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静,这几天你把东西收拾一下,我们得搬搬家了。” 尚奎对我说,“要抓紧时间,国庆节前一定要把房子腾出来。” “好好的搬什么家嘛。”我说,“要搬,等秋凉以后再搬也下迟呀。” “朱老总要在南昌住一段时间,我想,住我们这幢房子比较合适。”他解释说。 听说是腾给朱老总住,我立时就高兴起来。要知道,对这位名震中外的总司令,我还不曾见过哩。 朱老总是解放后最早来南昌的中央领导人。当时,滨江招待所还没有修缮好,江西宾馆也还没有动工,的确很难找到一幢适合他住的房子。我们住的原是曾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公馆,房子一般,只是院子…  相似文献   

2.
声音VOICE     
《南方人物周刊》2012,(7):24-24
有一次,我碰到一位在大陆经营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我跟他说,“我身为政府领导人,我要怎么样帮你的忙?”然后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少管我们一点就好了。”  相似文献   

3.
练“说”功     
怎样才能脱离稿子当着大家的面“说”好?我认为“夫战,勇气也”。我们要想做成功每一件事都要有勇气。战争是这样,“说”也如此。有的同学一站到讲台上,还没说依据,脸一红,头一低,胆怯了。“说”起来结结巴巴,茶壶里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我在说的时候,总是告诫自己不要慌,鼓起勇气,然后讲下去,就能很顺畅的把自己想好的话说出来。  相似文献   

4.
很古很古的时候,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个猴子和一只山麻雀。有一年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山麻雀对猴子说:“你虽然是个公猴,可还比不上我,你房子也盖不起,我虽然是只母麻雀,可还会搭窝避雨。”猴子听了非常生气,等天晴后,它爬到树上,把山麻雀的五个蛋砸碎了。山麻雀很悲伤,对猴子说:“今世我打不赢你,后世我一定要报复你。”猴子笑笑说:“你哪一代也打不赢我,我的武艺很高。”说着就演起武来,在大树枝上跳来跳去的。  相似文献   

5.
人物周刊:您最早对独生子女政策产生质疑是在什么时候?叶廷芳:我记得,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计划生育口号。开始是由周恩来总理传达下来的。当时,他的话很清楚,也说得挺妙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给你一个自由度,一个小孩的话也挺好,两个也不限制。但这还是鼓励性的,鼓励生两个就不要再生了。  相似文献   

6.
上初二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小男孩,晚上从住宿学校跑回了家,因为他想跟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父母被小孩感动了,我也被小孩感动了,心里想着要是自己也能这么很“壮烈”地来一次,不知道爸妈心里会是多么高兴。心动不如行动。虽然学校在镇上,家在农村,回家的路将近二十里。但是在晚自习下课,已经是晚上九点的时候,我还是偷偷地溜出了学校,义无反顾地向家走去。  相似文献   

7.
“浮夸风的时候我也是积极分子,我也报过一亩地收3700斤粮食,旁边的一个乡说,他收一万斤,我就说你一万斤是假的,我不相信,实际我自己3700斤也是假的。自己假了还说人家假”  相似文献   

8.
“医生你好。我是一名高中女生,面对考试,我有心理问题。如果克服不了,考试成绩上不去,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心里好忧伤……”这是一次电话咨询,女孩的口音有点沉重,有点沮丧。我问她是怎么引起的,她说:“那是上高一的时候。有一次做作业,我眼角的余光偶然注意到同排靠边一个同学也在做作业,我内心立刻感觉很不是滋味——这就是我的心理问题的触发点。以前我在初中时也曾有过这类情况,自己做什么事时别人也做这件事,我心里就觉得好烦躁。这种情况我很快就压住了,但我感觉它藏在心里,日后一定会突然爆发——果然不出所料,在高一爆发了。从此…  相似文献   

9.
大伯,我想对您说:“您养育我整整十一年了,到现在我还在您的身边,我想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对我的养育之恩,今天我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对您的谢意。”  相似文献   

10.
洪玲 《南京史志》2009,(5):20-20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而温暖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它。但是别忘了,在享受这份爱的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并有义务以同样的深情来回报父母。——题记“妈,给我三百块钱。我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恬恬边吃早饭,边对妈妈说。妈妈放下碗,为难地说:“恬恬呀,妈妈现在手头有点紧,暂时给不了你那么多钱。再等一两天吧。”“每次都是这样!”恬恬生气地说,“就要一点钱都不给,真小气!”  相似文献   

11.
戴莹 《中华遗产》2010,(9):160-160
还未做网络调查的时候,编辑部就为了“最想住哪种民居”的问题闹开了锅,大家各执一词。有同事说,喜欢住气派的北京四合院。马上就有同事反驳:“四合院有什么好的,不如皖南民居好看。”摄影师王凯说:“我全部都喜欢,能全选吗?”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司机被搁浅在郊外,他的汽车坏了。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骑马的中年男人路过此地,他用自己的马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他表示感谢,这位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南京市鼓楼区“一模”作文题是: 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在即将退休时总结出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四个字:“要是”和“下次”。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花在后悔上,他们总是说:“我那次要是能如何如何就好了。”矫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要是”改成“下次”就行了。一旦事情办糟了,应该对自己说:“如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办好。”生活中,你有过“要是”和“下次”的经历吗?懊悔催我们反思,帮我们总结,但懊悔也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斗志。请以“要是”或“下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以侧重于“要是”,也可侧重于  相似文献   

14.
“我马明理,首先得要求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自己看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人家才会这么看我,对吧?要是自己老还当是个做买卖的.卖家具的,永远都进步不了,也发展不了。”  相似文献   

15.
他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的,“想说的话基本也都能说”。万一哪天说不了了,“我去开个小饭馆总可以吧,陕西面食我都会做,可以卖个包子什么的。市场化就有这个好处,饿不着”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4,(10):31-31
1948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按惯例,每年的这个时候,中共中央都会通过新华社,对外做出专门决定,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时任新华社社长廖承志于是给中央发来一个十分简短的电报,询问中央有什么重要事情发布。这封简短来电,当即引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该是对外公布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于是,新华社“五一口号”初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小熊种花生     
小兔种的花生丰收了,请小熊去吃花生。小熊来到小兔家,吃到了甜甜的花生糕和香喷喷的炸花生米。回家的时候,小熊说:“你送我一袋花生种子吧,明年我也种些花生。”小兔高兴地答应了,拿出一袋花生米给小熊:“你隔一些日子要拿到太阳下晒一晒,不要让它受潮了,要不还没到明年春天就发芽了。”“好的,我记住了!”  相似文献   

18.
我先后听过好几个老师教西罗马的复亡这一课,他们分析西罗马帝国复亡的原因,指出其革命的动力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西罗马帝国境内奴隶和隶农的‘起义’与日耳曼人的‘入侵’相结合,造成了帝国的复亡”。我觉得这种提法不妥当,也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一个老师说:“历史事实就是这样的嘛”。因此,我的意见没被接受。后来,我又反复钻研了初中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七月版),才发现总说明部分里也有这样一句:“最后,奴隶、录农起义结合了外族入侵的力量摧毁了罗马奴  相似文献   

19.
逸芳 《古今谈》2006,(1):33-34
1979年胡老师复职回来,我进出版社才一年。当时全省的出版社只有一两家,当年的文艺出版社还没有“落生”,她只是人民出版社“腹中”的一个编辑室。那一年,呼啦一下,许许多多被改正的“右派”先后落实政策,我所在的编辑室一下子也进来了好多个“右派”或是与右沾边的人,其中有郁达夫的儿子郁飞,编辑家夏钦瀚、方福仁,散文作家费淑芬……其中磨难二十余年的胡学彦也归队了。他在一篇文章中说:  相似文献   

20.
女儿伊萍决定嫁给同街的小伙子王兴,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说:“你要嫁给他,我不反对,这是你和他两个人的大事,你们同意就行。不过,我不反对并不代表我满意。”女儿问:“王兴对你那么好,你为啥还不满意呢?”父亲说:“就是因为他偏偏对我太好!”女儿不解父亲的意思,问:“这又是为什么呀?”“因为他对我好有着自己的目的,”父亲停了一下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个人目的,而又能对他人很好,那他才是天下最好的人。”父亲眼中的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