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院后,除了继续演出汉剧的优秀传统戏,我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要演好新编历史戏,是有一定困难的.创造起来比较艰苦,要付出更多的才智和汗水.当然,因为是历史戏,一般是古装的,传统中的许多技艺都可以继承和借鉴.但毕竟是新编的,内容和人物都是新的,这不是有先例可依循的,除了在人物刻划上要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在表演技巧上也需要更多的新的创造,有很多东西不是传统能给予和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创造历史。然而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创造的。这并不是否定历史人物的能动作用,只是说明任何人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历史前提和社会情况。在一定历史前提和社会环境中,历史人物对当前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解决,可能选择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蕾 《沧桑》2011,(2):7-7
人物是综合性地方史志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编史志中人物多采用人物传、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和人物名录等5种形式。新编史志人物应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入志人物应做到古今皆收,但为了突出志书的时代特征,更好地发挥人物志的教育作用,新编人物志,应详近略远,以近现代人物为主。入志人物还应看他是否对社会和历史起过一定的推进作用,有无突出的贡献。记述历史人物,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历史交接时期的准确说法。  相似文献   

4.
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力。钱穆先生认为,司马迁《史记》之纪传体所以成功,乃因“历史上一切动力发生在人,人是历史的中心。历史的主脑。”(《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69页)我国正史和地方志一向重人物.旧志就有“一部志书半人物”之说——虽然有点夸张,但说明对人物的记述是十分重视的。旧志之所以如此重视人物,是因为入志人物有“矜其乡贤,垂范后人”的作用。新编志书继承了修志传统,所编志书都设有人物志。  相似文献   

5.
从1964年到1976年的12年时间里,中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全国360多个剧种和几千个剧团纷纷编演现代戏、学唱京剧样板戏,无法学到京剧原腔原调的地方戏剧团,就将样板戏移植到自己的园地中来,总之,以京剧现代戏为主的样板戏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占领了全国的戏曲舞台(后来乃至银幕),而浩如烟海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则统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样板戏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顾它产生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江青对凝聚广大戏曲工作者心血的样板戏的掠夺和歪曲以达到其篡党夺权的目的以及她的御用文人整理归纳的一套样板戏创作模…  相似文献   

6.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的文化创造总是互相交叉、互相联系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肯定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高度肯定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抑或是负面。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3,(1)
历史象一条长河,它的曲折的流程,预示着未来可能的流向,而河底的淤泥中,则埋藏着许多闪光的文化宝藏。开发山西,建设山西,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了解山西的现状和历史。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历史,这本身就是建设山西、开发山西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表演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演员要把艺术中的虚构通过创造成为令观众相信的表演,如同我国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所说的"虚戈为戏",剧本的格式情节,规定情境的设定,以及剧中的人物关系乃至道具和布景,都是虚构的,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也都不是完全的真实的实景拍摄,电影和电视使用的真实场景和道具相比起戏剧舞台来说要多一些而已,总的来说,电影电视也是一种艺术虚构,而演员的任务就是‘以假为真’的把这种艺术的虚构改造成观众相信的真实艺术,这需要演员在对剧本任务的创作过程中有良好的信念和真实感。  相似文献   

9.
巡回演出《二度梅》 1957年,我们剧团决定去南京、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我带什么戏呢?除了《宇宙锋》《柜中缘》这些已经较成熟的剧目外,还有什么新戏呢?有人劝我与其匆匆忙忙赶排新戏.不如加工提高老戏,既讨好又省力。我没有接受这善意的劝告,却执意要排一出新戏。我想,对老戏的加工提高随时随地都要进行,而只有不断排演新戏,才能展开新的思维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出现新的技巧。当然,排演新戏是艰苦些,但乐也在其中。没有艰苦也就没有乐趣,创造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邱进财 《神州》2013,(24):216-216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如何塑造好剧中的每个人物,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浸润真情的抒情表演让人一看就永铭心怀,而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造的表演让人觉得乏味索然。黄佐临大师曾说:“不像不成戏,太象不成艺;悟得情与理,是戏也是艺”。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演员在塑造每一个舞台人物时,要尽力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用心去雕塑每一个剧中人物,通过多种表演载体、手段、程式和自身感悟,以及充分利用虚拟的舞台时空,去正确塑造每一个剧中人物。产生完美的舞台艺术效果,去感化和震撼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11.
刘海军 《神州》2013,(32):226-226
今年5月份,河北梆子新编历史剧《六世班禅》与石家庄的广大戏曲观众、各级领导以及众多业内人士见面。这是河北梆子剧院建院50多年以来,首次触及佛教历史题材的剧目。扮演剧中人物刘庸是我与这部戏的缘分,大众观后的感应是:庄严肃穆宏大震撼。佛的哲学境界与舞台艺术画面境界的融合,透悟感染于我们进入一个清净踏实求真包容的精神领域,不由自主的陷入二百多年前那段时光的遐思。  相似文献   

12.
黄梅戏的传统艺术积累极为丰富,在表演艺术上角色分行,也较有特色。前辈艺人根据所演的不同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特点而逐渐划分,形成了黄梅戏的行当。黄梅戏的行当,是由一行(小旦)唱“独角色”,到增加了小丑的“两小戏”,而“三小”戏的产生,又增加了小生。随着正本戏的出现,行当分工就较为细致和规范了,虽然不象汉剧分一末到十杂,京剧生、旦、净、末、丑那么严格,但它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演出需要分为“上四角”和“下四角”。上下角是从剧中人的年龄来划分的,35岁以上的人物(不包括正旦),由“上四角”来扮演,35岁…  相似文献   

13.
1957年,我们剧团决定去南京、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我带什么戏呢?除了《宇宙锋》、《柜中缘》这些已经较成熟的剧目外,还有什么新戏呢?有人劝我与其匆匆忙忙赶排新戏,不如加工提高老戏,既讨好又省力.我没有接受这善意的劝告,却执意要排一出新戏.我想,对老戏的加工提高随时随地都要进行,而只有不断排演新戏,才能展开新的思维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出现新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郭沫若恐怕是最有才华, 同时又最有传奇革命经历的人了。但是,郭沫若 和他的家人却使我感到过迷惑。大人们朦朦胧 胧的言谈,总使我感到异样。 大约是1960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上演一部 新编历史剧。这是郭老写的一部为曹操翻案的 戏,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说实话,我那时 不到10岁,根本无法很好地理解剧情,更不要 说理解对历史人物如此复杂的评价了。散戏之 后,大家正在退场,一位将军对他旁边的人半开 玩笑地大声说:"曹操如果像郭老写的这样好,  相似文献   

15.
六、黄梅戏舞台艺术的初步积累黄梅戏在安庆地区广泛流行,形成为“怀腔”,距离它最初出现两小戏或三小戏阶段,有百来年的历史。在这一百来年中,黄梅戏的舞台艺术有了初步积累。剧目方面,已经产生了“大戏36本,小戏72折”的说法。当然黄梅戏的剧目不可能固定在不变的数字上,但在艺人中还—直流传着这个习惯的说法。从我们对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搜集、挖掘情况看来,早期在黄梅戏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是接近这个数字的。  相似文献   

16.
曹廷杰,名楚训,字彝卿。在近代东北史上,他是一位颇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许多辞书上都收有关于他的辞条。新编的《辞海》(第3197—3198页)和《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分册(第418页)所收的《曹廷杰》条,于其人均属语焉不详,且有错误之处。《辞海》该条所引曹廷杰之《西伯利亚东偏  相似文献   

17.
章凤池 《浙江方志》2001,(5):19-20,14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一台戏如果没有人物就唱不起来,方志一类工具书虽不像文艺书一样强调写人,但人物篇在志书(年鉴)中不可缺少,并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的亲身体会,志书利用者在利用当前资料时,以利用专业篇资料较多;在利用历史资料时,则查找人物篇资料较多。几年来,笔者写过几篇地方史话和史论,大部分资料就来自旧志的人物篇。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古代铜镜历史上的又一次闪光点,金代铜镜是在承袭中国传统铜镜铸造工艺、丰富纹饰题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有习俗、社会风尚和个人审美风格发展创新的产物。本文根据题材纹样将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的22枚金代人物故事纹铜镜分为婴戏童子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现实生活人物故事镜、隐逸高士镜等数类,并对其内涵加以阐释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金代铜镜流行题材之一的人物故事镜,充分体现了女真人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吸收与借鉴,是研究金代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父亲是汉剧大王吴天保的戏迷,我5岁时就跟着他看戏,看到如今算起来有半个多世纪了。到了11岁我学戏、演戏,看的戏就更多了。有幸生在武汉这个大码头,南来北往的大演员很多,什么剧种都看。我喜爱看一个演员扮着各类人物在舞台上的表演,那是一种何等的快活。此篇,专谈我所见过的楚剧演员。谈冯雅兰我只看过冯雅兰一次戏,这仅有的一次戏里还是和他同台,而且这个台是省第二监狱的露天舞台。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  相似文献   

20.
人物志是志书编纂的难点。首先,人物志的编纂要注意统筹平衡,要在突出当代人物的基础上,按其历史影响程度在不平衡中体现统筹;要充分利用人物志中传和表的体裁;制定不同部类入志人物的标准是统筹平衡的关键。此外,要充分发挥人物传、人物表、人名录三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在传主事迹和人物传字数上要有统筹,对特殊人物要在不平衡中反映平衡。其次,要把握不同人物的入志特点,求真存实。最后,在具体操作中,注意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保证人物志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