地理》2010,25(4):60-66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景观、记忆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指出景观、记忆与地方认同联系密切,而且景观与记忆的研究大多与历史文化景观相关。由于集体记忆所体现出的社会性,通过物质的和象征性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去探究其集体记忆的认知空间和情感空间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GIS和认知地图方法在城市集体记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佛山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集体记忆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全球化、城市化趋势下,从地理学视角,透过对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分析,将有助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持续性地保护和塑造城市地方感。  相似文献   

17.
三十多年前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时,曾被他关于古典文化是一种非历史的文化的论断所吸引。他说:“古典文化并没有记忆,没有这种特殊意义的历史器官。古典人的记忆……是一种不同的东西;因为当作清醒意识中的排列4整齐的远景的过去与未来,那是没有的”,“在希腊人的世界意识中,一切个人经验以至共同的过去经验在特定的瞬间的‘现在’  相似文献   

18.
口述史二题:记忆与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献光 《史学月刊》2003,(7):78-83,96
记忆问题主要是指记忆的可靠性问题,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口述史学的客观性问题。口述历史的诠释性是口述历史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为其作为历史研究方法的价值性存在提供哲学层面的论述。记忆问题和诠释性是口述史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要点,对它们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口述史学研究范式的形态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不要在“假设”上浪费时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期和2006年第1期上,先后刊登了房德邻先生的《评“假如”史学》和王也扬先生的《客观历史的可能性与研究者》,讨论历史研究中的假设问题。从理论上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运用假设来探索未知的领域,是一个基本的研究方法。在史学研究中,运用假设作为一种参考系统,来思考和理解历史运动的轨迹和规律,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历史学家不是未来学家,历史运动的结果是已知的,并且是不可逆的。如果假设是为了探索造成历史运动结果的复杂原因,那么,假设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假设是出于对既存的历史道路的愤恨和忏悔…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直认为,澳门作为第一块被西方人占领居住的中国土地以及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商贸港口,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近500年中国与西方交往角力的全过程,澳门历史亦从侧面清晰折射出中西明交锋撞击的轮廓,而这种交锋撞击,不可避免地体现到澳门历史研究上。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透过总结澳门历史研究来考察中国与西方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