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刚 《抗日战争研究》2005,1(2):107-125
本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发展大后方内河航运业的措施、特点、其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章认为抗战爆发后,出于加强大后方运输力量和发展大后方经济的目的,国民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发展大后方内河航运业,使得战时大后方内河航运建设在航线的开辟、轮木船的制造修理以及港口的建设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前方抗战和后方经济建设。但由于航运运价过低和管理不当等原因,大后方内河航运业的发展又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成为国民政府陪都,并逐步发展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从1937—1945年,大后方金融市场大多呈现畸形繁荣局面,市场秩序混乱,金融从业者在营业过程中多未遵守政府的法规与制度,金融犯罪十分猖獗。而作为抗战大后方金融中心的重庆,其内汇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等均受金融犯罪影响,程度也最为严重。国民政府虽努力以各种手段预防与打击金融犯罪,但均无济于事。这一时期重庆金融犯罪频发有着特殊的原因,反映出战时国民经济的不断衰落以及金融从业者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发生在抗战后期西南大后方的一起国际间谍案长时间鲜为人知,案情并不复杂,但因牵涉到美英盟国与重庆国民政府的关系,令蒋介石颇为伤脑筋。  相似文献   

4.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大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教育等机构相继迁渝。重庆成为精英荟萃之地。在国共合作抗战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应运而生。南方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团结国统区的进步文化人士,推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进步文化运动蓬勃开展,成就了抗战进步文化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李学通目前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问题,特别是国民政府在战时经济中的作用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这一专题在整个抗战史中的研究地位还很不相称,因此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对大后方经济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认识。我就几个问...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口号,号召全国民众出钱劳军,以增强抗战力量。作为大后方根据地的成都民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捐款献金,慰劳抗战将士。  相似文献   

7.
国民政府迁川后,四川一省的汽车燃料消耗顿时大增,而在日军的封锁下,汽油难以进口,油荒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种困难局面,国民政府逐渐放开对汽油的进口,鼓励官商运送汽油到川云贵腹地。同时,国民政府还严格控制汽油的消耗,努力寻求汽油的代用品,比如酒精、木炭和桐油。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四川公路运输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耿军 《民国档案》2004,(4):17-2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会议记录较为完整,但为学界利用不多。这里选辑刊出一部分,内容以有关机关报告、讨论战时军粮征购、物价平抑等事项为主,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大后方粮物工价飞涨以及重庆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力保军粮、稳定市场以利抗战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1937—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的最主要空袭目标。据重庆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大学教授潘洵介绍,为彻底“摧毁中国抗战意志”,日军下令对重庆实行大范围轰炸。1938年12月2日,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代表天皇向侵华日军传达天皇敕令“大陆令第241号”.  相似文献   

10.
1937年,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在前方,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在后方,不同地区的民众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但连年战争使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巨大,加之国民政府财政赤字,资金匮乏,国家财政出现问题。抗战大后方的民众为支援抗战,不论贫富,不分阶层,无论日常生活多么艰难困苦,都积极地节约献金,抗日救国。大后方民众的献金运动,在物质上贡献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在精神上鼓舞了前方士气,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法币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非正常的法币流动现象,这主要是由日本的策动引起的,另外也与大后方的经济处于弱势有关。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先以向中国大后方走私倾销货物等方式来获得法币,然后再到上海法币外汇市场套购法币外汇基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是将从沦陷区收兑的大量法币,以高价诱购物责的方式驱逐到大后方,待此项法币用尽后,又设法换取法币,并随时用以抢购大后方物资。日本策动法币流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大后方的金融崩溃。但日本虽在抗战前期套购了大量法币外汇,在抗战后期诱购了大批大后方物资,它促使大后方金融崩溃的目标并未达到。这是因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金融援助和中国人民的支持,国民政府的对日物资战也配合了对日货币战。从根本上讲,摧毁中国的金融体系也超出了日本的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上、中、下)、《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军事档案选辑》(上、下)、《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外交档案选辑》,于2016年底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该汇编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收录中国第二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四川是大后方的粮源基地,担负着前方战场军粮和后方民食供应重任,因此保证四川粮食运输的通畅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为此,国民政府和四川地方政府一方面设立了粮食管理机构以加强粮食运输管理;另一方面颁布了大量粮食运输法规以指导粮食运输,增强粮食运输力量,保证粮食运输安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后方军需民食的供给,对后方粮价的飞涨发挥了一定抑制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粮政的腐败以及粮运价格过低、运输手续繁杂等原因,粮食运输政策又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我沿海重要口岸平津、淞沪落人敌手,日军南下侵占我国广州、海南岛,全面封锁我海上交通,禁止国内外商船往来.国民政府迁都西南重庆,形成以西南为中心的抗战格局.整个大后方经济恶化,所需的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等,国内能解决的很少,大多数要从国外进口.同时还要使国内剩余物资大量输出,以换取外汇,因此国际运输线的开辟就对整个抗战形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八年抗战,中方或独力或在英美等国的共同协助下,先后艰难地开辟和使用了5条国际援华运输线.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国民政府的吸引和爱国热情的激发之下,东南亚广大华侨积极回国投资支援大后方建设,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东南亚华侨在"大后方"投资的情况作了基本概述,对其投资的原因以及侨资企业的最后走向作了简单地探析,最后总结了其对"大后方"投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盐政改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盐政方面的改制与战时大后方的经济情况有密切关系,但这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本在参阅原始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这次盐政改制的背景、经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评论,认为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盐政改制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它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国民政府还是努力做到兼顾国计民生,且基本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7.
该书选编的专论,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新史料发掘而产生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地处西南大后方国民政府的各项盐政施策,还有地处西北、华北各地中共抗战根据地的盐业情况,以及战争发动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决策与作战活动诸方面的专题内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如何在内地开拓新的盐基地,发展盐业,事关抗战大业成败与民众基本生活,成为当时国家、民族、各社会阶层、各政党团体共同面对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虽发端于1915年,然而一直发展迟缓,直到1940年1月20日《县银行法》颁布之后,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才有了较快发展,并达到一个小高潮。本文认为:战时县银行在大后方的推设是国民政府构建战时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战时新县制的配套措施,根本目的是厚植抗战建国的物质基础。县银行战时的大量出现是在特殊背景下政府不遗余力倡导的结果;县银行的发展推动了大后方金融网络的建设,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战时县银行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后方的四川与陕西两省,尽管其分布趋势很不平衡,但对于改变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国势衰微,社会动荡不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国民政府的边防在步步后退,中华民族到了濒临亡国的危险时刻。西康地区作为抗战建国和民族国家建设的大后方和根据地,加快西康地区的教育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培养合格的师资更是加快教育发展的关键,西康省立康定师范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西康师范学校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一直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康师范学校发展过程和办学情况的研究,来总结国民政府时期发展边疆民族师范教育的经验教训,为当今的边疆民族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楠楠 《民国档案》2023,(2):5-16+48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湘西沅陵与辰溪成立了湘西电厂。作为大后方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湘西电厂自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到1946年11月让渡联勤总司令部湖南荣誉军人生产事务处接办,期间虽受战争影响,但一直努力营业,其生产极大满足了大后方军工和民用的电力需求,有力支持了湖南乃至全国的抗战。本组史料即选取湘西电厂自成立到让渡期间部分年间的事业报告,对研究此期间湖南电力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