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刘江卫  惠娜  赵昆  王东峰 《文博》2009,(6):318-324
彩绘陶器文物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我国出土彩绘陶质类文物较为丰富,但保护修复操作基本不够完备。本文通过对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研究,目的建立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使得文物得到切实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减缓或降低文物的衰变速度,延长其寿命,保护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阳陵彩绘文物多种多样,出土时有些保存状态良好,受环境影响较小,而有些则相反。为了弄清其内部结构原因,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X-衍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4类彩绘文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著衣式陶俑彩绘只有一层颜料层;陶器和木马彩绘由三层构成:灰腻层、生漆有机层、颜料层;(2)漆器彩绘由2~3层漆灰-亚麻布+2层以上生漆+2~3层色漆构成;(3)陶俑和木马上的红色颜料为铁红;漆器的红色颜料是朱砂。研究建议出土时对具有生漆有机底层的彩绘即刻采取保湿措施,并采用防绉缩和加固并用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遗产》2004,(3):31-31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文物保护是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秦俑彩绘保护即属此类问题。10余年来,秦俑博物馆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分析检测手段,对彩绘物质成分、工艺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揭示出彩绘损害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保护技术方案。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出聚乙二醇(PEG200)与聚氯酯乳液联用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两套方法,成功运用于彩  相似文献   

4.
彩绘类文物的灭菌防护工作是延续其艺术价值的重要方法。本文简单描述了文物相关材料、温度、湿度、大气污染物、微生物五种因素对彩绘类文物的损伤效应,重点描述了微生物消杀在彩绘类文物保存工作中的重要性。梳理了化学、物理、复合三类灭菌方法在彩绘类文物灭菌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并对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其中化学法最为成熟,但绝大部分对环境影响很恶劣,物理法和复合法更符合绿色发展要求,但又受经济性、专业性以及不成熟的市场规模制约。未来,绿色、无损将成为彩绘文物灭菌的前提,复合法将成为彩绘文物灭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物修复理念探讨与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修复是保护文物和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文物修复理念又是指导文物修复工作的理论基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科学仪器并且在先进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对不同门类不同质地的文物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仪器分析是了解文物性质与制定修复方案重要依据;吸收国外修复理念精华,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物修复理念总结出一个适合中国文物修复的全新理念,既有利于研究文物,也有利于更好地展示和保护好文物。  相似文献   

6.
文物计算机辅助修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文物的修复效率和修复质量,改变传统以人工技艺为主的修复方法,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文物修复方法。通过图像处理研究计算机辅助文物修复的设计方法,研究包括文物破损边界特征的数据提取,实现文物修复模型的生成、修复方案结构设计优化。以吴虎鼎为应用案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修复可以缩短文物修复周期、提高文物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物清洗是文物修复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质地疏松、时代久远、埋藏环境较为复杂的出土陶器,表面清洗是一种较大的挑战。本次清洗的对象是馆藏的汉代彩绘女陶俑,陶俑身上遍布黑斑,严重影响了其观赏价值。为有效清除表面黑斑,尝试运用激光清洗技术进行清洗工作。确定采用LQS模式下,输出能量为150m J,频率为3Hz的系统光学参数,并选择光斑直径在3~4mm的范围,用激光垂直照射液膜法进行清洗。结果发现部分区域清洗效果较好,而部分区域清洗效果一般。造成不同效果的原因,主要在于黑色污染物与基底之间的关系以及激光能量的选择。实验结果证明,激光清洗陶器表面的黑斑是可行的,与此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清洗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曲阜孔庙古建筑彩绘的特点,探讨了古建筑彩绘保护和修复方案,并针对古建筑彩绘常见的残损形式,提出了彩绘保护和修复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古建筑彩绘的保护修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2009,(6):371-386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杭州孔庙大成殿彩绘保护性修复工程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以及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等。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保护材料和修复工艺的大胆创新,使修复后的彩绘真正做到了文物保护的"最低干预、有效保护"和"可逆性"要求,是彩绘保护性修复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1.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本体上的保护修复工作均需慎之又慎,需遵循国际上规定的“最小干预”及“可逆性”基本原则.为此,虚拟修复成为对文物动手修复时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多数文物具有复杂立体结构和色彩,传统的虚拟修复技术难以实现逼真效果.三维激光扫描是近年来飞跃发展的一项高新测绘与信息技术,具有无损、空间精度高、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在文物数字留存及相关保护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高清摄影技术相结合,为文物的虚拟修复带来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文物虚拟修复基本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文物虚拟修复关键技术与工作流程,并以国家一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的保护修复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综合历史资料和现有数据的分析,实现了三维形态及色彩的虚拟修复.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扫描的虚拟修复能够提供更为逼真的三维虚拟修复模型,供修复专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要求普查者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进行登录,但在登录时出现了所有权认定不准确现象,由于《文物保护法》中对国有和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不同规定,将给以后的保护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正确把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以便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文物政策提供参考,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物”概念关系到《文物保护法》文本内在的逻辑性和适用性,同时还牵涉到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操作性。“文物”概念的研究,成为《文物保护法》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对日常语境与我国现有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文物”概念作了具体分析.同时还从法律文本的角度对“文物”及“文化遗产”概念进行辨析.认为“文物”一词具有深厚的法律渊源,符合我国现有法律规范.被国内外所接受,为相关法律所承认,对该概念进行适度调整和内涵扩充,能够满足目前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需要,建议继续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出现,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就《文物保护法》修订中增加文物概念的具体表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为江苏省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物保护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分析江苏省红色旅游与文物保护的现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红色旅游与文物保护的互动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曾经独家经营的国有文物商店面临文物经营权的放开,其生存与发展令人担忧,是坐守待毙,还是力求变革。苏州文物商店在新的法规制约下,为走出购销两难的经营困境,对当前文物市场的经营状况作了客观的分析,对内部管理机制、分配制度及多元化的营销方式等进行了变革尝试。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文物缺失诸多,譬如,品类不全、难以一层分类、信息混交、价值无法量化、寿命短暂、赝品众多等。现将其揭示出来,并说明其存在形式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地下文物与地上文物一样,同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地下文物安全的最大威胁来自基本建设.文物勘探作为判断地下文物有无和重要程度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地下文物免受建设性破坏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基本建设用地实施地下文物勘探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文物勘探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机材料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材质的文物加固保护中。很多有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出一定的气味刺激人体的心理和生理,从而有可能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但在加固保护研究文献中很少有人提及加固材料所带来的嗅觉刺激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气味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价嗅觉刺激性的必要性,并在考虑测定的客观性、适宜性和简便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味的测定程序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物观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并发展变化的对文物的思想认识。文物承载的历电记录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文物彰显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原始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玉器、反映宗法等级的青铜器、精美绝伦的瓷器、卷帙浩瀚的经史典籍、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等丰富多样的文物皆蕴含着千年历吏积淀而未显题化的中国传统文物观,需要我们去理解和诠释。本文尝试对中国传统文物观的发端、形成进行探寻,就思想、文化、艺术、财富等方面在中国传统文物观中的反映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20.
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触及博物馆行业的最敏感问题即文物资源匮乏、国家小型博物馆及民营博物馆如何很好地发挥作用。文物托管是对社会文物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博物馆托管是有效的管理机制的推广,是行业内部对博物馆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文物托管是社会流散文物登记的一种形式,为建立合理的社会流散文物保护管理体制而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