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及其他国内外博物馆的明崇祯"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龙纹盘,为崇祯时期王府用瓷之标准纪年器,其盘心龙纹样貌异于其他时代,为崇祯一朝瓷器所仅见.作者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此类盘应为晚明赵王朱慈(懒)向景德镇民窑定烧,部分盘心龙纹之画样或源自《程氏墨苑》与《方氏墨谱》二书.  相似文献   

2.
大型古版画《报功图》王伯敏关键词版画,《报功图》《报功图》是古代一种大型的活版版画。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版画。这种巨型的古版画,已经发现的,至少在四幅以上,安徽博物馆、江西婺源博物馆各藏一幅,上海博物馆藏两幅。其中最大的一幅,无论画...  相似文献   

3.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在真宗朝与人闲谈时由其门人黄鉴记录下来的一部笔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旨在通过与重要史料的比勘,订正《谈苑》本身的一些错误与他书讹误.如“王彦超”条记载宋太祖投奔王彦超时,他正担任凤翔节度使,然而查考史书发现,当时王彦超所任乃是复州节度使.在宋太祖一朝,王彦超还担任过永兴军节度与凤翔节度使,在开...  相似文献   

4.
《孔丛子》主要记述了孔氏子孙、孔门弟子与各诸侯国君、卿大夫等人的言语行事,可称为"孔氏家学的学案"。《诘墨》是孔鲋对墨子诬称孔子、孔门弟子及孔晏关系作出的反驳。本文将对《诘墨》篇的材料一一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儒墨两派对立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龙晏志友之邀,为其《志苑杂论》写序,得以拜读收入集中的所有方志论。这些论,虽然多数以前看过,但这次是集中阅读,掩卷深思,感到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日晷,由晷面安放的位置不同,可分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晷面平行于地平面的叫地平日晷。此拓“地平日晷图”,刻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宽34、高14厘米,半球形晷面上刻有一圆心以安装晷针,晷针与晷面呈倾斜状指向北天极。晷面上下都刻有刻度不均匀的十二时辰,以取影记时。晷面左右按当地地理纬度刻制13条晷线,随影指示所处的节气。图右下钤“曾藏罗叔言处”,罗叔言,即罗振玉。图左落款“修政历法远西汤若望创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2004,(2):60-60
《志苑躬耕录》一书于2003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作者李继隆于1983年躬身修志实践,主编了《丰南县志》和《丰南县续志》两部志书,参加省内外稿评会80余次,撰有方志论文30余篇,志书评论20余篇。通过20余年的修志实践,作者积累了丰富的修志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受出土文献的推动,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人们对<家语>之价值的估计出现了争议,出现这种争议,与研究者分析异文的方法有极大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家语>与<礼记>等典籍的三段异文,认为<家语>的某些篇章确实要比其它典籍文从字顺;虽然难以判断<家语>与<礼记>诸书的时间关系,但可以肯定书中的有些篇章存在...  相似文献   

9.
《晋魏隋唐残墨》第36号《夹注金刚经》是对鸠摩罗什译《金刚经》部分经文的注释.此件《夹注金刚经》文字精练,释义甚精,内容上与《金刚经解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主旨与大乘佛教所宣扬的“性空”思想相一致.其作者身份可能是中晚唐时期某位禅宗僧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日本帝国大学的狩野博士在俄罗斯亚历山大三世博物馆,偶然看到一幅陈列在那里的中国宋代版画《四美图》,惊叹不已,视为稀世珍品。尔后,他通过各种渠道,将此画拍了照片,并于1916年刊登在日本的《艺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董洁 《文博》2010,(5):71-74
唐代以前没有发现玛瑙器皿,所以唐代玛瑙器皿的出现,应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就唐代玛瑙器皿结合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对其出土概况、材质来源、器物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髹漆贴金木雕属岭南地区代表性的传统木雕工艺,此类文物藏品也因此而独具特色。由于一件清代髹漆贴金木雕观音菩萨坐像存在糟朽、开裂、漆皮起翘、脱落等病害,需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为此,在采集漆层、木胎等样品进行X射线荧光能谱、拉曼、红外光谱、切片观察等分析检测的基础上,依据分析检测结果和木雕保存现状制定实施了表面清理、菌虫防治、裂缝和残缺部位修复补全、脱落漆皮回软回贴、髹漆贴金仿卉处理等技术措施。保护处理后的木雕文物器形完整,色泽协调,形态和性质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述分析检测手段和保护修复技术对同类文物的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评述明清主要校本——冯校本、毛校本、赵校本、钱校本、陆校本、劳校本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它们的史料价值,即为《乐府诗集》版本研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诸校本中,冯校本、毛校本、陆校本和劳校本尤为重要。这些校本提供的材料帮助我们部分复原了亡佚了的两个宋本,并且使我们比较细致地了解到明末元本的流传状况和汲古阁校刻《乐府诗集》的诸多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明清人相关的文集、书画集和诗词选集中,有些词作尚未进入整理者的视野。今特辑词作17首、补词人4位,以减少明词整理的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5.
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等处所藏的明人别集中,有一些是海内外不常见的珍稀本古籍,其中的明词值得重视。现将从这两处图书馆所搜采来的十五种别集中的近三百首明词陆续刊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等处所藏的明人别集中,有一些是海内外不常见的珍稀本古籍,其中的明词值得重视。现将从这两处图书馆所搜采来的十五种别集中的近三百首明词陆续刊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明人《十同年图》卷是描绘明中期大臣李东阳、闵珪等十位甲申进士同年的一次雅集的群像画,创作于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年)。它是历代雅集图的继承和发展。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孝宗朝精英朝臣的群像。明孝宗以仁政和善用贤臣享有盛名.其统治时期是明代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甲申十同年”是当时官僚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此图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外.此卷为闵珪家藏本,后人提到此图为宫廷画家吕纪所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Lime mortar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ancient Chinese masonry structures, including city walls, buildings, and tombs. A tomb built with lime mortars and stones belonging a Ming high-ranking official, Xu Jie, was discovered in Huzhou City of China. Eight different samples from Xu Jie’s tomb, representing four types of lime-mortar-based materials: joint mortar between stone bricks, bedding mortar, grouting mortar, and plaster mortars 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has therefore become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 function of each mortar was reported and studies into the micro-textural features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s of those mortars were performed via a multi-analytical approach. The joint mortars were all found to be aerial lime mortars with predominately lime. The bedding mortar was found to consist of lime, soil and sand, typical of a tabia mortar. The grouting mortar was found to consist of lime and ground contact metamorphosed limestone. Analysis of plaster sample taken from the roof of the main tomb identified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stearate/palmitate, indicating the usage of plant-based tung oil as an additiv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ill promote our understanding of Ming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craftsmanship, and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Xu Jie’s tomb.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泥塑彩绘工艺的研究兼具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修复保护方法探讨的双重意义。须弥山石窟保留着的大量泥塑彩绘,在中国泥塑彩绘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采用悬浮沉淀法、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能谱仪、显微拉曼光谱、酶联免疫和免疫荧光法、哈式切片法等检测方法对宁夏须弥山石窟48窟明代5件泥塑彩绘样品进行了由内及表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塑泥中使用的土和砂都经过人为加工处理,粗泥层的掺砂量大于细泥层,塑泥中掺加的纤维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分别选用了麦杆、苎麻、黄麻和棉;彩绘胶结物检测发现,须弥山48窟明代泥塑彩绘中曾使用动物胶和蛋清作为颜料粘结剂,彩绘层中红色颜料为朱砂,白色颜料为白垩;手指部位采用了贴金技术。研究结果为探讨古代彩绘泥塑原料成分和制作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李阳 《文博》2010,(4):67-69
明嘉靖本《初学记》是我馆馆藏的古籍善本书之一,在参加全国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中,被录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文对《初学记》的编者徐坚、序者秦金的生平、事迹及版本等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初学记》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做好古籍的保护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本馆古籍保存的现状及如何保护好纸质文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