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675年的美国新英格兰,英国殖民者和万帕诺亚格人(北美印第安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流血冲突。在他们的酋长梅塔科米特(英国人称他“菲利普王”)的带领下,万帕诺亚格人将其他的部落都联合起来,最终却不敌英国人的火力。一年后,菲利普王战争结束,梅塔科米特的头颅被悬挂在普利茅斯的一根柱子上示众,他的部下几乎全部被杀或被迫为奴。在接下来的300年间,他们的后代一直在社会的边缘挣扎,而现代化的新英格兰却在他们的周围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在3O年代有过一次不幸而惊险的遭遇:他被一伙不明真相的人劫持,极度害怕,得了“迫害狂”,便到太原的海子边投湖自杀,幸被救.以后他二次被绑架,连续多天吃少量砒霜.这事,赵树理的同学、朋友史纪言、王中青等人都很清楚,因为在被劫持前后,他都住在史、王等人那里,在太原海子边被救后也是史、王把他拉回去的.但他从不告诉史、王真实过程,有一次史纪言问当时是怎么一回事,赵树理大为恼火.但后来赵树理有两次向人详细讲了全过程,一次是1947年初美国记者贝尔登访问晋冀鲁豫边区,他讲了,另一次是50年代初在中国作家协会,他讲给严文井听.贝尔登把赵树理所讲内容记载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里,中译本于1980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我拿着抄件给史纪言看,史说,他亲历的部分跟书中所记相同,只是有些地方译得不够准确.我找严文井先生订正,严文井说,赵树理对他所讲比这要仔细得多,但由于时间太久,他一下难以回忆.另外,事件发生后不久,一些文学青年在太原成立了一个文学研究会,出生于汾阳县的田景福先生被选为会长,史纪言、王中青、杨蕉圃(他也是赵树理  相似文献   

3.
从菲利普王之战到独立战争结束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印第安人囚掳叙事。对于被印第安人掳获的殖民地人而言,这些叙事不仅是其建构印第安人作为"野蛮人"的"他者"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暗含了对自身角色与身份认同的理解。殖民地人运用清教、自由和权利话语,使印第安人的"他者"形象从"崇拜撒旦、堕落邪恶的异教徒"到"迷信愚昧、酗酒食人的野蛮人",从"好战残忍、热衷杀戮的嗜血恶魔"演变为象征"专制暴政、贪婪腐败的文化符号"。这种建构的复杂流变内含了野蛮与文明、宗教与世俗、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对立,激发了殖民地人的危机想象与自我审视。它不仅加速了殖民地人对印第安人身份的排斥,还深化了殖民地人对自身特质的认知,促进了其身份认同由殖民地人、英国人向美利坚人的过渡与转变。  相似文献   

4.
“婚礼前我没惹凯特哭,是她惹我哭。”“被王室禁锢,我曾想自杀。”“他们担心阿奇的肤色。”……一枚枚重磅“炸弹”,在英国王子哈里和王妃梅根接受美国名嘴奥普拉访谈时被接连抛出。3月7日这一幕,将英国王室推入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丧生后的最大公关危机。此时,临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9周年,99岁的菲利普亲王还在医院治病。  相似文献   

5.
王珻(1674—1742年),字韫辉,号石和,山西盂县芝角村人.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他一生不仅在诸如情操、教育等方面值得称道,而且古文的成就备受人们推崇.他是孟县以至山西省一位知名的历史人物.书香门第 文学世家王珻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为太原府人.明初从并迁盂,至他历经12世、二百余年中,王氏宗族中取得科名及功业者不可胜计.他的曾祖父王汲用,“少孤力学,卓然不苟”,以太原郡庠生,“推为古君子”.他的父亲王瓒先,字接武(1636一1728年)从小失去母亲,但自愤好学,10岁就随从祖父参加乡试,人们赞许其年少多才.后被加封文林郎、翰林院检讨.他虽被封官,但不爱做官,也没有到位当官,而是居家“研倚伏之理”,“延师督课”,教育子弟.他经常训戒子弟说:“盛衰相依,与其过衰,勿宁不盛.我不愿自己的子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最早知道契丹,应源自1141年西辽契丹王耶律大石率部打败了塞尔柱突厥人之役.耶律大石由于此役被西欧十字军国度神化成了拯救基督徒和协助十字军东征的“约翰长老”,其所建立的西辽契丹也成了基督教的圣地.15世纪末,具备了远航能力的信奉新教的英国航海者梦想通过东北或西北海域以找到一条通往东方契丹的捷径,打破天主教势力对通往东方航道的垄断.这种寻梦型的海外探险持续了三个世纪,虽未打通去东方的新航路,英国人却因寻找契丹而收获了大量的财富和领地,最终认识到了所谓的契丹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国际法学者、外交官菲利普.诺尔-贝克关于国际集体安全的论述对当时的学术界和外交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是英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还亲历了国联公约的起草和国联的组建工作。因此,诺尔-贝克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问题专家。就思想传承而言,诺尔-贝克的集体安全观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学者,包括英国学派的主流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他后来被指责为过于理想主义,但是诺尔-贝克毕生致力于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还是为世人所公认,为此,他于1959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相似文献   

8.
巫向群 《世界》2006,(3):52-53
在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著人生活的历史已逾万年。可英国人库克第一次登陆的时间,距今只有233 年。库克一上岸,便被那里一种从未见过的动物所吸引,他形容那是用后腿站立的兔子,跳起来却像只鹿,显然他是忽略了那条长长的尾巴。库克指着这些动物、好奇地问土著人:“What is this?”(这是什么动物?)土著人回答:“kangaroo”(土著语:不知道)。土著人的意思显然是“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库克却以为这就是那种动物的名字,便把这个土著语按谐音写进了大英词典,沿用至今。现在你一定知道了,这种动物就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袋鼠。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当春风再次吹到革命圣地延安时,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王延光校长和200多名师生、职工却高兴不起来。51岁的王延光校长动情地说:1993年,他带着学生到旧址的时候,整个窑洞破旧不堪。十几年间,他们修修补补,才保持现在的规模。现在要离开生活、工作十几年之久的校址——"鲁艺"旧址,实在舍不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在英国王富国编者按王富国同志生于1924年6月18日,湖北蕲春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2年调入湖北省博物馆,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富国同志多年从事文物保管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得到党组织和群众...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青海王”的马步芳,60多年前在西北地区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尽人皆知,但他在1949年逃亡海外后的一段丑恶表现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世界都在看英国,英国人却对王室保持一颗平常心。很多人只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与王同乐,更多的人更喜欢把王室看作花园里摆放的造型各异的陶俑,只是国家生活中一个体面的装饰。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对王室的感情依旧诚挚无比。 “世界第一王室”的底牌 1936年早春,一个大雪天,钱钟书夫妇正在伦敦求学。  相似文献   

13.
论王韬的史观与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及其理论的发展,不能不研究王韬,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位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史家。 王韬(1828—1897),原名利宾,字兰卿,江苏甫里(今甪直)人,1848年在上海入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办的“墨海书馆”,参与翻译出版西方书籍。1862年到香港,入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办的“英华书院”,协助理氏翻译中国经典。1867年应理氏之  相似文献   

14.
洋行之王:怡和洋行 1827年,一个叫威廉·渣甸的英籍随船医生被他的雇主英国东印度公司解雇了。公司给了他两箱鸦片作为补偿金。长期随船走水的威廉·渣甸深知鸦片在中国的市场,于是他带着两箱鸦片到了广州。  相似文献   

15.
峻岭 《世界》2005,(6):21-23
他是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亿万富翁,他在英国媒体的民意测验中被评选为“英国最聪明的人”。他还有许多惊人之举:他曾经裸奔宣传公司产品,是英国最抢镜头的“嬉皮士资本家”;他曾经驾驶热气球环行地球;他曾经驾驶坦克驶入纽约“时代广场”;他曾经在海湾战争时驾驶自己的飞机进入巴格达解救人质;他被看成是一个傲慢的暴发户,却同时是世界各大公司CEO的偶像……他就是英国维珍集团创办人理查德·布兰森。  相似文献   

16.
萧纪哲 《环球人物》2012,(33):64-65
47岁的卡尼将成为英国央行318年历史上第一位外籍行长人称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英格兰,曾在2000年迎来其国家足球队历史上第一位外籍主教练——瑞典人埃里克森。这位名师经验丰富,成绩也不错,却在英国混得灰头土脸,其技战术水平被一次次诟病,私生活丑闻被一件件曝光,最后被英国人轰下了台。这件事折射出英国社会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在关  相似文献   

17.
1905年12月8日,湖南青年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他的死是在悲悼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他的死是要他的同胞、要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格上站起来。他死了,但他是用他的生命为民族的新生催生。他的死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历史问号。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湖南曾产生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生命都非常短暂,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个人中,谭嗣同(33岁)1898年被慈禧太后砍头,宋教仁(32岁)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黄兴(42岁)、蔡锷(34岁)则于1916年相继病死,唯有陈天华是自杀。  相似文献   

18.
在2 0世纪的历史学家中,有一位奇特的人物。他身为职业军人,却对历史研究情有独钟,他在度过了2 4年的军事生涯并完成了80种研究成果之后成为专业学者。他就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查理·拉尔夫·博克塞(CharlesRalphBoxer)教授。博克塞于1 90 4年3月8日生于英国怀特岛(theIsleofWight)。1 92 3年被任命为林肯郡团的准尉。1 930—1 933年,在日本担任教授语言的官员,1 933年出任官方的日语翻译。1 936年受命赴香港从事情报工作。其间,在1 94 1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负伤,成为日本战俘。1 94 6年2月,随远东委员会(FarEasternCommission)的英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30—40年代,英国兴起了向新英格兰的移民潮。宗教上,清教徒移民新英格兰是为了逃避国内宗教迫害,他们希望能在新大陆实现宗教理想;经济上,是为了逃避国内不佳的经济状况,他们希望能在新大陆实现经济富足;亲属关系纽带也是移民原因之一。本次移民潮以家庭为主要迁移单位,移民的年龄、性别结构较为平衡,这有利于殖民地的人口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刘明翰 《世界历史》2002,4(3):74-83
在我国,人们对但丁、莎士比亚、马丁·路德比较熟悉。但是对伊拉斯莫却很陌生。即使在文化教育界对他也知之较少。其实,伊拉斯莫在欧美的知名度与上述人是类同的。他曾被人们誉为“西方的明灯”、“人文主义的泰斗”、“文艺复兴的纪念碑”、“科学之王”……。伊拉斯莫在世时,德皇查理五世曾表示要在帝国议会上钦赐他一个固定的席位;英王亨利八世希望他在英国永久居留;法王法兰西斯一世盛邀他访问巴黎,并且要他出任新设立的法国皇家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