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人文集误收诏令考王智勇诏令是封建皇朝以皇帝名义所发布之文书文告。现存宋人文集大量汇编了有宋一代诏令,如王《华阳集》、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等。然考其文集作者仕历生平与诏令内容、年代,其所收诏令亦间或有误者。今检平日考辨所得,胪列如次。一、刘敞《公是...  相似文献   

2.
汉兴以来,诸事草创,政局未稳,“诛吕”之变事起仓促,功臣集团起初并无废立之心。后虽迎立文帝,却仍留少帝,以避废立之责。文帝将功臣废立之意公之于众,化解了这一阴谋。其初年废连坐、妖言之令以及试图兴用土德的变革皆有打压功臣之用意。之后文帝又通过废、置北军,重铸虎符,亲征匈奴等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将北军、边军、郡国军整合控于一手,改变了“主弱臣强”的窘况。此外,淮南厉王曾助文帝打压功臣,但因其行为犯忌,在功臣式微后终被废杀。  相似文献   

3.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但此书流传至今已非全璧。本文依据《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之征引,辑出《唐大诏令集》佚篇七篇,并对佚篇之佚文、撰时作了辑考,对佚篇之真伪作了辨析,对佚篇之归属作考订,同时对《唐大诏令集》"政事"类下之阙目作了辑补。  相似文献   

4.
金代诏令是反映统治者意愿的重要文献,其所载内容多有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建设者。主要表现在继承中原政权统治传统、接受“大一统”理念和中原文化等方面。金代诏令所载体现了金代统治集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推动,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历史持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全唐文》的价值 1.《全唐文》是一部清嘉庆时官修的唐五代文总集,一千卷,所收资料比其他同类书丰富。首先从所收文章数量看,如《文苑英华》收诗文近两万篇,唐五代作品占九成,其中所收唐五代文只有八千篇,而《全唐文》收文两万篇,其篇数是《文苑英华》所收唐五代文的两倍半。《唐大诏令集》是唐代诏令之集大成者,收诏令1686篇,《文苑英华》收唐代诏令1681篇,二者合计3367篇,其中还有许多重复。而《全唐文》收诏令近6000篇,约为《唐大诏令集》、《文苑英华》二书诏令总和的二倍。像墓志铭,《文苑英华》收222篇,而《全唐文》收472篇,比《文苑英华》多一倍。像赋,《文苑英华》收1300余篇,而《全  相似文献   

6.
正扬州西北郊的大明寺,我已去过多次,每次去都是借以追怀鉴真。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因此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设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设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中国有"寺从塔名"的传统,故"大明寺"也称"栖灵寺"。  相似文献   

7.
周峰 《古籍研究》2001,(3):14-15
诏令就是历代皇帝的书、告,包括诏、令、敕、制、御札、国书等。因为诏令都是最高统治所发布的,其内容多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多是第一手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历代诏令的汇编,主要有宋人宋敏求所编《唐大诏令集》及宋代所汇集的北宋一朝的《宋大诏令集》。今人董克昌先生主编有《大金诏令释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一书,从各种史书中辑得金代诏令490条,约15万字,对研究金源一代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笔在学习金史的过程中,发现该书还有一些遗漏,故仿照该书的体例,辑录诏令原,加以注释,作补遗如下。  相似文献   

8.
"制诏御史"是西汉重要制书的常见起首语,引领着立法、布政和封授高官贵爵之诏。学界以往从御史大夫负责颁下诏令的角度解释"制诏御史",认为其"御史"二字是"御史大夫"的省文。综括传世文献和悬泉汉简来看,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制诏御史"之"御史",实际上是指"侍御史"。而"制诏御史"意指皇帝命令侍御史书记或抄录王言,并将其制成规范文书,反映的是诏令由皇帝自作,人臣负责"记王言"的制度。从性质上讲,"制诏御史"只是起到引领诏令的作用,其所以标明"御史",应该是要凸显侍御史在制书拟制过程中的作用。西汉时期,侍御史作为皇帝的近侍秘书,不仅负责拟制和玺封制书,而且拥有审核公卿奏疏之权,其权力和位望始终居于负责文书收发、传送的尚书之上。  相似文献   

9.
浅析隋文帝对高句丽以“和”为主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文帝对高句丽的政策一直是隋朝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隋在建国之初的复杂环境;文帝务实、理智的政治作风;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朝贡、册封体制;"四海为家"的天下观等诸多因素,使得文帝在对高句丽的问题上采取了以和为主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0.
赵文斌 《黑龙江史志》2009,(6):26-27,31
隋文帝对高句丽的政策一直是隋朝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隋在建国之初的复杂环境;文帝务实、理智的政治作风;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朝贡、册封体制;“四海为家”的天下观等诸多因素,使得文帝在对高句丽的问题上采取了以和为主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1.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王言最重要的史料。究其史源,包括唐宋时人所编的各类制集、个人文集及唐代各种文献,都可以纳入考虑。此前有观点强调《唐大诏令集》来自实录,这是值得商榷的。作为王言文献的合集,《唐大诏令集》与实录体史书,存在体制性的差异,实录体史书更无法容纳体量庞大的王言。实录作为一种编年体史书,征引王言史料是必要的,与其他史料的使用是一致的。宋绶的时代,唐代王言史料存在相对丰富,坚持大诏令来源于特定史籍的观点,不仅难以成立,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12.
朱静琦 《神州》2012,(23):24-25,27
当代学者将曹植之诗赋分为前后二期,以文帝即位为界,言其文章由前期之高昂转为后期之失落。然细细品读,便觉此说存误。曹植之文赋,其神思,意韵,实乃一脉相承。若简论之,其气乃"豪侠"也。拙文将立足于其"豪侠"之文气,并结合其主要诗文而详论之,以正前人之诸谬。此外,论述中,将引《白马篇》、《箜篌引》等诗作,其真实创作年代,亦将详论。  相似文献   

13.
张汤是西汉武帝时期重臣,《史记》列为酷吏之魁,大致出生于西汉文帝中后期。张汤生于刀笔吏之家最终位极人臣,其政治生涯始终与西汉中期情势紧密相关。张汤所主导的一系列政策对武帝前期具有重要影响,其秉公执法精神是其能成为武帝前期重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翟云 《丝绸之路》2010,(22):60-61
前秦时期,氐族苻氏家族文学家苻融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且文武兼备,是前秦优秀的氐族政治军事统领、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作品《企喻歌辞》广为流传,也有散文辞赋问世,尤其是他的书奏诏令之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部断代诏令文献总集,《西汉诏令》不是直接利用原始诏令文书汇编而成,而是通过辑录《汉书》中所载诏令文字编纂而成。《西汉诏令》为后世从正史中辑录档案文献,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相关的研究和总结,对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帝即位之初,为削弱淮南国、齐国等王国势力,以防范和排抑功臣侯集团为名,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在齐国推行同样政策,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通过这一举措,文帝成功地将淮南王、齐王之子弟、外戚调离王国,置于汉郡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从而分散和瓦解了这两支威胁最大的王国势力。  相似文献   

17.
梁元 《羊城今古》2002,(4):39-41
西汉初期,曾在今广州建立过南越国,共传五主计93年,其创始人赵佗自称武帝;其孙赵昧是第二代国主,自称文帝。又五代十国时,刘岩据岭南60州之地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传五主共55年。这些统治者的墓地可称陵。  相似文献   

18.
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香港〕范家伟肉刑之设,古已有之,是以斩人肢体,凿其肌肤,来治人罪。西汉文帝十三年,始废肉刑,改以笞、杖、徒、流、死五刑。近人研究,对于在汉代废肉刑及其意义,已有详细讨论①。自汉文帝除肉刑之后,经历两汉,主张复肉刑者,先有扬雄...  相似文献   

19.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颁布了《二名义不偏讳》诏,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现实需要息息相关。该诏令的发布对唐代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唐代避讳定下基调。《论武德九年二名义不偏讳诏》一文着重分析了该诏令颁布的时代背景,诏令实施的相关规定,并全面考察了诏令颁布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20.
起自草根的明太祖朱元璋,深谙经济实力对稳定政权的影响。定鼎金陵之初,即以"广征全国一半以上工匠进京都服役,以促进南京工商、手工业发展,支撑朱氏江山"的大手笔,诏令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