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7年广东籍画家黄君壁从艺50周年之际,台湾众多艺术团体发起联合祝贺,并敬赠“画坛宗师”匾额,以表彰黄君壁在台湾积极开展中国画与中华文化的教育与宣传,他是有史以来在台湾教授中国画弟子最多,影响最广的国画家,而他的艺术历程的起点则在广东,基础亦在广东,他与广东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为自己立下了“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座右铭。在他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是用“创造”的主导思想指导他的艺术实践,无论是他始创的冰雪山水画还是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创造意识和他为“中国画增添新因素”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1,(5):86-89
李可染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存在。李可染的艺术代表了本世纪中国画创新的最高成就,他的艺术实践与作品探索了中国画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是众多新路中的一条,而他的变革创新思想形成了自我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徐杰 《收藏家》2006,(7):50-52
“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是陈师曾题齐白石《借山图》的诗句,这两句诗可以印证近代中国画画坛的一段佳话,即陈师曾对齐白石有知遇之恩,曾劝白石老人衰年变法,使其终成一代宗师。深厚的家学濡养下,和早年赴日留学的经历,构成了陈师曾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美术视野,为其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正当他要步入艺术创作的盛年之时,不幸早逝,使得中国画坛和文史学界众多名宿扼腕叹息。虽然他的绘画未能开宗立派,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但就其现存的画作来看,能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中国画的信心有所动…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先生是我国近代画坛上的一位巨匠,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他晚年独创的“泼墨泼彩”,融合了工笔与写意、水墨与没骨、具象与抽象各种因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境界,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提供了新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统中国画作品来说,不论是从创作还是鉴赏的角度看,大家都早已习惯地形成了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艺术理念。因此,中国画专业人士所俗称的“色彩”,实际上是指作品中墨的固有色——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将墨的固有黑色从整个色彩体系中独立出来,不被当作“色彩”看待,显然是不尽符合色彩学原理的,但它却是中国画这一特殊学科本质规律的客观反映。纵观近现代浩如烟海的中国画名家  相似文献   

7.
放眼中国绘画的艺术长河,湖北中国画创作只是这长河的一脉支流。纵观古今艺术,凡能标新立异,开宗立派者,没有不是多源构成的:任何艺术流派的崛起,没有不是“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己而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8.
杜宁猫痴     
“杜宁是徐悲鸿先生的再传弟子。杜宁画水彩、画油画、搞版画、雕塑,广泛吸取艺术养份,有较强的基本功,也取得过艺术成就。但他近来却专攻中国画,以徐悲鸿画马的艺术追求来专门画猫,几乎成了‘猫痴’”。  相似文献   

9.
云雪梅 《收藏家》2000,(11):25-30
民国时期的北方活跃着两个美术社团,它们是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前者由金城、陈师曾等创立于1920年5月,后者由金城之子金潜庵及金门弟子创立于1927年初。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它们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招生授徒、举办展览,在当时的美术界有相当影响,现在人们多称其为“京派”。金城与这两个社团都有密切关系。一、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缘起和背景作为民国期间北京和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艺术社团,中国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郎绍君 《收藏家》2007,(1):77-82
三、带着脚镣跳舞在艺术太多体制化矫饰、商业化煽情的当代,李老十的作品给我们诸多启示。他追求个性和创造性,但不轻易抛弃传统,不以相对主义的态度看待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继承与创造,不囿于写实主义,不排斥借鉴西画,更不轻易否定文人画传统。他追求笔墨语言与现代精神的互动互生,在坚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画都以革新为旗帜和目标,却极少承认中国画有好的革新,也有不好的革新。许多人在标举新观念、新样式的同时,往往以相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绘画:肯定“新国画”“新形式”就否定“旧国画”“旧形式”,…  相似文献   

11.
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际遇,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充满了活力。细细看去,不难发现,这是以“动态”为基本结构的发展态势,使中国画在承前启后的“转型”与“嬗变”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此同时,又在时间的磨砺中培养了一批具有潜质的青年画家,他们正是未来画坛的新星,他们代表了中国画的希望。青年山水画家陈一耕正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并因此而引起我们的关注。陈一耕以脚踏实地、甘于寂寞的勤奋精神为人称道。多年来,笔耕不辍,日积月累,分明表现出他的执著。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处处体现着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热情,而且,他…  相似文献   

12.
李瑞洪 《武汉文史资料》2006,(10):F0002-F0002,F0003-F0004
简介董继宁,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李瑞洪美术评论家在董继宁那里,艺术家的胸襟和眼光,使他总不满足于现状,他在乡野山村的天籁之美和自然韵律中体司到自然界的内在蕴涵和宇宙本体精神。从早期小  相似文献   

13.
韦思腾 《东方收藏》2023,(2):128-130
以设计实践探索水墨画的流态审美,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当代首饰艺术设计之中,从而探究传统美学的应用创新。研究传统中国画与首饰艺术中“水”的概念与美学是如何表现的,从水墨画中水、墨、色的使用,再到传统首饰中表现“水”的装饰纹样进行探索,以此挖掘“水”这一主题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语言与审美内涵。本文通过对塑料等材料的实验性应用,结合对中国画中“水”的意象的理解与再表现,以艺术化的当代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创新探索,以期为相关题材的设计提供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何凤莲 《收藏家》2006,(8):35-40
1957年,赵少昂(1905-1998年)接受了灯塔月刊的访问。他首先提出了“国画是艺术的最高峰”的看法。这是他经过了数十年在艺术上探索,和从国外观摩艺术后获得的体验得出的。个性宽容谦让的赵少昂只是道出一己的体会,同时也对中国绘画这门艺术作出了肯定的看法。两年后,赵少昂接受了另一次的访问。他明确地道出中西绘画相异之处。他说出对西洋绘画的看法:“西方用笔之呆滞,赋色之凝结,徒得其形,乏味外味,真不可同日而语也。”西方绘画的方法与中国绘画的方法,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那只是用另一方式说出“国画是艺术的最高峰”。西画不独在用…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画欣赏和创作的角度,谈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中国画的审美境界、中国笔墨文化等等,说明中国画是淡泊,养生,向善的艺术。强调“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山卿 《旅游纵览》2007,(5):58-60
石鲁(1919~1982),是中国长安画派的中流砥柱和杰出代表。曾任西北美协副主席、《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书协陕西分会主席。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自幼学习中国画,因崇拜清朝画家石涛和现代作家鲁迅,故易名石鲁。60年代,石鲁与赵望云等画家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原则,大胆改造中国画,开创了闻名中外的长安画派。石鲁是一位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从艺术成就和影响看,他的书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方面以超迈古今的大胆探索彪炳于世,成为一代大师。他的书画作品有三大特色,一是善于用传统山水画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中国画耳目一新,也为中国画创出一条新路;二是作品个性极强、风格独具,他的笔墨举鼎有力,运笔昂扬顿错,粗狂有棱角,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看到他力透纸背,坚挺壮伟,尤其是颤腕行笔如火山爆发、山崩地裂;三是他的作品构思独特、意境深邃,有一种豪放的阳刚之气,如最典型的代表作《转战陕北》,以大山的雄健为烘托,象征毛泽东“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把中国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备受推崇,视为思想性与艺术性最完美的结合,开创了以传统山水画形式表现重大革命历史主题的先河,成为艺术探索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敦煌绘画艺术与跨世纪的中国画形态王宏,李映洲被誉为“艺术明珠”的敦煌,保存着从北凉至元千余年的艺术壁画。它反映了中古时代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一部世界罕见的自成体系的美术史。当本世纪即将过去,我们即将迎来21世纪时,对敦煌绘画艺术进行一番巡礼式...  相似文献   

18.
神韵流美江山之助记美术家郑震教授的版画创作张天来郑笑枫从40年代初发表第一幅木刻算起,郑震教授在至今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所完成的木刻、水彩画、中国画等作品,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了。1996年安徽的美术界人士为他隆重地举行了“郑震教授艺术研究会”,并为他出...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05,(11)
中国美术在20世纪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封闭向开放的历程中,出现了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吴冠中先生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吴冠中是我国20世纪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点,坚韧不拨地实践着 “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源于生活,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要求, 具有高超的文化品格,充分体现了他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他的创新思想适应了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为 中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积淀最为丰厚的江苏大地上,崛起了以傅抱石、钱松嵒为首,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中坚的新金陵画派。以他们五人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在60年代初,创造了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既实现了以中国画这一古老画种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命题,又实现了中国画笔墨语言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他们冲破保守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双重干扰,走上了传统艺术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