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提议,拟安排张治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时中央考虑,基于张治中在湖南和平解放问题上有些过错,对于他的人事安排,在党内外、尤其是在党外的高级人士中,会有些异议。因此,在没有正式公布之前,要中央统战部设法了解党外人士,尤其是党外高级统战对象,对张治中人事安排的态度,以便及时做好工作,使人事安排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2.
动向     
重点上海规定党外干部可任政府部门正职11月23日,上海市委统战部向媒体透露,上海将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积极发挥党外干部的作用,市、区(县)政府工作部门将按一定比例配备党外干部,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可以担任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的正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赋予邓小平历史的重任 1974年国庆节刚过,毛泽东在武汉提出要筹备四届全国人大、酝酿国家机构人事安排。10月4日,毛泽东让秘书用电话告诉王洪文:毛主席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要王把他的这一重要人事安排告诉周恩来。10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传达毛泽东的“八月指示”,宣布:“中央决定,在最近期间  相似文献   

4.
张治中第二次前往新疆与三区人民代表举行和平谈判的前夕,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到张治中家(重庆上清寺桂园)拜访,郑重嘱托张治中按《双十协定》将在新疆被押的中共人员释放出狱,并送回延安。中共在新疆的人员返回延安是在张治中的全力协助下顺利完成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屈武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屈武多次督促张治中释放中共在新人员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5.
张治中将军的人格特征就是由其生命活动尤其是实践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蕴。概括张治中的一生,集中体现了他坚持国共合作、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精神;重视教育,强化军事,振兴中华的坚强信念;遵守道德,爱家护乡的传统美德;不搞派系,不恋权位,一生为国的奉献精神;热爱和平,谋求统一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1982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任命余秋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这一任命,从酝酿到最后决定,有过一个变化的过程. 1982年4月下旬,党中央为了筹备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两个工作班子,一个负责起草十二大的报告;一个负责研究人事安排.中央决定,由余秋里、程子华、韩先楚主持人事安排小组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漫忆张治中     
陶天白先生早年求学于安徽黄麓师范学校,因在作文中表达抗日救亡的志向得到该校创办人张治中称赞。1945年4月,他被聘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的私人秘书。和平将军张治中,力主国共两党合作,积极维护祖国统一。20世纪40年代。他曾受命于危难之际,妥善地解决了新疆分治的局面。新疆和平解放后.陶天白留在新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研究室研究员。从此,他与张治中将军天各一方,但在磨难之中,他们经常保持着通信联络。  相似文献   

8.
孙中范 《百年潮》2008,(7):10-16
周总理缜密谋划人事安排 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四届人大常委候选人名单时,争议非常激烈,讨论多次定不下来。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四人帮”坚持提各省造反派头头和“批林批孔”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进人大常委会;而组织工作小组的中央领导同志在前一段解决“老大难”问题时发现,各地出现的混乱局面都是由“四人帮”支持的造反派头头煽动起来的。因此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研究,想尽办法找理由反对把一些造反派头头安排做人大常委,有的人选是几上几下通不过。  相似文献   

9.
正邓力群同志年长我5岁,虽然早年没有直接的交往,但我对他是闻名已久。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前后,我担任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顾委)的秘书长。当时按照会前的中央人事安排,作为上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是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但是,由于他自身以外的原因,力群同志出人意料地连续在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0.
金之夏 《民国档案》2021,(2):125-134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大力发展军队政治工作,期望以此提振军队战斗力.独立于部队的政工体系,一向是国民党推进军队中央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抗战期间,通过人事安排及干部的培养与调训,蒋介石利用黄埔系进一步巩固拓展了其对全国军队政工体系的控制.这一系列政工人事运作,无疑推进了政工人员专业化及军队中央化,然...  相似文献   

11.
正黄土地上突起的"异军"黄麓师范学校是张治中于1928年在他的家乡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洪家疃村创办的。初始创办的是一所小学,称为"黄麓学校",校名匾额由戴季陶题写。开学之际,张治中亲自沿着村巷吆喊:  相似文献   

12.
1946年,张治中因受中共委托,历经周折,使关押在新疆监狱的中共人员得以出狱,但在护送他们去延安途经西安时,被胡宗南扣留了。紧急之下,张治中想到了张紫葛,请他出面设法找宋美龄说情。  相似文献   

13.
余竞跃 《文史博览》2013,(11):38-39
被毛泽东称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的张治中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人。他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心腹爱将,却从未向共产党放过一枪一炮,是个著名的“和平将军”。其实,张治中不仅是位“和平将军”,还是一位优秀的“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美国派马歇尔元帅为特使,到中国进行所谓的“调解”,并提出以三人小组会议的谈判方式。三方首席代表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各可带一名将军和一名翻译,组成三人代表团。经总参谋长彭德怀提名,中央军委批准,当时任军委一局局长的童陆生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少将高级参谋的身份参与了这次谈判。  相似文献   

15.
整风中右派分子向党进攻重要问题之一,是说党不重视、不信任党外知识分子,不能领导专家。在文物界亦不例外,从文汇报放出了点火大标题——"专家受打击,文物遭轻视"以后一系列的攻击就在各地向着文化部门发射出来,企图在文物界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引起反对党的波涛。现在我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派出了以张治中为团长的代表团来到北平,要与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达成和平协议,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宣告破裂。和谈破裂后,张治中被挽留在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曾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曾任汉口市市长的徐会之先生,是黄埔一期生。1937年8月15日,我从军委会政训处派到保定行营政训处(徐会之任该处处长)起,以后调武汉行营、五战区、四省边署、桂林行营、四战区、及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张治中任部长,徐任二厅厅长)等7个高级军事机关,在徐会之先生身边工作6个年头,曾耳闻目睹有关徐会之先生对国共合作、部队团结所做的几件事,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不懈地努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考察张治中这一时期的政治态良,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爱国赤诚,看到他不断前进的轨迹。为和平统一积极奔走始终不渝张治中推进和平统一运动贯穿于解放战争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无论是内战前或内战中,也无论是国民党军取得了暂时的表面的胜利,或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他都在不懈地推行和平统一,绝不是某一时期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9.
1964年盛夏,黄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1892—1978)一行来安徽视察游览黄山。其时张治中(1890—1969)也在安徽巢县老家探亲,安徽省领导想请张治中也来参加座谈会,被他婉词拒绝,没有和郭沫若晤面。照理说,他俩一个是热心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民主爱国人士,一个是“革命文化班头”、一代文坛宗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然而蒋介石翻脸不认人,将张学良囚禁于南京,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又被特赦,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漫漫的幽禁岁月。张治中是在张学良1928年“易帜”后才和他相识,并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的。“西安事变”后,张治中钦佩张学良的胆量和义气,也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尽管张学良在幽禁期间的住处远离民居,警备森严,外人极少能与之接触,但张治中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去见一见张学良。在1936年至1947年的10年中,张治中曾三次访晤张学良,并与之长谈。这对张学良是莫大的安慰。第一次访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