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煦 《文史天地》2015,(3):10-14
清洁卫生工作是城市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搞好公共卫生,做好垃圾污物的清理消纳,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其中还涉及到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等诸多因素,牵扯到复杂的社会群体和利益关系,往往考验管理者的智慧。这从民国时期北京粪夫群体的活动与清污体制改革的推进,就能充分体现出来。从清朝开始,北京城的粪便污物清运就形成了专门的行业,执此业者称为"粪夫"。粪夫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的北平城市污物管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0年代,北平城市污物管理混乱,问题丛生。粪夫被冠以“粪阀”之名,其勒索霸道行径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双方关系恶劣。此外,简陋的粪具导致污秽淋漓、臭气四溢,严重影响到市容。为解决上述问题,卫生部门最初采取了若干措施整顿污物处理,但效果不彰。为彻底解决问题,市政当局又拟将之收归市办,由于事关行业的经济利益及相当数量粪夫的生计,受到粪商及粪工的联合抵制,计划未能实施。此后,政府改变策略,实行官商合办,历时2年9个月勉力完成粪道登记和粪具更换,改革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一、“粪便即金钱”──明清江南肥料问题的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粪便被视为至贱之物,金钱则被视为至贵之物。因此,把这两个有天壤之别的东西等同起来,说粪便是金钱,似乎是有些匪夷所思。然而,早在元代,王祯就已提出了著名的“惜粪如惜金”一语,将这两个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了起来。王氏原话为:“夫扫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为膏润,唯务本者知之,所谓惜粪如惜金也,故能变恶为美,种少收多。谚云‘粪田胜如买田’,信斯言也”①。此语主要意义,是要人们珍惜现有各种肥料资源,充分加以利用,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书中出现的"国太"称号,是研究曹氏归义军联姻问题的重要线索,也涉及曹氏归义军时期的若干重要问题。S.663、S.5957文书中的"国太"夫人索氏,反映出曹氏归义军初期与甘州回鹘之间的复杂关系。BD09015V、S.4537、P.2855、S.1398V几篇文书中的"国太"夫人是曹元忠的夫人翟氏,在其子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称太保时期(976-980),敦煌文书中开始称翟氏夫人为"国太"夫人。980年,宋朝敕封翟氏夫人为"秦国太夫人",但是翟氏夫人在敦煌文书中使用的是"国太凉国夫人"称号。S.4306文书中的"国太公主"是曹元忠的于阗公主夫人,"国太公主"的使用是在曹延禄任归义军节度使时期。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不同的"粪溺观念"导致了城市粪溺治理的不同走向。近代以降,随着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强势传入,粪溺治理逐渐被纳入国家行政管理,并开始建立公厕和实行现代化运作,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建立了一套中西合璧的"西体中用"粪溺治理新方式,不仅影响了传统行业的走向,也不断改变着城市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冷笑话     
正字迹不一样昨天老妈教弟弟做作业,弟弟不动脑筋思考,每道题都问老妈。老妈怒了:"你每道题都不会,干脆我帮你做算了!"弟弟淡淡地说:"不行!字迹不一样会被老师发现的!"我来掏吧!A请B吃饭,到结账的时候B看A掏钱太慢了。B:要不我来掏吧。A:那真不好意思啦!B:没事……然后B把手伸向A的口袋……  相似文献   

7.
一种奇怪的行为——"尝粪"经常出现在古代的孝子烈女传中,特别是元、明、清时期。"尝粪"的对象基本上是父母,偶尔也为其他人,其目的是为了察看病情的发展,即所谓"尝粪辨疾"。可是,这种诊法从未见载于古代的中医书籍,故而有人怀疑这可能是从古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然而这种说法也不准确,因为"尝粪辨疾"的理论更可能出自于先秦时期内侍官员管理贵族生活的知识总结。为父母"尝粪辨疾"通常被视为极致的孝行,可是这种孝行在两宋以后才大量地见载于史册。其中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使得记录和流传的可能性加大;其二是两宋以来,各朝政府和精英分子持续地以舆论宣传、以身示范和奖惩制度等多种方式,逐层地将孝顺的理念建构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刘光辉 《文史博览》2014,(11):55-56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化肥生产设备之前,农村的肥料普遍奇缺,最佳肥料便是人畜粪。人畜粪数量有限,肥料的主要来源是沤凼和积土杂肥。 人民公社时期,每年冬季,社员们全体出动,把田塍、道旁、山脚刨一遍、刮层皮,将草皮担到稻田的凼里、星子眼里,加上人畜粪沤肥。把池塘水放干或车干,将塘泥担到田里。稻田广泛种植红花草籽作绿肥。  相似文献   

9.
薛涌 《神州》2010,(3):6-7
大概是一年前吧,大学生“淘粪”让媒体很是热闹了一通。我为此写了两篇文章,《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和《掏粪乃国学》,都收到本节的附录里,供大家参考。先澄清一个基本事实:当时所谓大学生“淘粪”并非准确的新闻。人家企业招收的是化粪池业务员。但在许多人看来,大学生就不能沾一个“粪”字。我的文章正是针对这种心态而发,指出大学生有些淘粪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1927年秋天,刘伯承坐一艘苏联海轮,离开上海去海参崴,再到莫斯科。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别看刘伯承是个名将,打仗归打仗,留学归留学,他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念佛似的暗暗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纳西耶夫……”进校报到时,刘伯承仍在心里默念着“阿法纳西耶夫”,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哄笑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当前各种安全问题,以《周易·节卦》为蓝本,通过甘节之吉、甘节之道、甘节之方,突出循时而动,循道而节,将合道之节落实为具体的礼数制度,以此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项"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同时也为人类永恒的"安全"话题提供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男逸女劳 “劳”者,劳累、劳苦也;“逸”者,安逸、悠闲也。中国社会,无论古今,亦无论东西南北中,各色人等,一般均遵守“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原则,夫妻之间,夫称妻为“内子”,妻称夫为“外子”,缘由即此。家庭的重大责任,由男子承担;抛头露面之事,归男子负责;重体力活,是男子分内之事。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直到今天,总体来说仍旧未变。  相似文献   

13.
7岁的儿子常常与人打架,"战"败而归,委屈之情油然而生;把别人打趴下了,回家抹泪道:"滔滔再也不会跟我玩了……"我总开导儿子,男孩子应该坚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父母代替不了你。  相似文献   

14.
《大唐河西道归义军节度索公纪德之碑》是研究敦煌归义军的珍贵资料.以往学界对其多有介绍,然而录文各不相同,影响了对这一史料的利用.有鉴于此,该文对碑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将所识文字分别标以行列录出,并对个别文字进行校勘,以期为学界利用并研究此碑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0日天气:晴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平常的天气,平常的函谷关,平常的老人,骑了一头平常的青牛。散漫的卫兵,慵懒的过客,老子选择在这片混沌的土地上整理自己的思想。寥寥五千字的《道德经》,越过五千年的时光,识遍了无数浮华与荒谬,一如初生之时光彩夺目。我们以之为智慧。后人对那句"道可道,非常道"众说纷纭,因那句"夫唯不争,是以不去"豁然开朗,而我独为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折腰。  相似文献   

16.
《华夏人文地理》2013,(1):24-25
粪便学研究|对于萨穆埃尔·瓦塞尔这样的保护生物学家来说,动物的粪便实在不能算是废物。每一个粪粒或粪饼都裹着一段历史,记录排泄者的食物结构、领地和性状态。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嗅出这些信息.而人类追踪者——都怪鼻子不争气——只得另想别的办法。于是瓦塞尔登场。他设在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室率先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粪便研究手段,包括激素化验和DNA提取。这意味着研究人员不需要动辄端起麻醉枪了。“我们一旦采集到DNA。”他说道。“即便见不到动物本身也能确认其‘身份’。基本上,我们可以用零碎信息拼出全体。”  相似文献   

17.
人生这杯酒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河南信阳为干校盖房搓麻绳,年过七旬的文坛祖母冰心在向阳湖寒风中护菜,年过七旬的巴金在奉贤运粪,吴祖光、张庚、丁聪等“反动学术权威”在团泊洼当过粪夫,钱仲书、吴晓铃等著名学者在河南信阳烧过锅炉。  相似文献   

18.
二五减租研究中国历代的乱源,其说聚讼不一;但农民无以为生,有揭竿而起者,群起响应,因而造成变乱,却是众说中最有力的一说。所以历代老成谋国者,无不着眼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可能是对此问题最有先见的名论。秦汉以降,解决土地问题的谋划,多一时治标之计,日久弊生,乱亦随之,真正根本解决的办法,无疑地,还是要归之于国父"耕者有其田"这一伟大的号召,不过在中国几千年积重难返的封建社会之下,“耕者有其田”的目的,未可一蹴而就。因此国父才又提出“平均地权”的办法,以为逐步实现的张本。而实施“平均地权”的先期工作,就是“减租”。  相似文献   

19.
"冰岭道"作为天山南北之间的重要交通道路,其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当缺乏,缘此,本文在对诸多史料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该道的命名;道路的台站、住宿与交通工具等建设;道路的里程;道路在军事、屯田与贸易等方面的使用;以及道路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地位问题。并考证出冰岭道在道光年间那彦成的新疆善后处理中并未封禁的史实。  相似文献   

20.
季姬方尊铭文中"季姬"被赏赐的二十六家"佃臣"为宗族聚落。其中,名为"丁"的"师夫"作为族长领导生产,剩余二十五家为庶民家族。铭文中显示随聚落被赏赐的牲畜数量很大,反映了此聚落从事的是耕作与畜牧相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