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文斌 《丝绸之路》2014,(15):67-80
佛教及佛教石窟寺是古代印度与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交流.也是丝绸之路上最能反映东西交流的文化及文化遗存。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自公元2~3世纪也开始了佛教艺术的创作。但在较长的时期内(1~4世纪),中国内地的佛教艺术一直受印度的影响,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四川及南方出土的汉晋时期的佛教造像,明显受到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润民 《收藏家》2009,(9):41-44
中国佛教按照流行地区与使用语言,可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大体系。流传地域广泛,影响最大的是汉藏两系佛教。汉藏佛教造像足以代表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精华。汉藏佛教艺术联系密切,但因传播的地理环境各异,历史发展轨迹不同,内容题材、艺术表现手法部各具特色,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来自于古印度的犍陀罗艺术随着佛教的东传而逐渐在当时中国的西域和内地传播开来。犍陀罗艺术主要由往来于丝绸之路间的中外使节、僧人、手工艺术匠人和商旅从印度,通过西域于阗、龟北地区,而后再经过河西走廊传到内地的。目前在古西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壁画中,可以发现不少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的汉地佛教艺术遗迹和印度佛教艺术(包括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这一源于异邦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播并逐渐与中国本土艺术结合,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佛教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吴先生所著《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一书,全书以近30万字和30多帧图版的篇幅,紧紧扣住“佛教艺术”这一主题,遵循佛教产生、演变、东传以及最终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主线展开论述,并阐介了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印度佛教思想和艺术流派的形成、中国佛教及佛教艺术与印度及佛教传播线上其他外来文化的联系.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重点论述佛教在印度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在丝绸之路国际交通线和东、西文化交流的培育下。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地区成为5~6世纪佛教艺术流行的一个重要中心区域。这个地区佛教石窟的集中分布证实了佛教弘传的广泛性及其艺术深受西方影响的普遍性。然而外来影响也与当地传统产生互动,从而引起了创新和独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10)
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艺术既有几千年所逐渐形成的深厚传统,又具有丰富的多民族特色,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早期,新疆鄯善地区的佛教艺术具有较多犍陀罗影响,而龟兹艺术却明显富有了龟兹特色,并影响到了周边地区。甘肃河西地区十六国时期出现了凉州样式,进入内地后,魏晋南北朝有了以艺术家戴逵父子、  相似文献   

7.
毛静一 《神州》2014,(2):244-244
西域佛教壁画艺术也同其他一切艺术一样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以及衰落的过程,但是壁画的主题一直是围绕着佛教来展开的。文中通过对龟兹壁画中佛教人物的服饰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方面再现了西域文化的繁荣场景,一方面表明了其对后代服饰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毅 《敦煌学辑刊》2006,2(1):30-33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深受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影响,而画样传入是影响的主要渠道,五代时敦煌佛教艺术风格程式化严重,这种情况与画稿单一不无关系。是敦煌与外部联系不畅还是其他原因,经研究,五代敦煌与中原仍存在画稿交往,程式化是当时中国佛教艺术的趋势在敦煌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彭筱婷  ;韩振中 《神州》2014,(17):39-40
佛教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人类文明中大放异彩。佛教法器不仅作为弘扬佛法的重要载体,更是佛教造物艺术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法器文献、图像资料的搜集与整合,立足于设计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其在造型、材料及装饰工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汉藏佛教艺术交流由来已久,两地在法器的设计制作中相互汲取融合,进而使得汉地佛教法器在具有鲜明的汉地风格的同时对藏传佛教法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尹嘉誉 《神州》2013,(5):218-218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本土思想受到了佛教哲学思维的很多影响并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与发展,艺术家们在受到古代及传统佛教艺术作品的震撼影响下,运用现当代艺术创作表现方法对佛教艺术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12.
晒佛圣典     
<正>晒佛,也称展佛。所展示的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是卷轴画中极其稀少的珍品。展佛,即请出置放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角度防止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展佛之日,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晒佛又是佛教法会中一项最隆重的活动,人们常常通过这种盛大的圣会,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拉萨每年8月12  相似文献   

13.
14.
15.
费泳 《敦煌学辑刊》2008,1(1):110-121
本文依据律典及相关古今文献,对沙门服饰中僧祇支与偏衫的由来、形制及二者间的演变关系予以考证,同时阐述了僧祇支及偏衫在汉地佛教造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北朝佛教造像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像碑是北朝盛行的一种民间佛教造像形式。本文以大量的实物资料为例,从碑体形制的演变、雕刻题材及造像组合、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造像题记及书法艺术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北朝造像碑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云帆 《中国土族》2003,(2):59-61
佛教兴盛,龟兹国大建千佛洞 翻开中国地图,大西北一片黄褐色的“无人区”赫然入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克孜尔千佛洞就在大漠北缘的新疆库车县西部约70公里处。 置身于雄伟的明乌达格山举目远眺,克孜尔千佛洞尽入眼帘:悬崖上一个个石窟层层相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宏,不能不让人对古人的“大手笔”顿发惊叹!  相似文献   

18.
本主要论述了敦煌佛教学与边塞学之间的关联:(一)敦煌佛教应用类中,有不少作品带有边塞特质;(二)敦煌僧人积极参与敦煌政务,使许多与这些僧人有关的作品兼具佛教和边塞色彩;(三)一些世俗的佛教信徒所作的佛事斋,更容易与敦煌边塞的军事、政治情况挂起钩来。最后,本从四个方面对敦煌边塞学与佛教学相关联的原因作出小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的文化景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佛教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佛教的起源、传播及景观,详细地论述了佛教的寺院殿堂、雕塑与绘画、佛教音乐与风俗等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与传统法律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佛教文化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法律制度,对传统社会的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影响尤为深远。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佛教文化与传统法律制度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揭示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