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9,(5)
使用模型低温陶牛车随葬是泾渭秦墓地的鲜明特点。在24座战国中期至战国晚期早段的墓葬中共计出土低温陶牛车48辆,除牛和车轮以外,其它部分均为木结构,出土时木构件已朽。同时,与牛车组合出土的还有陶俑,应为驾驶或牵引牛车的驭手俑,皆为曳地长袍俑,或双臂前伸作驾车状,或作持缰挥鞭状,或作袖手端立状。泾渭秦墓地出土的低温陶牛车,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组合关系之明确,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在墓葬中出现的意义应更接近它载物的实用功能;与囷、壶、甗共出,反映出秦人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2.
四川出土的历代马俑,多为单体,它们虽未构成陕西临潼秦俑吭、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之兵马俑的宏伟气势,但做为祖国古代西南的一般被乘驭马匹形象,亦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若与临童秦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和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相比,四川马俑虽不及其富丽辉煌的风韵,但亦具另一番观赏价值。四川马俑,当别具自己的文化内函和独特的制作技艺,它们同样引起国内外观众的瞩目,曾博得众采,颇具研究价值。由于川中历年出土的历代马俑数量较  相似文献   

3.
郭店1号楚墓发掘于1993年10月,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相关报道和发掘报告均已公布,但还有木片俑16件未见报道。这些木片俑属于明器,数量之多前所未见,刻画的人物服饰、面部神态特征鲜明,象征着墓主生前享有四佾舞队,对于研究墓主身份和楚墓的葬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俑是一种随葬品,但又是人物雕塑艺术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阶级关系、等级制度、风俗习惯、服饰装束以及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时代雕塑艺术水准的高低。是研究古代历史最直观、最形象的实物佐证。俑的制作由来已久,它是从奴隶社会人殉、人祭制度演变而来的。据考古材料得知,人俑的制作殷商就已经开始,在安阳殷墟第十五次发掘时,曾发现三个带手枷的奴  相似文献   

5.
2002年底,山东章丘市危山风景区内发现汉代陪葬兵马俑坑。在对兵马俑坑出土陶俑进行修复过程中,经过对俑体内部结构和制成材料的仔细观察、检测研究,明晰了立俑的制作工艺。立俑制法多采用合范法,少数部位结合雕塑,制作工艺包括前期准备,陶俑各部位的合范制作以及分装套合、细部修整等,入窑焙烧过程和最后的表面涂饰彩绘工艺。  相似文献   

6.
俑,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用俑殉葬是我国丧葬史上的一大进步,它逐渐取代了夏商周时期用活人殉葬的残酷葬俗。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这种葬俗始于商代末期,盛于秦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秦代用俑陪葬的集中体现,但在其它地方却极为少见,说明秦代用俑陪葬还仅局限于中央。及至汉代,用俑陪葬开始普及,许多地方的高级贵族或官吏的墓葬中都有俑出土,我国古代用俑陪葬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如陕西西安、山东临沂、江苏扬州等处皆发现有用大量的俑陪葬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韩建武  胡薇  万晓 《收藏家》2010,(7):10-12
千年古都西安出土陶俑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世代延绵,为全国罕见。沉埋在地下的历代陶俑,多模拟当时人物、事态,与历代雕塑艺术、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成为今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宝贵资料。5月15日至7月15日良渚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陶俑艺术展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博物院展出。此次展出的98件组文物,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陕西各地出土的陶俑精品。战国俑之稚拙滥觞,秦跽坐俑之精细真实,汉俑之古拙气势,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俑”“中国人民大学  俑’,英译作Figure或TombFigure,但是最为常见的是PotteryFigure,强调的是其多为陶土塑成。从全球范围来看,被唤作PotteryFigure,可以和中国涌相提并论的实例并不罕见。它作为世界古代遗物的一种,在一些拥有悠久文明的国度里也曾存在,只不过是叫法不同而已。由它的功能辨识它所表露的文化性质,与中国俑即使不完全一致,却也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若是仅仅从单一角度分析,譬如年代的长短或是造型艺术水平之高下,未必都屈居于中国涌之下。其中年代较早的,首先是发祥于非洲东北部的、以古埃及为…  相似文献   

9.
李阿能 《文博》2011,(6):38-43
唐代墓葬中镇墓四神俑形象多有出现,目前学术界虽多有论述,但其具体名称及在墓中所起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文试就唐章怀太子基所出镇墓四神俑展开讨论,指出两镇墓天王俑其学名或称当圹、当野,在墓中用以驱鬼辟邪保护基主肉身及灵魂不被侵犯;其脚踏之小鬼或为天王眷属,又因其得进食太牢者而被视作善的对立面。两镇墓兽或为"祖思"、"祖明",在墓中起着镇慑恫吓、驱除鬼怪"守护"死者亡魂及墓内随葬器物不被侵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区的崖墓主要是沿长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的,山水岩崖墓群是嘉陵江流域为数不多的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存,其特点表现在:其时代从东汉至晋代,延续时代之长,为嘉陵江流域所罕见;出土的陶俑,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在目前四川地区同时代出土资料中尚属首例,尤其是其陶俑制作工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出土的捏制人物俑的工艺、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与古賨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1960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考古队在阿斯塔那北区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编号为 TAM336的一座规模较大,但盗扰最严重。此墓出土俑像之多,为吐鲁番地区迄今所仅见。由于某些原因,此墓发掘资料尚未全部整理。从先后整理修复的俑像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戏弄俑。据我所知,这类戏弄俑有的是前所未闻,有的虽或有所见,但表现形式也不尽同。我曾参与此墓发掘,现选取其中五种先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刘琪 《四川文物》2020,(3):82-91
唐三彩是唐代重要的陶瓷手工艺品,作为陪葬品在唐墓中被大量发现。其中,很多三彩人俑都以胡人为形象。从时间上看,这些三彩胡俑最早出现于武周时期,中宗时数量剧增,玄宗时期制作工艺渐臻成熟,安史之乱以后则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空间上看,三彩胡俑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两京地区发现最多,其他北方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南方地区发现的主要是中晚唐时期的三彩胡俑。三彩胡俑时空分布的演变,为认识唐代区域经济文化变迁及域外文化传播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见证与线索。  相似文献   

13.
巩义出土一批唐代题字俑,数量众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题字内容多为表明俑的名字、身份等,有的题字带有巫诅、避邪镇墓等性质。  相似文献   

14.
在成都发掘的一批汉墓中,出土了种类繁多的各式陶器、陶俑等,除较常见的舞俑、击鼓俑、骑马俑、持刀盾俑、庖厨俑等,还有造型奇特的人马陶灯、龟蛙斗栱座、虎熊龙凤座等,制作精美,具有研究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俑是明墓随葬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陶、木、石等材质。俑按职能可分为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四类,不同墓葬由于身份、财力、地域等因素,俑的种类及数量也各有差异。俑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以墓主人为中心进行展开,主要是按照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这一顺序进行陈设。  相似文献   

16.
陶俑葬楚墓多见于楚东地区,经与该地区的木俑葬对比可知,陶俑葬是战国中晚期楚墓中新出现的一种丧葬习俗。楚墓中陶俑葬习俗的兴起应是楚国迁都于陈后,受北方各国俑葬习俗影响的结果。观察墓葬级别和葬俑数量的关系可知,葬俑的数量在大夫墓与士一级墓中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而士一级墓与平民墓是否存在等级的差异,有待于新材料的补充。多数陶俑葬楚墓中仅发现有陶制俑头或俑手的情况,可视为是葬俑的简化现象,亦可作为楚墓俑葬习俗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楚国灭亡后,随葬陶俑的习俗对后代仍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6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的十一个陪葬坑中出土了大批步、骑陶俑(图版叁)。其中有步兵俑一千八百多个,骑兵俑五百多个,这些步、骑陶俑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五百多个骑俑,制作精细,造型优美,战马形体逼真,骑士威武生动,在骑俑坑中,构成了阵容雄伟的骑兵群(图二、三、五)。从墓葬规模和有关情况分析,墓主人很可能是西汉文、景帝时期(前179—141年)一个地位很高的将领。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我国西汉  相似文献   

18.
张雄夫妇墓俑与初唐傀儡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第206号墓,清理出彩绘木俑和绢衣木俑七十多件,另外还有木马残腿、木俑手脚二百件。在一个被盗掘过的墓中还发现这么多的俑,这是以往所发掘的高昌墓中前所未见的。这些俑的形象和制作都别有特色,是值得重视的初唐文物。  相似文献   

19.
俑名试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古》和《文物》上曾有一些报告、图录、报导文章,把古代墓葬中出上的动物一类的"明器",称作马俑、牛俑、羊俑、鸡俑、狗俑、猪俑、骆驼俑……或总名之为动物俑或兽类俑。我认为这样的称呼动物类"明器",是不太恰当的,理由是:俑在古代文献  相似文献   

20.
香山汉墓和杨家湾汉墓出土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艳 《文博》2010,(6):82-85
香山汉墓位于山东省青州市,杨家湾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都属于西汉中前期墓葬,分别出土了大量的陶质彩绘人物俑和动物俑。本文通过对香山汉墓和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陶人物俑、陶马和骑马俑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来说明西汉基本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的特点和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