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期新石器文化的研究是中国新石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考古新发现为认识基础,将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三大类型,即:华北类型、长江中下游类型和华南类型。这三大类型,又可大致分为前后两大阶段,用"原生"、"续生"概念,称之为原生阶段和续生阶段。华南类型是典型的原生类型,长江中下游类型为典型的续生类型。在续生阶段中,钱塘江流域的上山文化又处在先行发展的进步位置。  相似文献   

2.
关于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考古学文化的相关问题方燕明在黄河中游的河南、河北南部、陕西和甘肃东部地区,经过数十年的新石器考古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对这一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亦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但是,在新石器早期与中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及编...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包括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是盛开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上古区域文化的鲜艳灿烂的永不凋谢之花。“从楚文化形成之时起,华夏文化就成了北南两支:北支为中原文化,雄浑如触砥而下的黄河;南支即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这北南两支华夏文化是上古中国灿烂文化的表率,而与时代大致相当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遥相辉映。”  相似文献   

4.
凌家滩墓地玉器渊源探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凌家滩遗址与诸多考古学文化的分析比较,指出凌家滩墓地玉器在用玉习俗、种类形制、组合功能、制作工艺等方面继承了江淮区域内宁镇地区北阴阳营文化的传统,并受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同时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从而使凌家滩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玉器中心。  相似文献   

5.
略论三苗族及其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略论三苗族及其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樊力一在古史研究中,研究者把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史前民族分为三个大的群体,或称河洛民族、江汉民族和海岱民族①;或称华夏集团、苗蛮集团和东夷集团②。这一区域的考古学文化,也大致可划分出与之相应的三...  相似文献   

6.
在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目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 000多处,按其分布的地域和工艺文化特征.可划分为6个大的区域.即辽河流域的燕辽工艺文化区、黄河上游的甘青工艺文化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工艺文化区、黄河下游的山东工艺文化区、长江中游的长江中游工艺文化区和长江下游的江浙工艺文化区.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自早至晚可区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等四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及其年代关系的判定,标志着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的初步建...  相似文献   

8.
王仁湘 《中原文物》2007,4(3):38-45
考古所见我国史前玉人的冠式多为纵梁冠。这种冠式在长江、黄河中下游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玉件上经常出现,体现着某种神格,是史前人格化神灵的一种标准冠式。  相似文献   

9.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大汶口文化西来,到达河南东部、中部甚至西部地区;湖北屈家岭文化北渐,到达河南西南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两者在河南交汇,这在中国考古学上是独树一帜的。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它们往往介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反映了这一系列文化的消长、取代和变迁。大坟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深入河南所到之处,对与之相遇的晚期仰韶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河南的大坟口文化展示了黄河中下游古代文化的交流,而河南的屈家岭文化则连接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江西靖安老虎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为四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第二至四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第一期、第二和第三期、第四期分属三种不同性质文化类型。它们对构建赣西北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文化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18,(5)
正七、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遗存已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考古学文化(或遗存)30多个。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大多是在当地较早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存在有相邻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为研究各自文化发展序列、区系类型的划分、经济及社会复杂化程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我国新石器末期的年代大体界定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从各个考古学文化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12.
作为已知的最先被驯化的主要食用动物之一,猪的驯养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根据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与现代畜牧学研究,从现代野猪论古,或从古代野猪论今,或从古今论点结合,都说明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中国家猪驯化于新石器时代初期,它是由黄河上游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华夏民族先民,黄淮中下游以兴隆洼遗址、北辛遗址、磁山遗址与裴李岗遗址为中心的东夷族先民和中国南方以瓶皮岩遗址、河姆渡遗址为中心的苗蛮族先民多中心驯化而来的①。(一)江西历代养猪业的发展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翠峰环立,气候温和,土地…  相似文献   

13.
陶窑的产生与发展,对于陶器的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陶窑的研究对于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尤其是制陶工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陶窑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陶窑的演变以及湘西北鄂西南、鄂西北豫西南两个区域的陶窑进行纵向演变分析以及横向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心喜 《文博》2006,(4):72-77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是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位于浙江省甘霖镇上杜山村,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遗址出土的夹砂红衣陶器群、用于加工食物的石磨盘、磨石和储藏坑是其最主要的、最鲜明的特征,文化内涵不同于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文化,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经C14测定,其是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之一地区在这一阶段的考古空白。该遗址的发掘对完整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序列、认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区系类型都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5.
据以往的考古学发现和研究,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长江中一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稻谷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淮河是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重要河流,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对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化进行了重新界定,对淮河流域出土的史前陶鼓进行了定性与定名、器形分类、发展与传播、使用与作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并探讨了陶鼓与原始礼乐的关系及东夷集团在华夏明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塘岗遗址是安徽省江淮之间具有新石器和商、周时代文化遗存并存的重要遗址。遗址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南岗镇鸡鸣村牌坊自然村北岗地上,占地面积约35900平方米。2006年3~8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科学发掘。该遗址最早地层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共发现了7个房址和一些其他遗迹,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该遗址的发掘,首先推动了江淮之间古人类居住环境的研究,其次对于研究本地区考古学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刘弘  王昊 《四川文物》2007,(5):43-49
横栏山和礼州是安宁河流域的两处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材料证明,地理生态环境对这两个遗址的经济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除了分别代表安宁河流域不同时期的两种新石器文化外,还代表了安宁河流域新石器文化以初级农耕经济为主和以成熟农耕经济为主的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安宁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农耕经济形态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珠江文化是一种以河流流域为载体的文化,其对应就是黄河、长江、黑龙江、辽河文化。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珠江也是我国南方的母亲河,珠江文化是一种有它特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特色的流域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缔造了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户晓辉 《华夏考古》2001,1(1):98-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已经开始步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它在青春期曾被人指出的一些缺点和弱点(如自以为是、神秘主义、依附史学、缺乏反省)①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在史前考古学领域,特别是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大量发掘、整理,已经使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较清楚地显现出来,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也获得了新的认识,考古学也日益得到公众更多的瞩目.笔者正是由于近年来研究史前文化艺术的需要而对考古学给以较多关注,本文在此要讨论的不是考古学的有目共睹的成绩,而是中外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在研究方向及方法论上的一种"偏失",也可以说是史前考古学所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史前考古学与诗性智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