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中国传统特色古建筑,包括四合房、窑洞、吊脚楼、傣家竹楼、毡包等,种类极多。但从另一方面看,客家古建筑文化却异乎寻常,独具匠心,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活化石。闽粤赣边是传统客家文化传承的策源地,处于客家民系播迁、融合、发展的中心地带。客家民系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迫于生计陆续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向南方各省迁徙,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化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天人合一"思想在客家人的现实生活和思维观念中均有充分体现。本文拟从客家文学、客家饮食、客家建筑、客家民间信仰四个方面,试着论述客家文化中所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3.
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景观基因理念,借助聚落形态学的方法,遵循地学中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等原则,可以从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参照性环境因子、客家装饰、建筑脸面、建筑色彩、墙头造型等方面识别出客家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这与客家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客家精神、传统观念、历史文化交融、社会氛围等地学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围龙屋是客家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客家化的主要特征。从哲学视野来看,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空间的缩影。从建筑形式来看,它是客家人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杨星星  赖瑛 《南方文物》2020,(1):279-284
一、引言地处粤东南沿海的深圳龙岗、惠州惠阳及惠东一带,是中国唯一沿海的客家民居分布集中区域。这一带的客家人是第四次客家大迁徙中从粤东北兴梅地区迁徙而来,迁入时间始于明代中期,直至清中期。客家人在迁入后,将其原居地的客家建筑文化带到了这里,在之后的几百年间,在广府、潮汕建筑文化影响下。  相似文献   

6.
魏丽 《黑龙江史志》2011,(22):48-49
客家传统民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客家古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客家民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又蕴含着丰富文化特征的古民居。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的心目中,客家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围龙屋上。但是有的客家学专家已从段墟中发现了这类建筑的前身,当然两是否有承继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而客家民居的朝向与中原地区的差别确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一般地说,中原地区民宅多为座北朝南的正房,相反,客家传统民居的朝向似乎有些随意性。本试对这种差别及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作些讨论,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在岭南山区,尤其是在梅州地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鹤湖新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罗瑞合街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建于乾隆末年的客家大宅,总建筑面积为15264平方米,总用地面积达到24816平方米,是已知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有别于我们熟知的福建客家土楼形象,鹤湖新居采用了八角楼双围合的不规则四边形布局,这种一反常态的布局手法,不仅少见于我国的传统建筑之中,即便在深圳至今留存的客家建筑中,也是孤例。要追溯这种特殊做法的缘由,则须从深圳客家的特殊发展历程和屋主罗氏家族的发家史来探求了。  相似文献   

10.
围屋民居与围屋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闽粤边山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拢屋,分别代表了各自的民居特色。其基本特征都是聚族而居,注重防卫,中轴线对称布局,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了客家民居的奇异文化景观。然而,过去言客家民居,必称土楼、围拢屋,论其建筑文化则必谓闽粤,而不及赣南客家围屋,有鉴于此,本文试将围屋的基本状况,成因和文化背景,作一初步的分析,似神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客家围楼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一、围屋的概况和建筑艺术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了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每间房子的承重外墙…  相似文献   

11.
在客家民居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式样便是五凤楼。但是很多客家人,包括身居其中的住户或屋主们并不知道他们所住的房屋建筑叫作“五凤楼”,这是因为客家人在历史上经过了多次的辗转迁徙,这种叫法已经失传了,但在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如素有客家祖地之称的福建闽西和江西赣南等地,客家人仍然保持了这种古老的称呼。五凤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形制,也是客家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建筑。关于五凤楼的起源、衍化、发展,以及客家人何时开始建造这种形制的居住建筑,蕴涵在其中的文化内涵是什么等…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的风雨中形成的特殊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当今已成了世界历史遗产。分布在粤北韶关各地的客家围屋(土楼)具多样性。既有围屋、围村和碉楼,也有圆楼、方楼、半月楼和四角楼等形式的围屋。粤北客家围屋以始兴太平曾氏“永成保障”楼、隘子宫氏满堂围、翁源江尾思茅八卦围和新丰马头温氏九栋十八井等围楼具有代表性,与闽西、赣南以及粤中粤东客家地区的圆形、方型、前方后圆等形式多样的客家围屋—样,是客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文史月刊》2012,(7):F0002-F0002
福建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龙岩市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特定的时空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它以自己的语言、建筑、风俗、民性诸多方面的文化独特性与其他汉族民系相区别,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自时间而言,当以赵宋为起点。客家居地,大体言之,其操同一客语而与其邻居不能相混者,则以福建  相似文献   

15.
李智敏 《神州》2013,(4):191-191
客家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客家的舞蹈在很大程届上与汉族的舞蹈一样,但是因客家舞蹈独特性,使客家舞蹈无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在现在的高等院校中,学校不仅仅要声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艺,还要对我国民间的舞蹈和民间的文钺进行保护,并使之传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客家的舞蹈喜欢客家的舞蹈、学习客家的舞蹈。  相似文献   

16.
客家祖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祖地.亦即客家始祖居住之地。它首先是个地理概念.然而.它并非单纯的一姓一族的始祖居住之地.而是“客家”这个集体发端的共同家园。同时.“客家”是个文化概念.并非单纯的血统概念,所以,“客家”的概念,比某氏某祖,有丰富得多的文化内涵.它饱含“客家”的全部元素,如地理、历史、人文等各方面。我们确定客家祖地的位置.必须从这一地方同客家民系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赖旻 《南方文物》2002,(2):104-106
鹤湖新居是目前所知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乾隆中期,落成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是同时具有客家民居和广府民居特点的特大型客家围屋建筑,1998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物保护单位。现在,深圳市又准备将其申报为世界化遗产。目前,申报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8.
吕东亮 《沧桑》2014,(3):18-20
在广州出土的东汉坞堡与明清赣南客家围屋在外形上惊人的相似,由此许多学者都将坞堡看成明清客家围屋的祖源。东汉六朝坞堡和明清客家围屋这两种跨越千年的历史建筑,除了在形式上相似,还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相似。不过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以及家庭组织性质、整体功能和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做为汉民族的独特民系,近年来“客家”议题已成显学。两岸各公私机构基于政治、经济、学术等理由,为活络地方经济,争取认同,在各客家生活领域,透过发掘民俗、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举办各种活动,兴建具客家特色的展示馆,文化园区等;企图透过各种开发运作模式,凸显所谓的“客家”文化特色,运用异族群间的文化差异,形成一股吸引外界注意的力量,进而使更多的客家、  相似文献   

20.
台湾近十几年来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之下,已成为一个相当富裕的社会。但是经济上的富裕,如果没有文化的转型与提升,这个社会仍然是“贫穷的富裕”处境当中。在这种处境之下,台湾普遍因为社会的变迁,人口大量向都市移动,存在于传统农村中的客家建筑,因而面临没落、衰颓与转型的命运了。换言之,客家传统建筑民居,也正受到全球化的冲击,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